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读后感摘抄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读后感摘抄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是一本由[英] 萨曼·鲁西迪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4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读后感(一):拉什迪还是鲁西迪?

我的新译作《摩尔人的最后叹息》刚刚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读后感(二):摩尔人的最后叹息

作者笔下的环境,是凶险的,既有大环境因素,也有人心因素——大、小人物阴暗的心理,这些人作祟世道人心,就使本来不确定的因素一味向着恶的方向走去。这意味着,世道、世态、世相,都是人为的,虽然天意希望世界和美,人却为了自己舒适,使世界凶险,自己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凶险之中。作者捕捉人物的潜意识,捕捉人物言不由衷的话语,让读者置身人际复杂的斗智之中。作家展示的所有阴谋,都让人真假难辨,需动脑筋鉴别人物话语的真假,以及为什么假——这是小说耐读的原因。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读后感(三):读后感+勘误

1. 自己水平太低没法把握鲁西迪的大作 2. 所以看起来鲁西迪的话唠风格简直神烦 3: 所以感觉里面的人物脑回路都像是抽风了 4. 不过里面孟买MA党的菲尔丁不就是准法西斯组织出身的摩的老仙嘛…印度教民粹准军事组织+右翼政党 5. 提到了不少英印精英对宗主国的膜拜、印巴分治时延续至今的宗教与种族仇杀、印度教沙文主义、典型的第三世界混乱的经济政治法制社会图景 6. 如果光看他的家庭出身,特别是奥罗拉认识这个怼过那个的,还以为是杰克苏… 7. 不过这也是鲁西迪本人对印度次大陆的真实体会吧 勘误: 1. P290 Para2 Line7 “普什图族”应为“普什图语” 2. P380 Para3 Line2 “小说”应为“小时”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读后感(四):希望工匠能认识到自己是工匠

我真是好久都没读过这种正文前要用彩页介绍作者的书了,上一本好像还是我爸战友自费出的散文集。

我不喜欢鲁西迪,但书并不难看,尤其那种磅礴的叙事能力带给我的画面感,陷进去还挺难以自拔的。

这就让我很为难了,就像张翰或杨洋拍了部好片,我到底要不要为他打call?

读到最后,米兰达身体里的那根针也有了交代,我真是随着摩尔人一起叹了口气——

替作者累得慌,我几乎能从每一个标点符号后面看到鲁西迪大师的洋洋自得——“

老子牛逼吧?老子编织庞大的族谱和故事线,每一处都留下伏笔,每一处我都没忘,你们学不来!”

好作品是混沌的,让你看不到背后的创作过程,全身心体验纸上的表达,往下一级,便是匠气之作,比如这本书。

我不讨厌匠气,认真的人、认真的作品总有可取之处,只希望,工匠能认识到自己是工匠。

《摩尔人的最后叹息》读后感(五):一声叹息

萨曼·鲁西迪让我想起同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看他笔下文字和故事,让我对他本人的出身和经历也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鲁西迪出身印度孟买一个穆斯林家庭,但是他本人从小不信仰宗教,14岁移民英国读书,他以英语为写作语言,小说素材大多来自印度,其代表作为《午夜之子》,并获得1981年的布克奖。1988年,他的作品《撒旦诗篇》因以穆罕默德为原型触怒了穆斯林,被伊朗宗教首领霍梅尼公开谴责并悬赏600万美元追杀他,鲁西迪被迫过了十年的隐居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