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陌生人溺水经典读后感有感

陌生人溺水经典读后感有感

《陌生人溺水》是一本由[美]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陌生人溺水》读后感(一):用莫比乌斯圈逼疯处女座

某豆友:“我也希望在马路中间躺平,等着别人温柔地摸我的毛啊……但为毛总是我装得欢蹦乱跳地鼓励别人安慰别人,还得偷偷把嘴里的苦水咽进肚里去?!”

《陌生人溺水》读后感(二):一本颠覆三观的书

哲学问题?思想实验?道德困境?真实人生?

看过这本书,写的很深刻,挑战固有的认知,一开始以为是本小说,没想到是一个这么有哲学性的书,自带话题,如果妈妈和陌生人掉在水里,我会救谁?如果一定要选,必然是选择不会游泳的那一个,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道德反思常常被拿出来议论,这本书话题沉重,但读起来也很轻松,脑洞大开,推荐~

《陌生人溺水》读后感(三):利他主义者的自我满足

如果从某种意义上去说,其实“助人为乐”的重点是在“乐”上。以帮助他人为乐趣,听起来,不过是比以损害他人为乐趣更有道德许多。

但说来说去,终究也还是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所谓的帮助他人,不过是给自己带着愧疚的内心签下赦免状,“好了,你的罪过一笔勾消了!”

《陌生人溺水》读后感(四):陌生人溺水

挑衅固有认知的真实故事,颠覆三观的思想实验

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

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本书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你会怎么做?延伸开去,这个问题还可以是: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选择救谁……在践行善举时,以何种方式帮 助他人、远近亲疏及数量之别令你感到困扰吗?以血缘为中心的道德观是否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反过来,抹除亲人和陌生人界限的无差别的爱是否 更高尚?

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最合理、最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为极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直面“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一终极问题。在一个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没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面对如下诘问:我们应该伸出多少援手?我们能够帮助多少?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陌生人溺水》读后感(五):读书想到的

案例特别长,叙述凌乱,分析也并不彻底。但其让我看到了平日不曾关注的地方,结合现实境况,会思考一些问题。譬如:1.不听劝阻走野路的驴友值不值得花费人力物力救援;2.献身式行善个案值不值得媒体宣传,在即使大多数人做不到的情况下(层出不穷的新闻宣扬赡养孤寡老人孤儿的行善者,媒体政府参与其中,与其宣传不可复制的个案不如完善制度保障);3.救人者为救人溺亡,被救的小孩被父母带去给救人者的父母磕头或认干亲,对被救的小孩而言,这是不是一生的负累;4.父母亲用爱和自我牺牲“绑架”孩子,插手孩子的婚事,是不是作者谈到的“用内疚的链条奴役着孩子”,父母是“利他主义”者;5.爱狗人士在高速上拦载狗货车的行为;6.“试图把一种过分的美德强加到一个民族身上只会得到更坏的结果,让罪恶在地下秘密滋长”(官方宣扬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是否超出了一般人能做的标准。我觉得能做到“敬业”“守法”就已经很不错了)7.《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屡遇渣男也有其自身原因;8.NGO的利弊问题;9.那张有名的照片,秃鹫与即将饿死的孩子,摄影师将问题呈现在大众眼前已经做了一部分贡献了,所以我们可不可以不苛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