绿林网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精选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精选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是一本由[美] 汤姆·哈特 著绘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一):终于明白人生各有各的不幸,重点是怎么面对

黑白的色调,涂鸦式的笔触,衬托着故事的悲伤情绪。人很有意思,在享受快乐的时候不会去考虑为什么,然而遭遇不幸就会想不开,究竟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会摊在我身上?我做错了什么?就这样陷入痛苦的死胡同,走不出来。因为,人生无解。

人生来受苦,更何况是面对生死离别。就好像自己的手臂被砍下去一样,长不回来。我们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绘本里有很多的暗喻,是作者埋进去的一个个包袱,等着你去发现。

我不得不感叹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昨天还一起读书、吃饭,今天可能就离你而去,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的声音。好好珍惜每个亲人在身边的时光,也许它转瞬即逝。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二):让回忆成为重新出发的力量

初次拿到这本书的原版时,以为只是一本关于家庭情感的儿童画册,读过一遍后,心里却想漏了一个洞。

黑白的画面,琐碎的记忆片段,细腻的笔触,仿佛一种无声的力量,表达着作者汤姆.哈特对于女儿罗莎莉突然逝去的悲痛。

亲人离去的感觉就像生活中的某种记忆被生生抹去,人们会感到无助和不知所措,就像书中有一个场景描绘的,夫妻两人如同行尸走肉般,眼前所有的场景都变得毫无意义,成了一种摆设。

然而,比起亲人离去的痛苦,更残酷的是留下的人必须继续生活,这无疑对这对夫妻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他们旅行、祈祷、交谈,甚至求助于灵媒,相互支持着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他们将属于罗莎莉的回忆珍藏在心里,重新踏上了新的旅程。

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母亲莉拉的一段话:“如果我事先知道——我将会有一个女儿,而且会和她共度一段神奇、美丽、快乐和灿烂的旅程,但是她终会在两岁前离开我,我仍然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生下她。” 我感动于母亲对于罗莎莉的爱和勇敢,也庆幸她能重新开始全新的生活。

我们的爱人、亲人,亦或是美好的事物,都可能会突然消失或转瞬即逝,这是一种残忍的事实,而他们留给我们的回忆却是我们能重新出发的动力。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三):比失去更难的,是走出来

若是一开始就知道《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的内容,或许我不会选择这本书。可就是这样阴差阳错,我居然读完了这本图像小说,并深深的被其内容所感动。

汤姆和莉拉的女儿罗莎莉离开了他们,突然到毫无任何征兆,突然到让他们措手不及。从此他们的生活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因为他们走不出失去罗莎莉的痛苦阴霾。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于是他们开始试着通过旅行、瑜伽、社交甚至是求助于灵媒等各种方式试着让自己放下这沉重的一切,开始正常的生活……

自从升级做了母亲之后,我的内心不自觉的变得软弱与怯懦起来了。原本什么影视作品、报刊书籍、新闻消息都来者不拒的我也开始刻意回避许多东西了。

只要是内容涉及到失去孩子或是面临失去孩子的东西,我都会尽量的回避。实在是受不了那些事件的冲击以及痛彻心扉的感觉。曾经有一次不经意看了一部分黄渤主演的《亲爱的》,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就看得我泪流满面,实在是看的太让人难过了。总是在看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将那些事情联想到自己的身上,害怕同样的事情会在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

我承认我是一个胆小鬼,我连观望别人失去至爱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自己去承担这份苦楚了。我真的不敢想象,若是有一天同样的事情落在我的身上,自己会有怎样的反应。

可是这样的痛苦就是落在了汤姆和莉拉的身上,他们失去了他们的宝贝女儿罗莎莉。汤姆将这段经历绘制成了这本名为《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的图像小说。整本书中全部用黑白的画笔以及粗糙凌乱的线条所构成,将对罗莎莉的回忆以及汤姆和莉拉之后的痛苦经历交织在一起,隔着这些书页我都能够感受到作者那份痛彻心扉的压抑与难过。曾经的美好回忆,因为一场变故全部成为了让人饱受折磨的诱因,任是谁经历过这样的伤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以往的正常生活。

在书中,每一次对女儿的回忆,都是一场如入荆棘丛林般的行走,作者是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将这些绘制成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女儿的那份浓浓的爱,正是因为爱的深切,所以失去后才痛的心碎,而尝试着让自己走出这一切,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

比失去更难的,是如何走出因为失去而带来的痛苦与悲伤。

当故事被讲完时,后面的文字对作者的近况做了一个小小的讲明。

“汤姆.哈特目前和他的妻子莉拉、女儿莫莉.罗斯住在一起。”

这也就是说,作者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又拥有了一个新的女儿,相信他们终于还是走出了那块悲伤的沼泽。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四):支离破碎的爱如何延续?

文学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再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有。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11年前,寒风凛凛,我们钻进出租车,关上车门,我开了口:“老师家孩子多大年纪了?”

“见到老师和师母,千万别提孩子的事情。”她神色紧张地嘱咐我。

“发生了什么?”我追问。

“他们的儿子念高中时夭折了。那孩子特别聪明,总是班里第一不说,还有很多特长……”

我哑口无言。我听的第一堂课,是他讲授自己最喜欢的明代奇人——徐渭。待人温厚、举事豁达的他不是应该苏轼多过徐渭吗?多年来,我不得而解。

这么多年,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同样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斯嘉丽与瑞特唯一的情感纽带——美蓝,他们的小心肝,从马驹掉落摔死。

他们的世界崩塌了。瑞特发疯似的端着枪打死了那可怜的小马。他守着美蓝的尸体,不允许下葬……

“你不要的爱,我还能拿去施放在她身上……但是她死了,她带走了一切。”瑞特绝望无比,他的话像冰剑深深地刺进斯嘉丽的心。

是的,她带走了一切。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画了同样悲伤的故事。

“你的生活已经支离破碎——你心痛万分——这份爱本该延续下去……”

照片上,罗莎莉圆嘟嘟的脸,像烙印一样刻在脑海,汤姆和莉拉的世界变成一条随时断流的小河。

他们震惊、悲伤、自责……他们不知道,罗莎莉为何毫无征兆地离开他们,像一道闪电,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是一本悲伤的漫画书。它出自《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广受好评的艾斯拿大奖提名漫画家汤姆·哈特之手。

汤姆·哈特曾在佛罗里达大学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任教长达十年。看到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我突然觉得莫名地亲切。因为《何以笙箫默》里,赵默笙念过这个大学……

他的《哈奇·欧文系列》曾在2000年被提名为最佳图像小说。虽然只是提名,但我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图像小说作者,他不仅会讲故事,还能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是他与其他小说作者不同之处。

目前汤姆·哈特和妻子莉拉以及女儿莫莉·罗斯住在一起。

翻开第一个致谢页:“感谢我的女儿罗莎莉、妻子莉拉·科尔曼”

翻开第二页:“也献给莫莉·罗斯。这本书不仅为了纪念你的姐姐,更是关于上帝、爱和你的故事。”

这个悲伤的故事不是凭空杜撰,而是作者亲历的致命打击。

“天啊!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们在街道上寻寻觅觅”,汤姆和莉拉悲伤地弯下腰地捡拾地上的橡子。罗莎莉最喜欢的动画片《龙猫》的画面:一夜之间,所有撒在院子里的橡子,都长成了参天的橡树。

如果这是真的该多好?

罗莎莉还能大着舌头,天真无邪地指着天空:“大月亮”。汤姆还能和她一起看橙黄的月亮。

夫妻俩同时摊到在地上,一个巨大泥泞的深坑,他们的腿再也拔不出来了……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贫困的痕迹……”

汤姆戴着没有电的手表快十个月了,他们习惯用信用卡赊账购买生活用品。连罗莎莉的骨灰盒都是用信用卡刷的,还有火葬费,感觉像买了一袋香蕉。

在纽约居住要耗费你大部分的金钱和精力。汤姆和妻子在纽约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张、压抑、昂贵和艰难……

他们想卖掉纽约的公寓,却遇到各种麻烦。比如,业委会拒绝他们的卖房申请,原因是价格定得太低。

那一年应该是2008年前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第二年。

孩子去世时,你会做什么?

汤姆的黑纸白字之问,没有人回答上来。

失去孩子,如何重拾继续生活的信心?

我真的没有答案。

朋友说,读完它,格外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

我点头表示赞同。

我只能用下面这句名言,借以结尾。

“文学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再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有。”

《你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读后感(五):爱与存在

想你却得不到,爱你却已失去。那么一切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来自灵魂深处的提问,让我们陷入思考。

说不完、道不尽的想念把我们带入其中,扉页带来的视觉冲击感瞬间压倒一切。黑压压的质感由此蔓延,也勾起了我对故事的浮想联翩。美国作者汤姆▪哈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打造了这本寓意及其深刻的图像小说。作者以其绘画专长结合内心的情感波动带我们走入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爱过、痛过、存在过,一切都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虽然快乐的时光就像闪电,来去匆匆。却始终那么闪亮地存在过,想说:来过,不悔;走过,不追。

本书共分为十二部分,以顺序+插叙的叙事手法带我们感受了一对平凡父母如何走出失去爱女的阴影,重新开始的故事。开篇以他们的爱女罗莎莉最喜欢的画面打开和读者沟通的世界。世界仿佛一下子都变小了,把我们带回童年,变成了那个捡橡子的孩子。儿童特有的咿呀学语想必是每位父母最深刻的记忆,哪怕是念错了也是可爱的紧。但是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所有的神经都不知所措:

2011年11月,仿佛一切有征兆。罗莎莉突然去世了,孤独的日子里你孤独的离去,留下父母相依为命。罗莎莉的意外离去让这对父母措手不及,他们不知所措的在现实生活中患得患失。 紧接着,书的第二部分描绘了他们在纽约的生存本是举步维艰,但女儿的出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喜悦,生活瞬间燃起了希望的绿光。不曾想女儿却意外夭折,生活中没有了女儿,却又哪哪都有她的身影。女儿的口头禅、女儿最爱听的故事、女儿独有的只言片语都无处不在。黑白搭配的画面似乎也让生活失了颜色,爱之深,疼之切,往日的快乐回想起来更似刀割。作者简单的几句话,便让我们感同身受。同时也提出了对生命的思考:孩子去世时,你会做什么?

随后便是夫妇二人的寻求答案之旅,他们强忍内心的悲伤,在生活中寻找答案。仔细翻阅你便会发现,书本的设计大多都是白底,唯独第五、六部分却是黑底居多。我想再细腻不过为人父母,此时此刻,正是作者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他们不停的走着,不停的走着,想为自己精神寻求解脱。悲痛的怪圈让他们的辨识度一度狭隘,能偶尔想点什么都是黑夜里的一点亮。他们尝试着忘记,却又无时无刻不想起。他们继续行走、哭泣、寻找答案。当得知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磨难时,他们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剩下的几部分黑白底色相间,是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阳光正试图驱赶他们心里的阴霾。 在大家的帮助下,生活开始有了转机。心理咨询和疗养,让他们尝试着接受现实。崩溃的精神在一点点痊愈,他们也在慢慢回归自我。

时间的良药让他们终得喘息,纽约的房子卖掉了,他们不再负债累累,太阳的升起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明媚的画面让我们感动:手心里的橡子似乎也不再那么沉重。当我们浴火重生,也就离坚强更进一步。当得知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不幸时,作者已能坦然处之。不仅想到了余华的著作《活着》。富贵因为赌博输光了家产,从一个地主少爷变成了贫农,残酷的生活一步步夺走了他的所有亲人,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老黄牛。经历了生活的大风大浪后还能笑对生活,想必这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我们活着,用生命延续着爱与感动,带着更多的寄托活在当下,还能拥有爱和被爱的权利,才是灵魂的真正延续。本书最后的画风祥和而安宁,想必他们也找到了内心最想要的答案。作者的一笔一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画面之外的爱与温暖。这样的亲情需要多深刻,才能让父母念念不忘。

是啊,爱过,终是来过。拥有过,终是欢乐过。画面中的父母平添几条皱纹,眉眼间也是掩不住的落寞。经历精神的波涛汹涌,内心将更加坚强。爱与被爱是渴望,终究有太多想要却得不到,终究有太多得到又不会永远拥有。是的,作者在最后说到:时间的洪流可以消逝一切,谁说不是呢?带给我们启迪与思考,也许就是罗莎莉存在过的意义。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来自一个陌生小女孩的吻,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最后遐想。也许当我们敞开心扉的那一刻,一切都自有答案。本书零零碎碎的画面加以文字说明,却散而不乱。关于孩子的一切,不就是起步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吗?以最简单的黑白色彩呈现给读者最细腻的情感表达。几笔便能勾勒出作者的所思所想,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简单的文字也是亮点不断,让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理与视觉冲击。不同于封面的清新,碎片化的记忆让我们的心揪着疼,悲伤的气氛也愈加强烈,幸好结局都是美好的,一个吻把我们又带回了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想,关于爱与存在,也许是最难解的一道命题。太多的“得不到”,恰好成就了太多的“不得不”,生活教我们勇敢,教我们坚强,教我们去承受一切。洞悉一切的时候,也许就像划过一道闪电,连生命,都闪闪发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