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狼罗密欧经典读后感有感

黑狼罗密欧经典读后感有感

《黑狼罗密欧》是一本由[美]尼克·詹斯 著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狼罗密欧》读后感(一):是害怕?还是。

之所以看这本书?我真的是被故事的简介吸引的。就说作者尼克詹斯与黑狼罗密欧生活六年,从最初的相互试探,再到最后的亲密无间,可以说,人与动物能友好相处的理想体现。故事很写实,真真切切的曾发生在世界上的,作者尼克也擅长摄影 记实。 文中尼克夫妇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改观,面对小黑狼罗密欧心里的畏惧,很平滑的过渡到担心罗密欧会受到人们的伤害。你想啊?在一个人类生活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大型食肉动物,黑狼,哪怕是一匹?这也是可怕的事件,这就涉及到种群与种群的对立,其实要说起来,人类才是最可怕的种群,曾经一无所有,柔弱不堪,到现在的长枪大炮,也许现在的我们自己已经认为,地球上已经没有任何物种能与我们匹敌,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是统治者,高人一等,身处自然界 食物链的最顶层。这种心理自然就会失去,与自然亲和 动物友好相处的机会,这是我们的失败!虽然这样说措词有点过,这也是事实,更有甚者,嗯,我们是不允许有破坏规则的现象出现在,我们自己的社会里。就像黑狼罗密欧与尼克夫妇这个例子,我们最终是不允许的。 为何?小黑狼长大了!它有攻击力,哪怕它曾与人类生活了六年,没有发生一起兽性事件,血腥事件。但是,这也无法掩盖,它本身是食肉动物这一事实。或许这样说会准确点,它与我们不是一个种群,天生就是捕食者,在某些方面要优于人类。我们。。。应该是害怕了吧?害怕这个,那个,害怕它会伤害 小孩子。 不知道,我们是否忽略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开始我们,人类没有驱逐黑狼罗密欧?是什么,在一开始阻挡我们没有那么做?我想,可能是小狼小的时候,没有什么进攻性,还有它小时候,可爱的外表。。。 故事的最后,黑狼罗密欧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聪慧 机敏躲过数次危机,这场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共事件于黑狼罗密欧的失踪告与段落。看到这里完了,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发现人类失去了与动物相处的机会,这个地球不是只有我们是居住者,每一个有生命的物种都是,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它们的生存权利。。。

《黑狼罗密欧》读后感(二):想和人类交朋友的狼

狼的形象,在传统印象里绝对算不上正面。它们凶猛狡黠,远不同于它们的近亲——狗。《小红帽》、《三只小猪》、《狼和小羊》是孩提时代就耳熟能详的狼的形象,“中山狼、无情兽”,若非这样的既定印象,蒲松龄也不会一口气写了三则屠夫斗狼的故事。

如果说几年前风靡的《狼图腾》改观了我们对狼的成见,《黑狼罗密欧》一书则更教人玩味。在这部纪实作品中,尼克·詹斯向我们介绍了他的狼朋友:黑狼罗密欧。在罗密欧生活过的朱诺地区,它堪称家喻户晓,因为它乐于和人类交朋友。

这听起来真有些不寻常!身为自然文学作家和摄影师,詹斯自认为对狼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虽说狼是一种略显神秘的动物——譬如它们既有坚固的社会关系,又是孤独的代名词;譬如它们绿光荧荧、令人不安的逼仄目光;譬如它们对月长啸的古怪行为——但它们绝非不合逻辑肆意妄为。詹思认为,“狼是一种机会至上、适应性强的捕食性动物”,在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它们很可能明白要避开与人类正面交锋,以免威胁生命。人怕狼,狼也怕人,不会无缘无故把人当猎物,反倒是容易紧张,很多情况下,攻击行为都源自食物刺激下的应激反应。

由是,罗密欧对人类的友好更显难能可贵,当然亦非一朝一夕。在环境相对宽松的朱诺地区,经过多次浅尝辄止的试探,孤独的罗密欧才真正成为了人类的朋友。它可以和人类、和狗一起游戏,或躺在一处歇息,同时,像其他野生动物一样自己狩猎,而非向人类索取食物,表明双方不是主仆,是平等的朋友。

可尽管罗密欧是友善的,与狼为友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对狼的管理向来有两派意见:一方认为,狼会威胁狩猎生物以及人类的安全,欲除之而后快;另一方坚称,狼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不宜人为打破平衡。詹斯竭力为后者的观点辩护,指出“肆意杀戮和栖息地减少”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而人类本身“对潜在危险的轻视”带来的后果也不应迁怒于狼——比如,那些急于跟罗密欧亲密合影的人忽略了他们不尊重狼性的过激表现和随行的宠物狗牙尖齿利极易挑衅,一旦发生什么意外,狼无疑是替罪羊。不过,作为旁观者也能够理解前者的担忧。不可驯服的狼,终究隐藏太多捉摸不透,邻居家的狼狗都可能让人难以入眠,何况是狼!防患于未然,将人的性命看得比狼重也是人之常情。

教人唏嘘的是,罗密欧最终死于对人类的信赖,别有用心的狩猎者轻而易举的夺走了它的性命,而他们付出的代价仅是两千美元的保释金,这真伤了爱罗密欧的人们的心。在他们眼里,罗密欧已不单是一匹孤狼,如同一个沉默内敛却单纯善良的朋友,而我们无法捍卫它的权利,只因它跟我们不一样,因许多根本性的问题没能达成共识,这太荒谬了。

罗密欧毕竟鲜活地存在过,詹斯以照片、以书纪念它。在朱诺人心里,它更有特殊的意义,说是奇迹也不为过。它的出现让人重新审视狼这一物种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算不能平息争议至少能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看待不了解的事物。或许,正是不善交流的狼拓宽了交流的可能性:我们同它一样拥有本能的善,可我们是否愿意像它一样表达善意呢?下意识的戒备和选择性的“谨言慎行”未必是一个人或一代人的问题,可关上门的时候,无数可能也被悄悄抹煞了——对我们的同类、对我们的动物朋友、对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

——丁酉年读尼克·詹斯《黑狼罗密欧》

《黑狼罗密欧》读后感(三):人类与动物间的“君子之交”

作为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黑狼罗密欧》真实地记录了黑狼罗密欧与阿拉斯加首府朱诺居民的六年相处时光。这样概括的话,人们很容易将它联想成某段跨物种间的催泪情缘,人类与狼之间的拯救或陪伴,诸如此类。然而并不是。罗密欧的故事并不浪漫,也不夸张。作者的笔触冷淡客观,甚至稍显乏味,或许它唯一的特别之处仅在于——颠覆了人们对于“狼”的固有认知。

作者尼克·詹斯曾是一名出色的猎人,在无数次的杀戮中,他渐渐产生了自责情绪和心理负担,因此最后放弃了猎人身份转而成为自然作家和摄影师。这样的身份让詹斯拥有足够丰富的野生动物知识,包括在与黑狼的相处过程中,合理解读它的行为语言。值得一提的是,詹斯的妻子雪莉恰是个完完全全的动物保护主义者,甚至将信仰坚定地贯彻为“有脸的就不吃”。

可以说,正是作者曾经的猎人经历以及与妻子之间相互包容的态度,让他在对黑狼的态度上保持冷静中立。既不会一想到狼,就将它和血腥屠杀联系在一起盲目反对;也不是无知的狼崇拜者,觉得狼天性善良从而失去警惕、与它过分接近。

尽管作者毫不掩饰对黑狼的喜爱,但就像与它的相处历来克制一样,他在下笔时始终保持了审慎旁观者的视角,既没有夸张黑狼与人类的互动,也没有为罗密欧的背景添油加醋,让故事变得煽情。

在人类社会,对野生动物多出的同情心建立在“人类不受伤害”,“人类的附属品——宠物、家畜等等不受侵害”这样的大前提下。罗密欧在此节上表现得聪明睿智,它喜欢与人类的宠物狗一起玩耍,也从未主动攻击人类、宠物或家畜,由此获得了保护者们的极大宽容。尤其当“罗密欧”这个名字得到广泛传播后,意味着这匹黑狼作为个体变得非同一般。它拥有了自己的性格,被认为是:孤独、有强烈的社交需求、聪明、有个性,已然与人类产生了情感上的联系。

但即便黑狼性情温和,詹斯却从不试图与罗密欧建立过分亲密的友谊。在面对罗密欧的时候,詹斯始终保持着合适的距离,从未越过安全边界。毕竟无论是对狼缺乏警惕,还是让狼对人类产生信任从而掉以轻心,都不是什么好现象。人与狼的关系,进一步转变为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这些必要的相处原则切实地分割了野生动物与人类文明的界限,彼此之间的信任是有度的。

跨物种友谊之所以显得天真而备具争议,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人们无法与异类进行真正的“语言沟通”。但友谊和理解又的确是存在的。譬如,黑狼会跟在“熟悉的人类朋友”身后奔跑,也会在“熟悉的人类朋友”的“糟糕狼嚎”之后现身,甚至能听懂关于“不”的指令。这种与人类的交往是罕见的平等,没有豢养,它不乞求食物和爱,也没有畏惧。

这样微妙的关系里,人不占据主导地位,毕竟再怎么喜爱它,也绝不会试图抚摸它的脑袋。最亲密也不过是黑狼蜷缩在雪地睡觉,人与狗亦躺在不远处,几乎称得上人类与动物间的“君子之交”,异常淡定。

可是谁又能否认,罗密欧在人类社会的安全只是仰仗着每个人有限的同情心,但凡只要有一人下意识产生“潜在威胁”的判断,就会让身为异族的狼陷入危机。罗密欧的结局几乎是不难预料的。在自然界,人类几乎扮演了上帝的角色,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即便是保护野生动物,也大部分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即便知道若是独活在这个星球上未免太过孤单,也知道每种生物都有其生存的合理性,撇开食物链关系,人类也不见得对其他物种有多少滥用的同情心。

当然,罗密欧的故事是例外的。《黑狼罗密欧》展现出的人与狼之间不可多得的异族情谊,多少给黑狼染了一点悲情色彩,无论是狼也好,其他野生动物也好,起码罗密欧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能重新看待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生存于同样的原野与星空之下,便如《罗密欧与茱丽叶》里的一句对白,“在命运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谁说不是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