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字典史略读后感摘抄

中国字典史略读后感摘抄

《中国字典史略》是一本由刘叶秋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6-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字典史略》读后感(一):《集典记》

在看《中国字典史略》这本书之前,我先看完了日本作家三浦紫苑的《编舟记》,那是一部超乎我想象的作品,也是让我第一次接触国语辞典的成型大概过程,让我知道了那需要付出的我所无法想象的努力,任我天马行空我也无能企及他们那种勤劳所会导致的后果?在那十五年的平淡时间里,他们日益钻研,甘于寂寞,把指纹都磨没了,最终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幸福。指纹没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我脑海里,只有当手受伤时我才能想像它会没掉,从来不曾知道翻书翻到一定量可以导致这一结果。看完备受感动,觉得内心在燃烧着什么。这里的马缔他们这才是对工作真正的热情呀!佩服至极!

看完再看《中国字典史略》也是惊讶不已,第一次看到有作者专门写书介绍中国的字典,完全是集合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字典。在我自己的学习生涯中,最常用的就是《新华字典》,脑海里好像也没有其他字典的概念或者不懂某个文言文要去查哪本文言文字典的概念。如此看来还是知识很浅薄呀!不懂没有真正地去搞懂。而通篇拜读完,发现自己很难全部吃透,仍需花费更多时间去揣摩。作者提及了中国古代字书,然后细分各朝代当时使用广泛的字书以及该书的编者、内容和体例,紧接着向读者论述研究该书的著作(这些著作就是让后代的人更加清楚了解该书所做的注释,义释和音释等)。这些都是及其重要的而简短的分幅。书中所提及的古书也是很多闻所未闻的,《史籀》、《仓颉》、《广雅》、《叠雅》、《别雅》、《比雅》、《骈雅》......等等数不胜数的书籍,作者是信手拈来,不得不佩服他的深厚文学底蕴。

就书中总的来概括,中国古代的字书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说文解字》派讲文字形义的字典;

第二类是《尔雅》派讲训诂的词典;

第三类是《广韵》派讲音韵兼及文字训诂的韵书。后出的多种多样的字书,都是由这三大系统发展演变而来的。

字典其实并不仅仅只限于查字时用,不用查字便将之束之高阁,而应该读取到它的充实内容,闲暇时翻阅也很有趣味,从而得到知识。它应该和趣味书一样,书中的讲解打破了部分字典只供检查、无人阅读的局面,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也让读者对字典有个新的认识,它们并不是那般无聊,只是我们未懂它们的风趣罢了。

《中国字典史略》读后感(二):说一说古人是如何查字典的

从前看由李碧华的小说《生死桥》改编的民国电视剧时里面有一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

王子文扮演的丹丹久等贾乃亮扮演的怀玉外出不归,于是去找报社的主编打听消息时。询问一番之后这位主编却拿出一本字典劝她自己学习认字写信。当时就有些奇怪,民国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汉语拼音问世吧。在此之前有字典吗?那些过去的人拿到字典后又是如何查阅学习的呢?

后来在想想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可笑的。就如同有人不明白西方人不会用筷子是怎么吃饭的一样幼稚。《康熙字典》这么知名的东西不是经常被提起吗?古人自然是有字典的,谁说遇到不认识的字没有汉语拼音就不能查字典了?

无所不包的“大家小书”又来了,这一次的这一本是《中国字典史略》,内容是讲述中国字典的历史与演变的,也是专门为我这样无知的人普及字典知识的。

《中国字典史略》的作者在他的书中大致讲述了一下中国历史上字书的发展时间阶段以及一些颇具代表性的字书。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字典,在以往便被称作是字书,是指解说文字形音义的著作,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种。而最早以“字典”为书名的则是那本赫赫有名的“康熙字典”然清代人所说“字典”,所指的就是单指《康熙字典》这部书。但是在中国古代讲文字训诂的著作虽有许多,但是一律被称作是字书。它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我们平常里经常听到的一些古籍都其实都是属于字书系列,例如《说文解字》、《尔雅》等等。

该书的第六章是专门讲述古代字书的别体——韵书的。这一张的介绍倒是对于之前我所面临的的迷惑进行了一番讲解。在韵书中查字,首先要能辨明这个字属于平上去入四声中的哪一声,其次还要知道这个字在哪个韵部内,才能按声按部查到这个字。这看起来很有些我们现在用拼音查字的感觉。不过在过去熟习韵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是当时很有才学的人也往往会容易混淆的。说起来似乎还是我们现代使用的汉语拼音更加便捷好用一些的。

真若细说起来,古代文化还真的是丰富的很,连一本现在常见的字典追根溯源都有那么多有趣的内容。还真的是小物件大学问,闲来翻翻此书,还真的是感觉增长见识不少啊!

《中国字典史略》读后感(三):你知道字典是如何出现的吗

字典是人们学习和工作必备的工具书,其内容一般以收字为主,但同时也会有相关的词汇介绍。可以说,哪怕是上小学的孩子,都知道字典的存在,不过在历史上我们熟悉的字典却还有其他的称呼,那就是“字书”。作为《辞源》的三位主编之一,刘叶秋先生是位具有开创性的学者,他的作品《中国字典史略》就讲述了古代的“字书”,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口中的“字典”的漫长发展史。

时间的存在使过去的一切都变得很有价值,字典经过岁月的沉淀自然是越往后内容越完善越丰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关于字典的历史,了解那些自古就有的文明是如何演变并流传下来的。

《中国字典史略》一书没有遵循以往把辞书类别作为讲述主线的传统编著手法,而是通过详尽的论述和深入浅出的解读相结合,以经得起考证的历史资料为前提,把复杂生涩的字典史学依序排列,并分为萌芽与奠基、继承与演变、建设与发展、进化与兴盛、演变与改革五个时期。与此同时,对各个时期的字典变化加以详细阐述,令读者一目了然。

从字典的发展史来看,中国字书的产生应该远溯至周朝,而真正成为字书的第一部著作是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它以小篆为主体,不仅对所收文字进行了解说,更分门别类,使自秦以来的小篆条理化、规范化,开创了中国字书的先河,为后来字典、词典的编撰奠定了基础。另外,词典《尔雅》《小尔雅》《方言》《通俗文》《玉篇》《广雅》《经典释文》等著作的出现也有着同样的意义与价值。

直到清朝,张玉书、陈廷敬等人在皇帝的命令下编著的《康熙字典》问世,“字典”这一称谓才正式流行开来。虽然从现在看来,《康熙字典》还有很有不完美的地方,不过不得不说它的存在影响很大,其文字音义和书证,广泛的为人引用,被后出的字书编者奉之为圭臬,这足以说明大家对这部书的重视。

而到了近代,从前的字典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其内容的演变与改革势在必行。这时候,有继《康熙字典》而起的大型字典《中华大字典》,有综合新旧、首创一体的大型词典《辞源》和《辞海》,有以符号注音的《国语词典》,有结合语法讲虚词的《词诠》,有专门说诗词曲语词的词典《金元戏曲方言考》等书籍的种种出现,让后来的字书编撰变得更为顺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如今使用的字典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其中饱含了古今无数人的心血。对待它,要有一颗敬畏的心,并妥善使用!

《中国字典史略》读后感(四):古代的字典居然有这么多

小学开始与字典打交道,其实就是与《新华字典》打交道,这是记忆最深的,也是最有感情的一本字典,那时也顺便记住了其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记得小学五年级,有一次受到表彰时的奖品就是一本崭新的《新华字典》,感觉十分贵重,也非常珍惜。只不过初中开始,《新华字典》就已经不很够用了。继《新华字典》之后“得宠”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大学毕业时还特意买了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只可惜后来用的频次并不怎么样。社会发展加速,字典、词典的读音、解释也会跟着与时俱进,所以最好是用最新版本的字典,以方便使用。

相比较之下,初中、高中时使用的另一本专用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可就与今天的这本“大家小书”系列之《中国字典史略》中所谈到的那些中国古代字典有所关联了。所谓中国古代字典,以前有印象的首先是《尔雅》,但是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只是有所了解。最熟悉的则莫过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是从《说文解字》这里才知道了所谓的“六书”之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读书的一个同学送了我一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段注》,也是视若珍宝。《中国字典史略》中另一个比较知名的是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至于其他古字典,就不怎么了解了。

说起字典,查字法必不可少。最常用的查字法是拼音和部首。一开始接触字典的时候听说过四角号码查字法。那时的感觉就是像极了编密码,挺好玩的。不过那时老师不讲这些,也几乎没有人会用这种查字法,所以至今也不得要领。学习古文时,也顺便了解了所谓“反切”注音法。当然,古音和今音也不尽相同,所以有些古代属于同韵字的,今天却不觉得是“一家”——但事实上,绝句和律诗对韵脚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古人在这方面当然不会犯错。比如杜牧的《山行》一诗的前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今天“斜”与“家”韵母不一样,但在古代却是同一韵母,也即都用的是“家”的韵母。

古代字典中,还有一个字典也不能不说两句,那就是《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的总纂官是张玉书、陈廷敬两位,收字四万七千有余。之所以记得这个,是因为陈廷敬是老乡的缘故。阳城的皇城相府里专门辟出了一间房子还是一个小院子对此进行介绍。

虽然名为“史略”,但作为《辞源》三位主编之一的作者刘叶秋,在《中国字典史略》一书中却尽可能做到了详略得当、深入浅出。通过这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字典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把握,而且每个字典的大致情况、编排体例、使用方法、版本、优缺点等也有涉及,由此可见作者确实在此方面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字典史略》读后感(五):了解中国首部汉语辞书史

我国有悠久的辞书编纂历史,两千多年来,卷帙浩繁、品种各异的辞书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但就普通人来说,除了学生时代常用的《新华字典》《成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词典》大概对历史上有名的辞书知之甚少。

刘叶秋著《中国字典史略》的出版,是辞书学方面的研究硕果,丰富我们对中国历史上知名辞书的认识。刘叶秋先生学识渊博,文笔流畅,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辞书、笔记小说及古代文化等领域的探索研究。《中国字典史略》一书介绍了从战国至近代一百多部常用的字书,是刘叶秋先生独特的学术思想和造诣的集中体现。

此书依时代先后为次第,复以体例相近为类别,将演变通过详尽的论述和深入浅出的讲解结合,加以考证,将繁复深奥又生涩的辞书史学用158条严谨的注释,让读者深入了解各时期字书知识和辞书总体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和连续性,对辞书发展的萌芽与奠基、继承与演变,建设与发展,进化与兴盛,演变与改革,深度和广度加以强化认知与理解。重点解析了《说文解字》 《尔雅》 《方言》 《释名》 《广雅》 《字汇》 《骈字类编》等影响较大的字书。

全书分为七章,每章重点突出,这样的著述方式,对读者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字典的先河《说文解字》由东汉的许慎编著,《说文解字》成了真正成为字典的第一部著作,是我国文学字的一部经典著作。八十岁高龄的许慎因其成就列入《后汉书 儒林列传 许慎传》。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是最早的一部词典《尔雅》成书于汉代,《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尔雅》三卷,二十篇,张晏说,“尔,近也;雅,正也”。雅正是所有求学者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由古中国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说文解字》《尔雅》《小尔雅》《方言》《通俗文》《释名》《玉篇》《广雅》《经典释文》还是近代由商务印书馆编撰的《辞源》,中华书局编撰的《辞海》,中国大辞典编篡处编辑的《国语词典》,开明书店的《辞通》等等工具书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文明的演变离不开象刘叶秋先生这样拥有匠心精神和大师情怀的国学大师。丝毫的疏漏都不容存在的刘叶秋先生,对辞书的这份执着与精益求精的人生追求,是让读者受益匪浅的醍醐棒喝之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