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都·虹读后感锦集

古都·虹读后感锦集

《古都·虹》是一本由[日]川端康成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都·虹》读后感(一):于凄凉哀婉中窥见异域风情,来自川端康成的浪漫

封面

《古都·虹》这本书的外封以粉色和绿色作为主色调,绿色的抽象线条给人以迷乱之感。而书的封面以白色作为底色,以褐色枫叶作为主体,以青、褐、粉三色的墨团作为点缀,看起来简约而不失意境。

封面

《古都·虹》这本书将川端康成的《古都》和《虹》这两篇作品结合在一起,从人物的生活中体现日本的人土风情和时代色彩。 《古都》讲述的是因家庭环境都拥有敏感又脆弱的性格的孪生姐妹花千重子和苗子截然不同的生活。

春之花

千重子作为家中的独女,懂事孝顺,但因为对于自身的不明身世而深感痛苦。而太吉郎夫妇对千重子到底真情关怀与爱护,更加加深了千重子的悲愁情绪。 妹妹苗子由于双亲过早双亡,独自生活在北山的小村庄里,靠做些伐木的苦力来养活自己。姐妹两人重聚后,苗子也依旧秉持着不打扰的想法与姐姐相处交流,为了姐姐的名声地位,决定放弃爱情,远遁深山。

在《古都》中,从开端到结束,氤氲着的是缥缈、缠绵的愁苦,川端康成通过对于千重子和苗子两人的角色塑造和描写以及环境描写来营造着这种虚无。同时川端康成也通过对于四时的时间流转来展现京都的四季之美,让读者感受京都的绚丽多彩。 《虹》相对于《古都》而言更加短小,讲述浅草舞娘银子红颜薄命的故事。通过对于舞娘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人情冷暖和世俗偏见。

川端康成对于环境的描写可谓力度十足,这点从《古都》中可窥见一斑。在《古都》开篇的春之花这一篇章中,川端康成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紫丁花、红垂樱和清水寺的环境,用以表现人物感情,奠定了全书凄婉的基调。 同时,对于人物的情感把握和塑造,川端康成也可谓个中高手,在《古都》中,他将千重子塑造成为多愁善感的人物角色,每当千重子出现时,让人读来感伤又虚幻,颇有种林黛玉之感。在《虹》中,他对银子、花子、绫子……等舞女的形象描绘的淋漓尽致、生动形象。

透过《古都·虹》我们感受到日本浓郁的传统气息,从中感受日本的文化风俗,体会书中人物的爱恨情仇。跟随着川端康成细腻、清淡的笔墨,走进书中的世界,看日本的自然美和传统美。

《古都·虹》读后感(二):读川端康成的美丽与哀愁——《古都·虹》

《古都·虹》

以前很少读日本作家的文章,倒是推荐给希希看过《佐贺的超级阿嬷》和《窗边的小豆豆》等儿童题材的日本书籍,希希对这两本书非常喜爱,也让我对日本作家有所改观。

后来慢慢接触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村上春树、太宰治、东野圭吾、渡边淳一等日本作家的书,也挺喜欢。

这次有幸约到川端康成的这本《古都·虹》,又一次感受到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文采,细腻唯美、感情真挚,非常精彩。

01

内容简介

《古都》这部小说,讲述了少女千重子从在樱花下惆怅弃儿身份到在冬雪间送别妹妹苗子的一年生活。全文围绕千重子展开,就像庭院里的老枫树紫地花丁,花儿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春日开花,夏日凋零,秋日枯黄),千重子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运用日本传统的“四季感”的艺术手法,以春夏秋冬时令的明显变化,来衬托人物感情的波动变化,是《古都》的重要艺术特色。

千重子在这一年赏春樱,去清水寺,过祗园节、时代节,与失散二十年的妹妹苗子偶然重逢,又再次分别。

全书以千重子的视角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描摹京都风物的绚丽长卷。整篇文字舒缓又朦胧,脆弱如水晶般,唯美却易碎。

这本书中运用到的意象特别多,如果你读上七八遍,或许能明白其中的寓意。比如两只相距一尺的紫花地丁,就像千重子和苗子两姐妹;比如规整的松林、素雅的和服、幽寂的古刹、日渐惨淡的绸缎批发生意等都各有各的深意。

一本哀而伤,纯且美的小说《古都》,值得用心品味。

02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

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以及《睡美人》等。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03

作品目录

第1部 《古都》

《春之花》——《尼姑庵与格子门》——《和服街》——《北山杉》——《祇园会》——《秋色》——《青松》——《深秋里的姐妹》——《冬之花》

第2部 《虹》

“这孩子就拜托给你了,请好好照看她。”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颁奖词:

由于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日本第一次跻身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国家的行列。这一决定从根本上来讲,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具有道德伦理价值的文化思想;其二,川端先生在架构东方与西方之间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川端先生: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古都·虹》读后感(三):诺奖得主,被余华和莫言推崇备至的作家作品

也许凡人都是弃儿,因为出生本身仿佛就是上帝把你遗弃到这个人世间来的。

--川端康成《古都》

川端康成,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日本现代作家之一,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雪国》《千鹤》《古都》《名人》《舞姬》《伊豆的舞女》《东京人》《彩虹几度》等,我国泰斗级作家余华和莫言,就深受川端康成作品的滋养。

余华曾在谈阅读的随笔散文中,多次提及自己从事写作之初如何迷恋川端康成:

“我是1983年开始小说创作,当时我深受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影响,川端作品中细致入微的描叙使我着迷,那个时期我相信人物情感的变化比性格更重要。”

“由于川端康成的影响,使我在一开始就注重叙述的细节,他叙述的目光无微不至,几乎抵达了事物的每一条纹路。这种叙述上的训练使我在后来的写作中尝尽了甜头,因为它是一部作品是否丰厚的关键。”

若论国内作家中谁曾对川端康成推崇备至,余华极有可能排名第一。

这本《古都·虹》是川端康成的经典丛书辑。其中《古都》是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被多次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山口百惠担任过主演。

“古都”就是日本的京都,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川端康成运用清淡、细腻的笔触将故事描写的引人入胜。在阅读过程中,你甚至不愿错过任何一句话、一个字,这或许就是经典文学作品值得一读再读的原因。

1.孪生姐妹成长环境不同,也能长成同样的心性吗?

小说讲述的是孪生姐妹花,千重子和苗子的辛酸身世。因为经济拮据,她们的亲身父母无法同时抚养双胞胎,于是忍痛将其中一个婴孩放到了和服批发商太吉郎的店门口。太吉郎夫妇膝下无子,得子后欣喜不已将其取名为千重子,且视为掌上明珠。

而另一边,苗子的父亲为送走孩子的事,心生愧疚,整日忧心忡忡。终于在一次割杉树时,从一棵树跳往另一颗树时,不小心失足掉落断送了性命。苗子的妈妈无奈之下,带着襁褓中的苗子回了娘家,也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人世。

从此苗子也沦为了孤儿,好在山里的一户殷实人家收留了她,苗子这才得以健康长大。孩子的心思都是敏感且脆弱的,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是吃白饭的,苗子勤劳干活,从来无需养父母超半点心。

而另一边,千重子也勤劳善良且充满孝心。她在无意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后,感到自己是不被爱的孩子,是被抛弃的孩子,内心无比悲凉。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两个孩子都出落成了美丽的大姑娘。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相遇,且第一眼就认出了彼此,因为实在长得太像,以至于爱慕千重子的男孩们都分辨不出来。就此故事展开了一段纯洁的爱情,以及姐妹俩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作为川端康成的得意之作,它当之无愧

《虹》这篇中篇小说,是川端康成“怀着追寻浅草的残梦”而写成的佳作。故事主要描写了浅草舞娘的红颜薄命。川端认为,舞蹈是可视的音乐、动态的美术、形体的诗歌、喜剧的精华,女性通过舞蹈创造了美。

川端康成曾多次表露,《虹》这篇小说是他“感铭颇深”,一气呵成的得意之作。

如果说余华只是被川端康成无微不至的细部描写所感染,那么为莫言打开“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则直接受到川端康成作品的启发。

1999年,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在日本翻译出版后,他首次访问了日本,并在一系列演讲中,提到川端康成对他作品的影响。

莫言坦陈:八十年代中期的一天,我从川端康成的小说里读到了这样一个句子:“一只黑色壮硕的秋田狗,站在河边的一块踏石上舔着热水。”我感到眼前出现了一幅鲜明的画面,仿佛能够感受到水的热气和狗的气息。

他的小说《白狗秋千架》的第一句就是:“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流传数代之后,再也难见一匹纯种。”这是他小说中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的字眼,也是第一次提到关于“纯种”的概念。至此,他的小说多数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

3.不埋没一本好书,不错过一个爱书人

很多读者读外国文学,特别担心翻译的作品失去了原著的语言美,而这本《古都·虹》是由高慧勤和汪正球所译著。

高慧勤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她曾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会长,沉浸日本文学研究、翻译等领域数十年。其译作紧贴原著、文字典雅,享誉国内外译坛。主要译作有《雪国》《古都》《芥川龙之介》等。

汪正球是漓江出版社编辑,日本文学翻译家,译有《虹》《纯白之夜》(三岛由纪夫著)等作品。

这本书是经典装帧,可用于收藏也可用于送人,纸质摸起来非常光滑,不仅读感好,手感也很不错,就像川端康成小说里的女子一般迷人、细腻。

最后,分享一段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川端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如果你也喜爱文学作品,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