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巫术师》读后感锦集

《巫术师》读后感锦集

《巫术师》是一本由[英] 约翰·福尔斯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7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巫术师》读后感(一):三十九

最近看完的一部小说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所写的《巫术师》,蛮长的篇幅,六七百页。对这个作者完全不熟悉,这部书也是第一次听说,或许对于外文系的学生来说是部耳熟能详的作品也说不定,看简介此书应该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小说的可读性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伴随着主人公对于未知领域和内心不解的探索前进,有点玄幻的味道又带着点悬疑的色彩。书中不乏作者自己的思考,比如谈到战争,爱情与性欲,对自我的认知等等。主人公被设定为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点文艺气,还有点颓废逃避的性格,所经历的事情,围绕着爱情的实验,时不时还要来点精神分析,说实话,到最后,我也不觉得作者将一切交待清楚,又或者原本那些就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主人公在这整个经历后所得到的是什么。有点想去希腊的小岛看看。

《巫术师》读后感(二):试问本心,我心何处?

这部小说, 适合什么样的人呢。。。。 有点幼稚、鲁莽,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的猎艳高手吗?还是一板一眼行事谨慎的老姑娘?因为对于爱情,我们能为之付出时间、思虑、精力和心力的爱情,在失去它之前, 似乎每个人都不那么清晰地理解跟自由相比到底这份爱有多重要。或者说, 爱和自由并不是对立的, 而是互相成就的。

于尔菲先生是容易受到青睐的那种绅士, 懂一些文学,把自卑深深埋藏在自己相当自信的外表下。他对未来不是去把控而是逃避, 这一点总是能拿堂而皇之的理由让自己深信选择如此之正确。包括对爱情。他相当有好奇心, 如同所有的年轻人。希望了解探究未知的一切, 也希望自己看上去漫不经心地主宰周边的一切,但内心无时不刻都在焦虑着,权衡得失。

莉莉和双胞胎姐姐,以及他们的母亲,还有艾莉森,甚至娇娇、玛丽亚与肯普。这几位主要的女性角色,非常迷人。个性鲜明,每一个都独特得让人心生欢喜。几类人几乎涵盖了女性在社会中主要角色的代表。从智慧的到幼稚的,从高贵的到低俗的, 都是那么可爱。即使骗了你。还是觉得她很可爱。

另一个重要人物康奇斯, 一个上帝的游戏的执行者,或者说,他代表着作者本人的意识。是创造这个环境的人。一个真空的, 对于道德、爱以及自我认知的实验室。读者跟随尼古一起,经历着诱惑、背叛,体会着幸福、愤怒、失望和怜悯。最终在释然的结局里,安心下来。

本书写于50、60年代的英国, 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模式跟中国90年代末2000年代初的情况很类似。突然打开的世界的大门,充满了诱惑。能否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留守住一丝对爱的最后的坚持,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考验。

《巫术师》读后感(三):转来转去回到原点

很多经典的作品都是由不断再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因为有名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平时选书基本上就是去书店找新书书架。前不久我刚阅读了约翰福尔斯的《收藏家》和《法国中尉的女人》,最近他好像特别火,书店里已经不止一两次看到他的作品了。他的文章我个人很喜欢,因为他的作品表达的思想都很容易被理解,并且故事和能够吸引人,对于劳累一天的工作之后读他的作品是难得的消遣方式。

这本《巫术师》我也是刚刚才读,几十年过去了,故事的情节依然新颖。本书是主人公实现自我成长的路程,我的性格本身跟他也很像,随着他的成长我也在看清了很多东西。主人公抱怨生活时读者作为旁观者来说是能够感受到这种负能量的,可是我们每天也都一样抱怨着身边的不公平,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只有忙碌的时候才会暂时忘记这种感觉,可这不是长久的方法。这本小说是用很复杂的情节加上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来叙述的,而且翻译得也不错,几乎适合每个人阅读。

本书的故事性很强,作者没有因为故事的复杂性而牺牲真实性与人物的性格和理性,所以说整体读下来很顺畅。从这本书中也能够看到作者的全方位理解能力,对于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有着很深的造诣,所以说故事才会让人信服。作者也没有把一切简单叙述给读者,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寻找,这也实现了一种互动。

这本书反映了如今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主观观念,很多人都是怨天尤人,没人愿意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内心的死循环。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依赖他人,虽然有点像是自我安慰,但是这样能保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不是不好。人不能过于纠结,也不要对自己的要求过高,

我很喜欢作者对于故事的衔接,在绝望的边缘拉一把,后来讲到自称巫术师的老头时更是大转变。这与主人公的经历成为了强烈的对比,战争中的残酷塑造了这个人物的性格,这也让我更好奇他的真实身份了。总之这个故事到处都是亮点,看过一遍之后又会想看第二遍,而且这个版本的翻译也很顺畅,佩服这位作者。

《巫术师》读后感(四):打卡#巫术师

私认为,一本经典的书一定要了解书籍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

毕竟很多书,尤其老书,书籍的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把书籍再回馈到作者特有的时代背景里面很有必要。

这本书是当代英国文坛超重量级大师约翰·福尔斯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不但被选为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经典,也是英美各大学英语系二十世纪英国小说课程的必读作品。

福尔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于英国,自幼热爱自然,成年后也对自然科学颇有研究。

本职是教师,在长篇小说《收藏家》成功之后辞去教职成为专职作家,同时个人还出版了诗集,在长达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约翰·福尔斯留下了六部长篇小说、多部非小说类作品。

著名文学理论家帕特里西亚·沃以及琳达·哈钦将福尔斯的小说称为元小说,认为福尔斯的作品是元小说的代表。所谓元小说,就是"这样一种虚构写作,它有意识的、系统地引发人们对小说虚构成分的注意,进而提出于虚构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福尔斯小说中的艺术自由主题一直备受关注,但是福尔斯小说的艺术自由主题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自恋情结,而是从艺术层面发出的对人类自由的呼唤。福尔斯坚持认为,"诗歌表达的是个人的所思和所想,小说表达的是塑造的人物可能思和可能想的东西。

所以这本《巫术师》,写作的背景其实是在作者快要结婚的时候。

可能这时候的作者对感情的又多了很多思考,作者把更多的情感的细节融合到虚幻中,再加上作者本身丰富的心理描写上极为细腻深入,结构奇巧,,扑朔迷离,更揉合了文学、哲学、绘画、音乐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正如福尔斯小说中一直贯穿的风格,作者也是一如既往的用艺术自由主题表达深层想法,从艺术层面发出的对人类自由的呼唤。

诗歌表达的是个人的所思和所想,小说表达的是塑造的人物可能思和可能想的东西。

我定义自己为闯进来的观众,这个观众在这个世界里,做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这种虚无中究竟要何去何从。

《巫术师》读后感(五):一个简评

只说说自己的感觉。

1. 作者生活在弗洛伊德学说大行其道的年代。这个故事几乎可以看做是小说版本的精神分析大纲,里面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到了大量当时最流行的心理学理论,一定非常迎合当年大众的阅读需求。

2. 全书都在强调控制和引导这两个概念,主要针对的是人的欲望、情绪、行为。而这里的“人”不仅仅指小说里的人物,也包括阅读小说的你。

3. 书名本身的误导性就很强,我看到半本书之后还在等待从谁的手里变出大火球,一直以为是个魔幻故事,但其实一直到最后都毫无非自然力介入,那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全都是“巫术师”的控制和引导造成的。

4. 故事里主人公因为好奇而进入了“巫术师”的控制范围,成为了一场精神分析实验的被试,一次次想退出,又一次次被“巫术师”设置的情境主动返回。每当这种情节出现,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先骂一句主人公废物,但其实并不能保证自己就能潇洒地不入圈套。

5. 故事的前一页里,主人公对一件事可以很笃定地作出判断,而下一页,这个判断却又被很轻易地推翻了。这种情况无数次地出现,于是随着主人公越来越不相信身边人们说的每一句话,我也越来越不确定自己此刻的推理,会在后面什么时候被推翻。

6. 作者对情节的描写极为细致,细致到你很可能早就知道之后谁会出现、会发生什么,但他还在继续描写。所以作者很可能不是在让你猜剧情,而是想让你思考接下来主人公(或者你)会怎么做。减少细节描写可以增加悬念这我明白,但增加细节却同样能增加悬念,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高超的写作手法。

7. 作者似乎也在尝试对读者的情绪进行的控制,感觉无论在翻开书前我的情绪是怎样的,看一段巫术师之后就会陷入一种中间偏低的纯中性情绪状态。到底是为什么说不清楚,阅读体验比较神奇。

8. 最后是阅读建议,一共720页的长篇,最好以40页或60页为一个段落进行阅读,分18次或12次看完,段落间隔时间不要超过1天为佳。情绪不佳或过佳时可以加大阅读量,可使情绪趋于平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