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导读福柯读后感100字

导读福柯读后感100字

《导读福柯》是一本由[英]萨拉·米尔斯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导读福柯》读后感(一):杂记

话语生产的外部排斥程序:禁忌、疯癫/理性、真理/谬误。

话语生产的内部排斥程序:评论、作者、学科与“对说话主体的冲淡”。

作者给出的阅读建议是,可以先从访谈、《性史》(第一卷)读,《疯狂史》、《规训与惩罚》也较易读,《我,皮埃尔》很好地展现了福柯分析文本的方法,《词与物》虽难却例子多多,《知识考古学》最难。

《导读福柯》读后感(二):翻译真的差到离谱

本想偷懒草草翻一遍中文,刚读了权力一章的第一段我真的直接气笑了。

作为译者,我首先质疑他的英语水平,英文原句真的逻辑很通顺,但是译者可以翻译成完全相反的意思,英语比中文翻译更好理解。

作为福柯作品的译者,他能把福柯关于权力的最基本的论述完全翻译错,我怀疑他是不是根本就没读过福柯。

最后作为母语是中文的且有中文系专业背景的人,能翻译出一些读起来真的狗屁不通中文句子,甚至三句话内仅看中文就打了自己的脸。

33页,原文的critical指的是福柯批判的关于权力的概念,他翻译成了这是福柯关于权力的“核心”概念。

不管是放入上下文分析一下critical在此句的意思,还是稍微了解一下福柯对于权力的理解,或者是翻译完多读一下自己翻译出来的前后逻辑不通的中文,只要做到其中一样,都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导读福柯》读后感(三):笔记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之前看了两本福柯的书就以为掌握了他的观点是多么地肤浅。

1.福柯比我想象中更拥护无产者群体、暴民、凶手。有着甚至超出了我的底线。

他有很强的“大众正义”的倾向,对革命进行困难的思考,“搞政治——除党派政治外——就是试图带着最大的诚意去了解,革命是否值得。”

2.福柯的学说本质上不是解释性、评论性的。因为他反对简单的归因。所以简单使用福柯的金句解释事情是有问题的,他本身做了很多描述性的工作,比如他曾经在1970年成立了信息小组,提供了法国监狱状况的信息。

3.福柯反对那样的观念,即诡计多端的行动者阶级在背后操纵规训。他认为权力是弥散的,因而反抗也应该是弥散的。所以那种“机构压迫了我”或者“你规训了我”等等这种观念都是非福柯的。

4.这里也暗示了福柯与马克思主义的差别。马克思主义强调国家在政治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而福柯是拒绝制造国家的理论的。(或许与他的解构主义立场有关?)

5.话语是一种实践。如果没有人一直在讨论、阐释、研究、分析这套话语,这套话语也就失效了。

6.世界无处无话语。虽然客体的存在和事件的发生都是在真实的世界进行,但是我们是在话语结构中理解和解释这些事情,哪怕我们意识不到。但是也有地方没有话语——无法表达的身体感受。

7.话语的运行机制:第一套程序包括三个外部排斥,分别是禁忌、疯癫和理性、真理和谬误。四个内部排斥程序:评论、作者、学科、对主体的冲淡。(比我想象的复杂的多)

《导读福柯》读后感(四):球球笔记·米歇尔·福柯重要思想辑录

·为什么是福柯?

美学到惩罚体系,从疯癫与文明到尼采与先锋思想,福柯的作品对20世纪晚期的现代思想影响深远。然而,在涉及面广与影响力强的同时,这些作品也以晦涩难读著称。是真的难读懂,在笔者看来,福柯思想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他的解读性很强,或许也就是因为如此才使得福柯的学说能通过广泛的“解读”而流传开来。

我至今还记得初识福柯是通过《南方周末》上一篇关于新闻世界对于真相永远存在偏差的报告,在里面就看到福柯的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 知识分子依仗着对知识的定义和分类的垄断,实现了对世界的霸权。网络世界和现代消费主义消解了定义,模糊了一个原本就极其复杂的思想家。

这几天磕磕碰碰看完了《导读福柯》,算是从0基础到初步了解福柯的主要思想,因为之前并未阅读原本,所以在结束这段时间的阅读任务后可以尝试拿出书柜里的三部福柯文选开始精读,不过预料这是一场硬仗了。

其次,本书评依旧是以往的书评风格,正文部分为原文摘录,括弧内容是笔者的阅读思考,肯定存在fallacy,不过正如福柯在三卷《性史》里说的,当你认为你已经发现关于自己的“真理”时,也是权力在你身上行使的时刻。也就无所谓的正确与否了,无非是权力架构下的真相罢了。

以上。

正文:

1.权力和机构:

·福柯作品的核心概念:权力是一群人或机构拥有的东西,且权力只关注压迫和限制。而他作品试图做的是,从权力是对无权者的镇压,转变为考察权力在人和机构之间的日常关系中的运作。

·福柯不太关注压迫,而是关注对权力的反抗,是自下而上的权力模式,关注的是渗透在社会所有关系中的权力关系,它描述了权力在世俗生活中的建立和竞争,并用以分析个体作为能动的主体,作为行动者而不是被动的傀儡。

·福柯批判权力只是单纯凌驾于人民之上的代理机构并且有能力强迫人民行事的论调,他认为权力更是表演性的东西而非一种特权或者财产。

在福柯看来,

一,权力被概念化为一个链条或网,即遍布社会的关系系统,而不仅仅是一组被压迫者和压迫着的关系。(福柯语:权力是一组弥散在全社会的关系,而不是被设定在特定的机构)=》(这种说法扩充了权力只是作为一种类型代理机构或者特权的定义,而广延到社会各角落都存在的社会关系)

二,个体不应被看作仅仅是权力的接受者,而是作为权力被确立或抵制的“场域”(权力归根结底还是要在个体上得到体现和发展)

因此,他对权力的理论化迫使我们不仅要重新建构权力本身,也要对个体在权力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重构——无论是简单地服从压迫还是在与他者和机构的关系中积极地发挥作用。

·福柯认为权力同时也是生产性的,会产生行为或事件,而不是简单地削减自由和约束个体。他在《性史(卷一)》中说:如果权力除了压迫别无其他,如果权力除了说不之外一无所有,你认为我们真会千方百计服从它吗?

·福柯认为革命未必释放压迫,未必是对资产阶级权力的全面挑战和权力关系的倾覆,因为“国家由一整套权力关系汇合而成,这些权力关系使国家的运作成为可能……”因此,国家不应被视为拥有权力,而是构建一系列关系,它使人们各司其位,使政治体系运作。

2.话语

·福柯表示“话语”可以用来描述所有具有意义且有影响的表达和陈述,此外他有时也有这个词来描述“个体化全体的陈述”,即话语形成小团体。在其他时候,他用这词来指“解释陈述的秩序化实践”,对福柯来说,这套结构和规则构成一种话语(譬如论文的写作格式)

·福柯主张话语即是压迫的方式也是反抗的方式,他不能简单地把现实转化成语言:而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该系统建构了我们认识现实的方式。对于很多东西我们能够区分和识别,却缺乏相对的描述性话语去陈述,这是因为我们在现实中感知到的规律性应被看做是加诸于现实的话语匿名性规律的结果,话语实际上限制了我们的感知。

·即使话语如此重要,福柯也不否认世界上的物质对象,他指出我们只能思考并体验物质客体,世界通过话语和它加诸于我们思想上的结构成为一个整体。

·另一个关于话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于“约束”和“限制”,话语实践的特点是:“界定客体领域,定义知识代理人的合法观点并确立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规范”

福柯在他的文章《话语的秩序》中说道,程序约束话语并导致话语被生产:福柯认为,第一套程序,包括三个外部排斥:禁忌、疯癫与理性的区分、真理与谬误的区分。

禁忌:一种被禁止的形式,使某些主题的讨论变得困难,比如死亡和性。

疯癫与理性:疯癫的话语被人忽视,只有理性的陈述会得到关注。

真理与谬误:只有在位权威能说出“真理”,不当权者所说的话则被视为没有说出真相。真相实际上并不是不言自明的,恰恰相反的是,大学、政府、出版机构等,都力图排斥那么认为虚假的陈述而流通他们认为真理的陈述。

除了以上话语的三个外部排斥以外,还有四个内部排斥程序,它们是:评论、作者、学科以及对说话主题的冲淡。这些程序都与分类、分布和命令话语有关,它们的作用是最终区分谁被授权发言而谁不被——被授权的话语和不被授权的话语。

评论:在文本评论过程中,文本本身被赋予了不同的和主要的地位。评论不止发掘作者未曾言说的东西并且发扬它们,同时也赋予评论者地位(可以简单归结为话语解释权)

作者:福柯喜欢用“作者功能”这个词,而不是真正关注作者。在完成作品的瞬间,作品就已经摆脱作者本身只携带着作者属性,这意味着我们应仅仅在文本自身条件内分析它们,而不是在我们所掌握的虚构的框架内分析。

学科界限:学科成为话语的限制,因为它们规定了那些可被视为特点学科领域内的知识。

对说法主体的冲淡:“冲淡”指的是对权威性言说进行限制,就是说,一些话语面向所有人,而有些则受到限制。权威性言说受到仪式限制,发生在特定的话语社会中,在哪里,话语按照既定规则流通(大学中只有部分人可以讲课,而在演讲事情,学生不能插话)。因此福柯认为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冷静地传播知识的机构,“任何教育系统,同它们拥有的知识和权力一样,都是维持或修正话语分配的政治工具”

综上所述,话语因此被看做是一个整体的术语,表示所有的陈述,这些陈述形成的规则,流通的过程以及其他陈述被排除在外。

3.权力/知识

·正如福柯对导致某些话语产生的排斥过程感兴趣一样,他也对知识的相同排斥过程感兴趣,在《权力/知识》论文集中他探讨了排斥方式,为了让事物被确立为事实或者真相,其他同样正当的陈述必须被歪曲或否定。

·传统知识论认为知识是由一个个独立又天才的个体创造,但福柯却想创造一个更具匿名性、制度性、支配性和知识生产模式,他重点关注知识发生和生产的机制。

在福柯看来,在人群之间或机构/国家之间存在权力关系的失衡,就会有知识产生,福柯将权力./知识作为一股抽象的力量,该力量能决定了解什么,而不是说个别思想家发展了思想和知识。他认为:

(了解主体对被了解客体的知识探索守权力影响,具体怎么受影响,没看太懂,这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和概括,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本身就是艰涩)

·知识生产的过程通过排斥他者发生,分类和知识的有效形式同样如此,这些形式和环境关系更密切。例如,殖民时期的西方对殖民地施加了一系列分类系统,他们认为这是知识的全球化客观系统,实际上,这只是以西方视野和西方利益为核心制定的。这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质疑所有生产的信息

(福柯主张深刻且深刻的怀疑主义,但与现代犬儒主义者不同的是,福柯作品做出的是悬置判断,而不是假定事实的“真实”再去搜集资料去证实这种“真实”。实际上,在科学领域,“判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这种偏差埋藏得很深,所以福柯认为我们应该批判自己的立场。例如西方对“发展中国家”的判断,本身就是假定“发展中国家”会延续西方国家的发展轨迹,而实际上这个判断并不一定正确,所以福柯主张分析时要悬置我们的判断)

(在这里再总结和科普下现代犬儒主义的基本概念==》犬儒主义在于愤世嫉俗,追求绝对精神自由,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所有的事情保持怀疑,对于信任这个词保持高度审视态度。 乍一听上去感觉这是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但是一味的听从自己的怀疑,那么,所缺少的就是判断力。 因为事事怀疑就代表一个人的无判断能力,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怀疑,什么时候不应该怀疑。体现一个人的判断能力就是像胡适说的那样: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在每个社会都存在自己的“真理的政权”,即由权威人士做出并得到整个社会接受的陈述类型,它们通过一系列不同的实践从虚假陈述中区分出来。

真理、权力和知识紧密相连,我们需要分析的是权力在知识生产中的运作,福柯认为,真理通过广泛的策略得以构建并保全,这些策略支撑并确认真理,排斥并反驳事件的其他版本。

综上关于福柯对于权力和知识、权力和真理之间的互联性让我们知道,知识不只是在学术研究中出现,它也通过一些不同机构和实践的运作,在整个社会的流通中生产和保持。因此,他促使我们从知识是客观和公平的观点中脱离,转向另一个观点,即知识总是为特定群体的利益工作。

以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