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魏晋南北朝史略》读后感100字

《魏晋南北朝史略》读后感100字

《魏晋南北朝史略》是一本由何兹全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魏晋南北朝史略》读后感(一):魏晋风度下的阴霾

这是阅读“大家小书”系列的第一本书,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不虚此读“!就像书序所言,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谈到魏晋南北朝,首先想到的就是建安七子的文采,嵇康的音乐,陶潜的山水诗,顾恺之的书法等等,统称为魏晋风度,在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上承秦汉,下接隋唐,起到了传承、创新、发展的功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人物和故事。政权上,各方势力角逐,你方唱罢我登场,羸弱者被抛弃,建功者流芳百世。经济上,受制于长期战争的袭扰,经济发展乏力,甚至长期以谷物、布匹作为交换介质。文化上,佛教、道教得到发展,书法、绘画等不断创新,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动力,书中有着详细的讲解。

但魏晋南北朝的劳苦大众确实是悲悯的,五胡乱华、豪门世族、政权更迭、佛寺井喷等等,每一个方面,都对普通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压力,在魏晋南北朝,这些都一股脑地涌入华夏大地上的每个生命。书中对普通劳动者的生活进行了侧面的讲解,其生活负担之重、生存压力之大,确实难以想象。前前后后跨度达三百多年。每一次当权者的励精图治,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生灵涂炭。劳苦大众在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不断忍受着跌宕起伏的宿命,不断推动着含血带泪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需要牺牲。而广大劳动人民就是时代的牺牲者,更是推动者。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正是有了广大人民的牺牲和奋斗,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执政者才能从更加体恤民情,各项制度建设才能更加顺应时代发展,也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发展基础。

魏晋风度,风度之下是阴霾!

《魏晋南北朝史略》读后感(二):那个动荡的年月

记得当年读唐代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时,曾在心里纳闷,为何南朝的佛寺如此多呢?

当我读完《魏晋南北朝史略》这本书时,这个多年前的疑问瞬间浮现,及至恍然:南梁的第一个皇帝梁武帝酷信佛,他执政期间发敕宣布:“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正道,其余九十五种皆是外道,朕舍外道以事如来。”

皇帝的一道敕令,使得这一时期的佛寺僧尼大增,梁武帝时期成为了南朝佛教最兴盛的时期。难怪后来杜牧有诗为证。

追溯往前一点至魏晋。魏晋南北朝不到400年的历史,其政权割据之多,建国者民族成分之复杂,政治混乱,战争频繁,英雄辈出的动荡乱世。要很好地梳理清楚这段纷乱复杂的历史,一时竟觉惘然起来。

“大家小书”书系中的《魏晋南北朝史略》一书,很好地帮助读者解决以上困惑。

这本书的作者何兹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社会史、中国古代兵制、魏晋南北朝史等等。

在《魏晋南北朝史略》一书中,何先生把这近400年的混乱历史分成三章讲述。第一章三国和西晋;第二章东晋和胡汉王国分立时期;第三章南北朝时期。何先生这样一分章制,我们的理解思路开始变得清晰起来。在每一章里,他又从当时的政局变化、民族矛盾和融合、经济变化、思想和文化的探讨四方面展开叙述。读完全书,我们对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概况已然了明不少。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它上接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南朝、北朝两个朝代并肩而行,各自有自己的朝代更迭,但两朝又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听起来,这段历史也真够“乱”的,但何先生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引领我们厘清了这段“混乱”的历史。

全书中,何先生以历史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只对历史作力求真实的叙述而不加以主观评论。他向我们传递出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要看清的是历史事件本身,而不是对历史的随意评论和猜想。

只是有一点觉得,书中引用的历史文献太多,读起来趣味性不强。

《魏晋南北朝史略》读后感(三):逃无可逃的乱世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写了一段很精彩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几乎没有一个朝代能安稳超过一百年,不是暴君在位导致全民起义,就是昏君在位结果被外敌入侵屠戮,哪怕难得出了位神仙般的开明君主,结果不是短命早逝就是被别有用心者篡位,最后还是回到王朝更替的老路上来。

一个国家尚且如此艰难,三国时期的政局可想而知。那时的天下老百姓,大多都今日不知明日之事,尤其那些出生于兵家必争之地的百姓,估计每天都做好了脑袋落地的心理准备:如果在家安分种田,打仗了来不及逃就得死;如果离开家去别处,死法更加多样:找不到落脚处,没田,被打劫,误入战场……为何不干脆去当兵?我起初一直认为杀敌拜将似乎是当时普通青壮年的一条出路,翻阅此书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士兵的身份低微,当时的士兵大多来自强行征兵(目标大多是失了田的流民难民,地痞混混),罪犯以及逃亡犯人的家属,如果有农户想去做士兵,只有两种可能:田地没了或者脑子一时发热。而且农户当兵,需要考虑极严重的后果,士兵这职位是子孙相承的。就是说你一旦决心入行伍,今后子孙世代将永在行伍中,并且全家都要服役,户口也变成营户或军户,不能列入州郡的户籍。可想而知,这种户口的人无法参与科举,也就断了另一条向上爬的道路。至于封王拜将这种事,哪怕身处后汉和后晋这两朝乱世,大概也得祖坟冒点青烟才行。

自后汉到后晋时期,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财富,几乎全部被世族与王族两大派系掌控。于是那些因家世背景雄厚而不需担忧生计的子弟们把老庄玄学和拉帮结派玩出了相当高的水准。看到有啥不顺眼得翻白眼或引典故,务必以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佳,夸人时得顺带夸一下双方世家,开心时变着花样地炫耀自己有钱,无聊时兴师动众去大街上兜一圈,吸引点迷妹迷弟的目光。

单从个人来看,他们每一个都声名赫赫,流光溢彩,可若结合天下时局与家族兴衰,他们每一个都是蛀虫,盛了文风却弱了武力,才导致后来五胡乱华,珠玉皆作了尘土。

这段时期的所有史载人物里,我原先最喜欢谢家那两兄弟,后来随着年岁渐长,倒喜欢起王敦与石勒来,总觉得他们才是英雄,隐忍刚强,甘负天下的嘲笑与骂名,也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可惜他们始终斗不过暗中影响天下大势的两只手,一只叫权势,另一只叫时运。能斗赢乱世的牌早已被世家们毁了,他们不过凭一己之力苟延残喘,对于更多数人而言,他们也只是无名小卒罢了。

《魏晋南北朝史略》读后感(四):并非只有“动荡”二字的四百年

从秦汉至清代,基本上如《三国演义》上所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分”的时间最长的,莫过于汉末到隋灭陈之间的这段时期,也即公元220年到589年,历史上称之为“魏晋南北朝”。当然,严格来说,西晋是曾经实现了短期——也即公元280年到316年之间——的统一,但随后却是更为黑暗的“五胡乱华”。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却也并非“黑”得一无是处,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开拓与发展等方面,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大家小书”系列中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所著《魏晋南北朝史略》一书,虽然非常谦虚地自名为“史略”,却能够抓住“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最精华的部分,对政治变局的终极原因、民族融合的巨大价值、社会经济变迁的内涵以及思想文化的出类拔萃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在阅读了本书之后,如果说之前还对这段风云变幻的非常时期感到茫然的话,那么读后会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其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的历史,正是所谓“大家小书”系列的立意所在。

历史事实纷繁复杂,唯有能够抓住本质原因的,才能不至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比如,魏蜀吴三国中,为什么是魏以及代魏而立的晋成为了最后的胜者了呢?比如,为什么南北朝对立形势下,最终是北朝实现了全国的重新大一统了呢?表面上看来,或许是魏和晋军事力量强大的原因,或者是蜀和吴不能奋发有力……其实,归根到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胜者都是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的,硬实力也不是一朝一夕才练出来的!直到南北朝时期,虽然东晋以及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已对南方进行了开拓开发,经济实力大有进步,但比起北方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道理还是一个硬道理,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魏晋南北朝四百余年时间,何兹全先生用了三国和两晋、东晋和胡汉王国分立时期、南北朝三章内容就完成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而且足以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精髓回味有余。这个“三分法”非常合适。相比较政治上的巨大变迁与乱世频现,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这两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足以称得上“斐然”了!诗歌、文学批评、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涌现出了不少名副其实的“大家”——务必记住的是,东晋可不是只有玄之又玄的玄学清谈,除了未能打回去实现统一,它所做了的也还真是不少!

所以,由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来,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但凡进行评价或者给予总结,都要全面客观地审视、言简意赅地概括、恰如其分地评价,不人云亦云,也不道听途说,这样才是真正地在做学问。

《魏晋南北朝史略》读后感(五):撷一段魏晋时光

开始对魏晋南北朝感兴趣源于读书的时候看罗宗强先生的《玄学与魏晋人士心态》。无论是玄学还是魏晋士人心态,其实都是很有魅力的话题,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放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探讨。那时的自己不喜对历史、政治,自然也就发现不了更深入的研究命题,只是囫囵吞枣式地学习与欣赏。

开始对魏晋南北朝感兴趣源于读书的时候看罗宗强先生的《玄学与魏晋人士心态》。无论是玄学还是魏晋士人心态,其实都是很有魅力的话题,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放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探讨。那时的自己不喜对历史、政治,自然也就发现不了更深入的研究命题,只是囫囵吞枣式地学习与欣赏。

如今手中这本《魏晋南北朝史略》弥补了当初的不足。在著名历史学家、北师大教授、博导何兹全先生的带领下,得以清楚地窥见这段历史,透过残酷而交织的频繁战争和看似混乱动荡的复杂局面,来厘清历史、增长见识,同时思考记忆中长期存留的迷惑与不解。

《魏晋南北朝史略》原本是何兹全先生五十年代在北师大历史系的课程讲义,主要特点是篇幅不长、语言浅显。全书概括地说出何先生对魏晋南北朝这一时代历史发展的轮廓、体系、线索的认识,并提出对这一时代一些历史问题、事件的看法,无论对于初学历史的学生,还是非专业的爱好人士,都能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启发作用。

虽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从何种角度去看待历史、解读历史却是能带给人不同思考的问题。何先生的《史略》主要是抓住了四条主线来研究这段历史。分别是:一、政治的变局;二、民族的矛盾与民族的融合;三、社会经济变化;四、思想文化的探索。这种方法既避免了重政治不重经济的习惯性解读,也创造了看中社会经济变化,并以此为核心剖析和把握魏晋南北朝历史特征和变化的研究视角。

例如,在第一章“三国和西晋”中,何先生就对“汉末经济的衰落和曹魏的屯田”,以及西晋的“占田、课田、户调式”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把这种方式延续至其后历史阶段的分析之中,真正做到了通过回到对当时社会经济基础和经济格局的分析上,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尽管书中涉及众多历史朝代、纪年,引用众多历史文献,但何先生的讲解总体来说还是通俗易懂的。比如他讲到“公元199年,袁绍起兵攻曹操。”接下来的一句居然是:“袁绍政治不好,同时又因连年作战,人民穷困,内部阶级矛盾是很严重的。……”作为研究类文章,这样的语言实可谓是相当口语化、相当接地气了。

自然,作为对文学兴趣浓厚的读者,绝不会放过有关文化与文学的相关内容。其实,研究魏晋的清谈玄学,离不开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问题的学习与思考,正是因为贵族阶层没有能力解决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才决定了他们不敢面对现实、想逃避现实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意识。

无论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还是道教奠基人葛洪;无论是“婚于曹魏帝室”、“酣饮以为常”,还是“隐居罗浮山炼丹”,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无一不是源于他们与权利集团政治上的矛盾。陶渊明、谢灵运的诗歌,陆探微、宗炳的绘画,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的雕塑,以及文学批评界的两位巨擘刘勰与钟嵘,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这一时代的宗教、文学、艺术,甚至科学发展,也同样建筑于经济基础之上,催生于政治土壤之中。

在《魏晋南北朝史略》这样一本“大家小书”之中,撷一段魏晋时光,感受不一样的历史风景。带着疑问,带着思考,也带着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虔诚敬意与无比尊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