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福柯》的读后感大全

《福柯》的读后感大全

《福柯》是一本由[法]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88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202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柯》读后感(一):千万匹徳勒兹骑着福柯在心里呼啸而过

看到总序里莫伟民的名字就一哆嗦,想起那本被搁置的《词与物》。谈到翻译时,莫说:难以理解的句子和文本,有可能是原作者的本意(难解),有可能是译者的错意(误解),有可能是读者的无意(不解),有可能是读者的无意(不解)。第一种情况暗藏原作者的幽幽深意,第二种情况体现出译者的怅然无奈,第三种情况见证了读者的有限功底。感觉有被内涵到,读不懂很可能是我的水平问题。

译序里,译者有一段很好玩的评价:对德勒兹来说,他讲“福柯”,写《福柯》,意味着向福柯说“Salut”(你好!再见!致敬!)“Salut (à) Foucault!”(福柯,你好!福柯,再见!向福柯致敬!)

德勒兹似乎不在写“福柯”,而是在写自己的福柯,或者是,在写自己。不是我注福柯,而是福柯注我,或者说拿福柯的锅,烙自己的饼。有些地方,虽然有自我发挥之嫌,但一些论述还是极具洞察的。

诗性与知性相结合,文章跳跃很大。读时如欧阳锋倒练《九阴真经》一般,乍看下来很爽,内功似大有提高,但时间长了恐会走火入魔。我等凡夫俗子还是拉倒吧——只觉千万匹徳勒兹骑着福柯在我心里呼啸而过。

《福柯》读后感(二):随记

(提醒我短评太长了所以记在这里)

虽然我不能完全读懂德勒兹和福柯(这只能算是某种思维训练),但每次读总会给我一些直觉上的启发。当书中谈论到言说和观看之间的区分、谈论到主体的“褶子”、谈论到奇点、权力和知识时,我脑海里闪过的却是许多平庸的文化现象,比如所谓的“正道的光,照在了大地上”:不论是男女之间的pua、语文答卷上对口水诗歌的赏析,还是赞美人间善意和个人努力的鸡汤/“严肃”文学,我们使用这些语言的人,将充满缺点的自己设定在这个看起来如此善良、美好和世界中。归根结底,在这个时代,我们是教育学的实验品和大数据的分析对象。(我完全相信,借助对许多历史上及当下文化现象的研究,对福柯哲学的理解会容易得多)

那些不明所以的外在,会将我们的言说和观看视作理所当然,甚至我们自己都习惯如此去言说和观看。经验世界的“奇点”浮动在这些积层(“母题”)上,我们运用话语设定自我这一主体(不感恩的爱人、符合素质教育课纲要求的学生、新时代公民),福柯的工作,正如德勒兹所言,就是去寻找这些制度、权力和知识形成的条件。

福柯的工作证明了,哲学绝不会是不明所以的讽刺,哲学不会提前设定某种结论,促使话语寻求某种策略去实现它。在所说与所见的“缝隙”中,请追随福柯这位高明的档案保管员和地图绘制者吧。

《福柯》读后感(三):附录:关于人之死与超人 三月十一(2022.4.11)

总原则:一切形式都是力量关系的复合体 问题的关键:弄清人的力量与何种其他力量在这种或那种历史构成上建立联系,弄清何种形式是这种力量复合体产生的结果。 A“古典的”历史构成 涉及“无限”问题,“古典思想以其思考无限的方式而认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它不断陷入无限中,失去了整个中心和整个地盘,它在极度不安地试图确定一切无限之间有限的位置,期望将秩序置于无限之中。(P136) 人作为力量复合体,时机身上不再是(forme-Homme)形式-人,而是(forme-Dieu)形式-上帝。对于17世纪,上帝即可以“直接提高到无限的一切力量的复合体”,其他有限的力量在结果上仍然取决于“形式-上帝”,无限的表象的世界。 在功能上,是无限发展,连续构成、表格扩展的操作:去褶(depli),解释。上帝即是最普遍的去褶,往两个方面无限延伸。 B19世纪的历史构成 突变:新的外部力量和人的力量,前者是一种有限力量。生命、劳动和语言,构成限度。 人的力量应该从对抗和紧握作为外部力量的有限力量开始:它正是在自我之外与限度发生冲突。随后它造成了自身的限度,也必然意识到其自身的限度。(P139) 在这里,力量构成了形式-人。中断、打破连续和发展,新的维度被打开,一个不可消除的深度抵抗着无限表现的种种秩序。弯曲,褶子(pli),“条件”,有限。 人的力量不得已而接受深度有限的新维度或在这一维度上发生折叠。 关键在于力量关系,在于时而构建形式-上帝的方式对抗无限提升的去褶,时而建构形式-人的方式对抗有限的褶子。活动的力,摆荡于褶子和去褶间,“震荡”。 C迈向未来构成吗? 如果人的力量只有在于外部力量建立联系时才构成一种形式,那么现在很可能与何种新力量建立联系呢?并且哪一种新力量能够从中摆脱出来?(P144) 不是无限提升,也不是有限,而是有限-无限,有限的构成物给予了现实上无限的多样性,解放生命和语言(概念)。 可以看到Deleuze的逻辑是首先肯定生命,然后生命在无限的关系中不断经历肯定否定,并展开自身。但福柯可能首先要求的是一种否定,人必须要在外部的关系中去完成理解深度。这种差异在C部分被标识出来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