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乡土中国》读后感摘抄

《乡土中国》读后感摘抄

《乡土中国》是一本由费孝通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1.00元,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土中国》读后感(一):踏实的感动

✅ 费孝通《乡土中国》 5.3~5.16 完结。

终于读到了中国社会学奠基人的经典。读费老的文字,能感受到他做学问的踏实,没有一丁点故弄玄虚的显摆和造作,想象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界环境动荡不安,他的笔下仍能流淌出这样的质朴和仁义,就像是他在那里安静地、温文尔雅地向你讲述每一个故事。真是感动。

费老对乡土中国里的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与实的分离,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娓娓道来,80年后的今天再看,依然深刻又精彩。

五星⭐⭐⭐⭐⭐

《乡土中国》读后感(二):《乡土中国》笔记

1.“乡土社会里所养成的习惯还是支配着我们。你不妨试一试,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读到这句像是被点了笑穴一样。熟人社会里用声气辨人确不假。小时候甚至能听出哪个是妈妈的脚步声,哪个是其他阿姨的,尽管她们可能都穿着差不多的高跟鞋。

2.“如果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其实,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推到小家庭,何其悲哀。

3.男女有别。不必奢望另一半能领会到你生气的点了?

4.礼治、法治及道德约束。当代中国社会在此方面还是很大程度上褪去了乡土性,我们现在提倡依法治国,传统的乡土社会讲什么?讲礼治。"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其实法治和道德约束(“社会舆论所维持”)都是外在的力量,我们现在就是缺乏了由内而发的敬畏感。敬畏什么呢?敬畏传统,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没有宗教信仰的国民是需要这种礼治的。可以逃得过法律的制裁,可以不理舆论的谴责,可是过不了自己心里的这道坎儿,才能有所不为,才能不为所欲为。

4.以后必不能对孩子施以"长老统治"。

5.读的版本上写"曾子易篁",应为“曾子易箦”。

6.党的改革不知能否一直追的上社会变迁的速率呢?

7.几个名词

格兰亨姆公律

亚普罗式 浮士德式

《乡土中国》读后感(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由《乡土中国》联想的事情

很早以前就听过这本书,今天总算从图书馆里面借来了。总的来说,前几章读来还是很有感觉的。比如第一章“乡土本色”中作者说“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我立马就想到了我的外婆,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在田里干活的人。去年她身体不好,一直咳嗽,住了两次医院,后来身体好多了之后医生就给她给了些药让她回去疗养。家里人是都不愿意她再干农活的,年纪大了劳累不起,但是她就好像闲不住一样,过了几个月还是该种芝麻种芝麻,该种玉米种玉米。前些年流行土地承包,很多人的土地都被人租去种树了,但是我外婆不干,还是自己留着种些蔬菜和庄稼,其实挣不了太多的钱,但是她就好像已经习惯并且热爱着一样要干点农活才行。

还有过年时我们都要去拜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也是祈祷他们的保佑,能够让我们在来年获得丰收吧!我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是对农田知道的却很少,不仅是因为我们家从我妈妈这一代开始就没有种田了,更是因为外公外婆带我的时候,也很少带我们去干活儿,顶多就是随外婆一块儿去田里帮她丢一下种子,不然就是外婆在干我在旁边看田里的草和虫子。印象中与土地有关的记忆大概就是夏天的下午跟着外婆去田里帮忙,就算坐着看也是一种帮忙;跟着外婆踏过田埂去弯弯绕的菜园子里择菜;盛夏的时候跟妈妈一块儿给我家的小菜园浇水,抢着锄头除草没几下就不干了,和爸爸弟弟去山上钓龙虾;初春的时候在栅栏外面意外发现的小花;还有无聊的时候一个人去煤矿的后山上行走看枯草。那么多的记忆,都与土地有关啊!

二三章中作者阐述了乡下人不需要识字的原因:空间上大家是熟悉的人,不需要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用语言交流就行了;从时间上来说,生活经验的积累与传承也无需书写,毕竟一代代地从出生就开始耳濡目染,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培养了,就算是遇到了经验以外的事,只要请教一下年长的前辈也可以得到解决的途径。不过,运用我昨天从《全球经济史》里面看到的观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是识字率低的原因,毕竟交易不发达,不继续计算记账,或是发明新事物来提高生产率,自然也就不需要识字啦。和《海蒂和爷爷》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哪怕是会识字最后也是当个农民或是牧羊人,而识字对于他们的工作而言并无实用意义,那我还学那干什么呢?不是浪费时间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乡土社会的人口流动性低所导致的,试想如果人口流动性,乡下人要时常进城,或者是去城里工作,那么识字就是一项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果连字的不认识,在城市里面生活怕是有些困难。正是因为人口流动性低而乡村的经济又是自给自足型,才没有识字的需求啊!

其他的部分就是作者说中国的乡土社会是自我主义为基础的,可以为自己而牺牲家庭,为家庭而牺牲氏族的等等,我是不同意的,据我观察,乡土社会中的中国人为家庭而牺牲自我才是最常见的。譬如我爸妈为了我而勉强相处,我的外公外婆为了给我舅舅还债而拼命地干活儿,我的舅外公为了养活一大家子常年在外面收废品,更不用说我见过的那么多的煤矿工人,有的在井下干了八个多钟头的体力活儿之后还要匆匆赶回家去收稻谷。伦理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而建立的网状结构这一点我是赞同的,但是为自我而牺牲家庭我是没有看到的,要说这一点也是我们这些接受了现代教育和现代观念的90后和00后们,老一辈的人还是为家庭舍弃自身理想的人比较多,毕竟家庭条件摆在那儿,而且心中的观念也是传统的。

其他的就没有什么感触了,毕竟美国人的生活我没有接触过,不懂。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吧,回味一下自己的乡土生活也是可以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