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马伯乐读后感1000字

马伯乐读后感1000字

《马伯乐》是一本由萧红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伯乐》读后感(一):“真的中国人”

全文以讽刺的语调刻画了马伯乐这一贪生怕死、游移不定、优柔寡断、多疑猜忌、懦弱无能、牢骚满腹的形象,以及船长、王老先生等一批自私自利、企图发国难财、嘴上爱国实际卖国的行为,暗讽在饱受日本侵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人不能团结一致,反而是各顾各的利益,抗日救国只是一句口号,真正勇于行动的人却少之又少。

马伯乐其人想法飘忽不定,嘴里随时挂着句“真的中国人”,有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自负,貌似是就他自己品格最高尚,时常向人流露出自己要当兵上前线抗日的决心,危险来临自己却是第一个逃跑的,抛妻弃子也在所不惜。

对于一些人们常识中很恶劣的行径,比如约瑟好打架,其父母反而赞赏他能成大事业;年轻力壮者压榨弱势群体的生存机会,美其名曰优胜劣汰之举;又比如王小姐拿马伯乐当备胎,公然在约会中提及她已被别的男子求婚,马伯乐当时虽自尊心严重受损,事后却越觉得其高贵,充分展示出其一家人欺软怕硬、奴性的一面,隐含着对于甘做亡国奴这类汉奸行径的嘲讽。

在女权主义者萧红的笔下,这样的作品不多见,可见其长于针砭时弊,对于社会上各类堕落现象都敢于做斗争,用文笔撕裂伪善者的面具、传播弱者的声音,唤起人们对现状的反思。

《马伯乐》读后感(二):马伯乐的消极废话文学

没有月亮,夜是黑的。

秋天了,叶子是要落的

有钱的人是要看不起穷人的

风停了,树叶就不落了

我有了钱,父亲也是父亲了,孩子也是孩子了

人活着就是这么的

死了就活不了

自杀就非死不可

太阳出来,天就晴了

人生是没有什么意思的,若是没有钱

人在悲哀的时候,是要悲哀的

点灯一开,屋子就亮了

没有钱,一切谈不到,没有钱,就算完了,没有钱,寸步难行

人生忙忙碌碌,多么没有意思啊

没有了钱,不就等于一个人的灵魂被抽去了吗

冬天来了,天气就冷了,时间过去了,就不能再回来了

十二个月是一年,一年有四季。一切都是命定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人生是痛苦的,斗争是艰难的

大丈夫手中无钱到处难为人

人生是没有道理的,人生是一点道理也没有的

全世界都是市侩,全世界都是流氓

经济的枷锁,锁着全世界的人们

穷人在世界上就是个大丑角

下雨大地就是湿的

阴天就没有月亮

太阳没有出来之前,就只有黑暗

(不知道萧红在颠沛流离的人生旅途上是不是偶尔也会像马伯乐一样作出这许多感想,但她那辛辣讽刺的笔调能看出对马伯乐这类人到底还是嫌恶的,看不到一点同情,就像那顽劣的小约瑟,坏就坏的彻底)

《马伯乐》读后感(三):马伯乐这个人

《马伯乐》是萧红于1940年在贫病中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跟《马伯乐》同一时期完成的,还有萧红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马伯乐》写的就是一个叫马伯乐的人,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后、在逃难的生活中不断演绎的那个时代的一批人的画像。用《马伯乐》式的表达,马伯乐就是一个谄媚的、低级趣味的、无所事事的、麻木堕落的,真的中国人。

马伯乐是谄媚的,但是他对于他的谄媚不自知、不肯定。他觉得外国的东西是好的,外国的人不能说好,但定是有过中国人之处的。他去中国人的餐馆吃饭,要刻意地摸一摸凳子是否是干净的、筷子是不是干净的,他把筷子举到眼眉上细细地看,看过之后,拿自己一星期才洗一次的手帕来擦那筷子。而他到了外国人的餐馆,就完全不这样了。他就完全信任他们的卫生了。西餐厅的椅子,他是看也不看就坐下了。西餐厅的桌布、刀叉都是毋庸置疑干净的。

马伯乐是无所事事的,他用父亲给的一笔钱开过一家书店,说是书店,其实是他跟酒友们喝酒吃饭的场子,等父亲给的钱花光,他的书没有卖出去一本,三个月后书店关门。他又回家啃老。

马伯乐是愚昧麻木的,他为着自己能有钱花的目的,他希望日本人早一些打到青岛,他看到有逃难的人他就高兴,他就能吃得下睡得好。因为,日本人真的要打来了,只要日本人打到青岛,他的太太就要带着孩子逃难到上海,太太带着孩子逃难到上海是一定会带着钱的,到那时候,他也就有钱花了,他为着他能有钱花而希望日本人打过来吧。马伯乐,真的中国人。

马伯乐是没有为人父、为人夫甚至是生而为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的,他爱自己甚于爱包括自己的妻儿在内的所有人。在平日里,他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他的小雅格,他是很喜欢的,可是若到了极高度的危险,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也没有办法,也只得自己逃走了事。他以为那是他的能力所不及的,他并没有罪过。而他跟太太的唯一维系也就是钱吧,他认为,若是钱到了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太太手里,那么太太还算什么呢,我还会要她吗。看吧,马伯乐,真的中国人。

马伯乐总是很容易的就快活悠然起来,又很容易的就陷入无限的悲伤。总的来说,他不是一个正能量的、励志的典型,相反的,他是一个充满颓唐的、无所事事、没有责任感的逃难之人。而“逃难之人”的身份又把他的无所事事也好、没有责任感也好、颓唐也好统统合理化,因为是在逃难中,所以他怎样的不作为好像都没有被责怪的理由。因为他在逃难中,这个时候,活着就是一切。马伯乐一直都在骂“真的中国人”,而他也就是他一直骂着的那类人啊。

我总觉得,一个写东西的人,我们总是能够从他的作品里窥探到这个人的底色的。比如萧红,她的所有作品,都是被打上她所处的那个动荡的时代、吃人的社会的深刻烙印的。

萧红底色悲凉。从《呼兰河传》,从《生死场》,因着她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萧红的笔下没有也好像不该有圆满的故事。《呼兰河传》里,小团圆媳妇要被人鬼蛇神折磨死。《后花园》中,冯二成子终于结了婚有了孩子,但是,他的老婆他的孩子却要死去。《山下》中,林姑娘跟林姑妈根本没有底气跟雇主谈任何条件,但她们虚张声势,故作姿态,最后雇主解雇了林姑娘,也就断了她们母女的经济来源甚至生活保障,她们的生活回归到一贫如洗。

同样是在《呼兰河传》她以最细腻的笔触,最深沉的情感去写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写这里人民的生死悲哀,以个中人物,尤其是妇女、孩童、老人的悲剧命运书写和鞭挞遗留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和张牙舞爪的封建毒瘤。

而这篇《马伯乐》里,萧红以马伯乐的口吻写出:“这年头,真是大难的年头,父母妻子会变成不相识的人,奇怪的,变成不相干的了。还不如兽类,麻雀当它的小雀从房檐落到地上,被猫狗包围上来的时候,那大麻雀拼命地要保护它的小麻雀。”“钱哪!钱哪!一点也不错呵!这是什么世界,没有钱,父不父,子不子,妻不妻,夫不夫。人是比什么动物都残酷的呀!眼看着他的儿子在难中,他都不救……”又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萧红的遗憾和悲悯,想到她的弃儿。萧红短暂的一生有过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因为没有钱抚养,便送了人,为此,她写过一篇叫《弃儿》的长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