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世界与我之间》读后感精选

《在世界与我之间》读后感精选

《在世界与我之间》是一本由[美] 塔那西斯·科茨 (Ta-Nehisi Coates)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世界与我之间》读后感(一):有点失望

我英文不好,只能读译著。所以,我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我的阅读水平有限,亦或是作者本身的写作特点导致,这本由作者写给自己孩子的三封信组成的书读起来很拗口,内容也略显混乱。本以为这是一部针砭美国时弊,了解美国社会种族主义成因的著作,但我读后感觉更加迷茫。我没有读出美国种族歧视的来源、成因,也没有读到建设性的意见,书中提醒要让孩子做一个清醒的公民,但在我看来这所谓的清醒充满了恐惧、仇恨和抱怨,我没有读出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感觉本书并不似导读说的那么好,三星是我能给的最高分了。

《在世界与我之间》读后感(二):13分的努力,让我与世界见面。

这本书是一个黑人父亲写给儿子的三封信。在他年轻的时候,认为黑人就相当于赤身裸体面对世界的狂风暴雨,在枪、拳头、刀、毒品、强奸和疾病面前毫无遮掩。这样的赤裸裸恰恰是政策所有意追求的结果,法律并没有保护他们。 黑人种族在社会中的弱小,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脆弱,读起这本书很难去感同身受,觉得作者对歧视的想法是否过于偏激,其实历史的屈辱通过无尽的岁月注入到他们的血液中,我们并不能体会到,英国绅士在问候一句Nice to meet you时,所暗含的You are not going to be my man(你不会和我是一种人)的意味,却希望他们在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时包含一些个体的自信I'm here to make some difference。 作为父亲来讲,在儿子面前表现强大是很容易的,即使是像在永夜中无助的嘶吼,但是对儿子说,我无能为力,不容易。告诉儿子,我无能为力,你长大后也无能为力,我们身边的人无能为力,我们整个民族的无能为力,但还要努力,我们都要努力,更不容易。 信中科茨所要说的就是,儿子,面对这些,你和我都无能为力。

《在世界与我之间》读后感(三):世界与我之间存在着一个种族歧视

本书作者是一位在美国极具影响力的黑人作家。他的黑人身份使他在“种族”问题上发出了强有力的呼声,《在世界与我之间》就是一本这样的著作。

全文采用了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形式,没有太多温情甚至读起来有点“丧”。作者以父亲的口吻告诉他的孩子:你是黑人,注定与众不同。你的出生就被打上了劣等人的标记,注定了需要承受“恐惧”。

文中大量的事实得以佐证:在美国,黑人的身体和生命会遭到毫无由来的摧残,被搜身、拘押、殴打、羞辱、枪杀、强奸等成为美国警察和街头暴力司空见惯的手段,并且实施罪恶的“白人”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我们在电影中了解到的美国精致而美好,宽敞的独栋别墅和大草坪、汽车、高尔夫、橄榄球,“自由”和“民主”提供给美国公民令人羡慕的品质生活。现在想想,那并不是真实的全部,隐藏在冰山下的还有一个混乱而恐怖的事实。

作者是一个无神论者,不相信神的庇护。他试图在信中告诉自己的儿子(也是告诉所有读者)体制下的真实,但并未告诉具体的解决方法。他是悲观的,面对现实他无能为力、他的儿子无能为力、他的种族也无能为力。

他不相信“白人”,因为他们根深蒂固的排斥和成见,因为“白人至上”的优越感。

他也不相信同族的“黑人同胞”,因为他们从青少年时期就把“恐惧”转化为“愤怒”,更喜欢用粗鲁和暴 力去保护自己,伤害他人,这其中也包括伤害他们的黑人同胞。

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奴隶制虽然被废除,但根深蒂固的种族差异却非一朝一夕可以消亡。不要企图变成“白人”,也不要企图去迎合美国梦者而带来安全和归属感,要做的只能是保持警惕和清醒。

《在世界与我之间》读后感(四):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美好

这本小书不长,3封信,一封比一封短,而核心只有一个,其实当做一封来读也没啥。后面还附了导读和译者的一篇小文,所以如果想快速理解本书,基本上看导读就够了。对于译者的小文章,个人感觉还不如不要,我个人觉得译者小文的方向把本书原本的方向带偏了。(当然,也许是我理解的方向偏了。)

说回这本书。最近读了《地下铁道》是关于美国的黑奴历史的、《奇风岁月》里面也有关于种族歧视的章节或是情节在里面,而且近年来,特别是奥巴马执政时期关于美国的种族问题的作品就在不断的出现或是受到重视。《为奴十二年》《月光男孩》等等反映黑人的影片也都成为奥斯卡的宠儿。那么,这本2015年的作品也在获得奖项之后出现了中文译本。作者是黑人自不必说,内容虽然是写给儿子的长信,但内容依旧在通过亲身经历或是自身体会不断追溯着美国黑奴的奴隶制历史以及近代美国种族歧视的种种社会现实,而对美国梦的鄙视和拒绝则是文中的一大亮点。作者不停的鼓励自己的儿子要有抗争意识,要知道看清过去才能更好得认识未来,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清醒的认识才更好的去保护自己,要对这个白人的世界所谓的温柔光环有清醒的认识和警醒,而这一切都源自社会的整体氛围,对种族的歧视和对黑人的不公。作者并不否认黑人社区里的街头暴力、不安定和那种特有的混乱中的秩序,但他也在为此寻找着深层的原因,就是黑人在美国历史和现实中从未成为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公民、成员。

全书透漏出作者的不安和对整个白人世界的紧张感,对黑人世界的希望与失望交织在一起的纠结,对那些觉得自己是“白人”的人的不齿与鄙视。这是作者成长经历中的真实感觉,是个人意识最直观的表现。

本书的特别之处,在我看来是一种反抗的意识,一种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一种虽然害怕但却能勇往直前的意识。同时,也可以看到在多元社会中,不同声音的重要性。时刻提醒着人们这个社会是多元的,是存在着抗争的,在安定中一定存在危机,这危机可以转化为动力也可能转化为毁灭。

《在世界与我之间》读后感(五):生而同为人

对美国的种族主义了解不多,大部分都还是停留在中学时代所学的美国历史,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现实生活里对种族主义的接触也不多,更谈不上有多深入的感受和理解,总觉得一提起黑人,就是盗窃、抢劫、强奸、犯罪,就是贫穷、困顿、街头小混混……黑人二字,好像自古以来就是跟这些不道德、贬义的词语搭配在一起。 没有接触、没有感受、无从深入思考、自然也无法体验、无法了解为何只是肤色深沉了些,在世界这近几百年的历史里就要承受比其他肤色的人种更多的苦难,为何只是肤色不同就活该成为整个世界发泄恶意、贬低打压的对象。 而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窗口,去认识活在21世纪、活在光鲜无比的美国梦下的黑人生活状况与悲惨的境遇。 这是一本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为何家书的名字会取为《在世界与我之间》,我曾以为这是本父亲给儿子讲述自己如何在重重困难中获得成功的故事。细读之下,才发现远非如此。与其说这是在世界与父亲之间,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在世界与黑人之间。这世界是美丽的,是越来越好的,因为它从奴隶制走向了法制,从阶级三六九等走向了人人平等,它倡导民主法制人权。这世界也是残酷的,它的所有这些美好在现实中依旧只是针对部分人群、部分人种而言。千百年来所流行的压迫与剥削换了层外衣依旧肆无忌惮地存在着。文明世界里巨大的不公与残酷依旧吞噬着一代又一代的黑人。愚昧者迷失在美国梦里,忘却了逃避的需要,接受了压迫者制定的文明与人性标准,继续麻木地自以为“白人”地活着。清醒者勇敢思考、看清谎言,理智抗争,渴望挣脱身体的枷锁,获得逃逸压迫者的速度。很明显,本书的作者属于后者,他也热切地希望儿子能做一个审慎而清醒的公民。父爱如山,他爱儿子胜过一切,却也深知自己在庞大的体质面前的无奈,只好以笔为马,渴望能教会儿子看清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在往后的日子里,尽可能地免受更多的伤害。 这是一本充满深沉父爱的书,一字一句,皆是作为黑人父亲这一路走来所看所想所体验所感受的倾情之作,更是在无声控诉所谓文明世界强加在世世代代黑人身上的巨大不公。生而同为人,为何一层深色的皮肤就阻断了黑人尽情拥抱世界全部美好的可能。生而同为人,为何有的人一来到这世界,就能尽享美好,有的人,就注定只能接受剥削与压迫。 这不是我们渴望的世界。 我们渴望的文明世界,是生而同为人,同为平等而自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