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洪业读后感锦集

洪业读后感锦集

《洪业》是一本由[美] 魏斐德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8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洪业》读后感(一):读魏斐德《洪业》

故事的隐藏主线,其实是士大夫阶层对于新政权的逐渐接受和忠诚。

历史叙事写得栩栩如生,宛若眼前。

对南明等著述甚详。

p96 满人由集体领导向集中的变迁,可以参考当朝政治。

p140 左良玉曾经向一位地方名士所指出的那样,明帝国的困境,不是因为义军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明朝后期的军队将领并不想让起义完全平息。(为何毛在军阀间找到空隙的原因。肯定参考了石达开和李自成的成败。)

《洪业》读后感(二):“何时复华夏,何时复衣冠”

这个作者魏斐德是个很牛的美国汉学家,号称跟孔飞力、史景迁齐名。外国人研究汉学研究中国历史往往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基础过硬不说,光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就有不同观点让人学习。其实每次往往读到明亡清兴的那段历史,我都痛苦得无法读下去,就像余秋雨在《道士塔》提到的“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我又何尝不想返回1644,站在多尔衮面前与他对峙,去守卫古老而又珍贵的汉文化,何时复华夏,何时复衣冠?!可是我要面对的敌人又何止多尔衮一人!回到这本书,明朝为何亡,军事士气低落无大将,经济脆弱还碰上美洲白银断供,自然条件碰上小冰河期,朝内党争不断。。。而清朝却加强集权引入汉化,民族融合,集草原及农耕文明于一体,再加上一个牛逼的顺治帝,能不赢吗!或许我们失去了汉服却真正赢得了天下!

《洪业》读后感(三):多铎南下起先不过1万人(还包括汉军八旗),结果江北四镇不战而降,一下子多了二十几万兵,于是便有了“扬州十日”;而之后在江南镇压起义的部队,大都都是从原来南明投降过去的军队。

正是集权社会下僵化的社会结构,导致不但无法应对突然出现的自然灾害导致的负面影响,反而更加放大自然灾害的恶果。这样无论秦汉、无论唐宋,只要风调雨顺,便有“文景之治”,一旦连年灾害,便是盗贼四起,国将不国。好皇帝与坏皇帝的区分,很大程度上也只在于上天给他的运气好坏而已,又岂用所谓的历史学家们到现在还去捧皇权的臭脚,还在灌输天子圣明的谎言!倒不如关心下制度的“韧性”为好。如书中所言,多铎南下起先不过1万人(还包括汉军八旗),结果江北四镇不战而降,一下子多了二十几万兵,于是便有了“扬州十日”;而之后在江南镇压起义的部队,大都都是从原来南明投降过去的军队。如果非要说民族屠杀的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类的屠杀者中,满族的比例可曾有5%?此书再贵,也比什么“晚明××年”“明末清初××年”之类的山寨读物要来的性价比高。此书旁证博引,叙事生动,史才与文采俱佳,相比之下阎某被掌掴倒也不算坏事,至少让他知道学术研究竟为何物,而不至于与“百家讲坛”之流沆瀣一气,有意胡乱灌输历史。

《洪业》读后感(四):两个角度全面解读清朝的发家崛起之路

断断续续的看了两个多月才看完(◐‿◑)

全书详尽的描写和分析了晚明社会、文化及政治情况,以时间为主线记述和分析了满清逐步征服和统一全国的历史、事件及原因。

与大多数人预想中不同的是,满清得以以不足百分之一的人口统一征服全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明朝晚期老朱家的昏聩无能,广大知识分子报国无门,才能得不到重用;二是满清统治者在征服过程中采用的招降政策,极大的扩大了自身的军事力量及国家治理能力;所以,与其说满清开国史是一部征服史不如说这是一部汉人变节投降史!

全书对历史细节描写记述比较详尽和客观,缺点是写作手法和言语表达方式欠佳,阅读体验较差(或许和翻译有关)~

对晚明和清初那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阅。

微信公众号:旧识与新知

《洪业》读后感(五):三星是因为后面太琐碎了些

这本书仅从厚度上看就很惊人:近千页。一般来说,一本论著越厚大家便认为越具分量。

这本书一共有十五章 ,而每一章节末后都有附录的参考文献注释,平均每章的注释都在200条以上,总共引用过的文献大概有五六百本。这实在是很吓人的阵仗,极少见一本书能引用如此多著作。

这本书从明代崇祯朝讲起,一直写到清朝平定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为止,多角度、巨细无遗地记述了这段历史,其中,对清兵对抗层出不穷的反清复明势力的战争尤其详细。

前四章可看作严肃版《明朝那些事儿》,讲的是清朝崛起及崇祯上吊明朝灭亡。第五到七章讲的是南明弘光政权所做的绝望抵抗以及“窝里斗”,都说明朝亡于党争,真不是句空话。这一部分在李洁非《 野哭:弘光列传》里写得更加详细,对复社与阮大铖之间的矛盾纠葛“挖”得更深,但李洁非在正文中加入了太多的原始史料引文,导致读起来非常的不顺畅。

此后的章节描述大大小小战事占了大头,基本都是清朝与反清复明势力之间的战争,看得我昏昏欲睡,因为情节都差不多:反叛,被镇压,杀杀杀;再反叛 ,再被打垮,斩首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历史书里面,除去那些有名姓的之外,其余的都只能是无意义的数字:清兵斩杀数千、数万、数十万人,一笔带过, 真的很容易让人麻木。这种记录不论在哪个朝代的史书里都是一样的,你没办法采用别的书写方式。

这本书太宏大了,以至我几乎就变成了“围观群众”,除了对前七章较熟悉外,后面的简直毫无印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