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南极洲》读后感1000字

《南极洲》读后感1000字

《南极洲》是一本由[澳] 大卫·戴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5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极洲》读后感(一):地图!地图!

如果这本书能够再版,强烈要求出版社配一张详细的地图。

现有的书所附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南极洲全图》,缺少许多重要内容,无法对应书中地名,看得人一头雾水。

比如欺骗岛是重要的起降基地,在哪个方位都不知道,如何猜想博德等飞行家的考察路线?

又如法国主张的阿德利地,究竟在何方,我翻到结尾也没发现究竟在玛丽·伯德地还是威尔克斯地。

《南极洲》读后感(二):最后的无主之地

1642年,当澳大利亚还是“新荷兰”,当新西兰还叫“斯塔滕地”。

1773年1月17日,库克船长率领“果敢”号、“探险”号,成为人类第一次进入南极圈的探险者。但因为没给他们带来发现新大陆的希望(开疆拓土),他们便放弃了这场毫无意义的行动。

十九世纪上半叶,这里成了海豹猎捕的天堂,豹油、豹皮,是人类贪婪的客观对象。美国总统开始介入,支持雷诺兹将国旗插上了南极。英国、法国、德国也相继开始竞争。65可怜的小企鹅被宰杀吃了,我很好奇它的味道。104页,人们在1903年还吃它们。这时捕鲸已经用于制造炸油和治疗心脏病必需的硝酸甘油。

直到1934年,南极还是“世界上最后一块无主之地。”(244页)所以国家还是殖民地思维,反正用经济利益做交换,美国虽然侵犯新西兰的主权,但一承诺会带动对方的经济,对方就不吱声了。

400页让人惊讶的照片:人们用企鹅的尸体做保龄球瓶。445页,苏联从1961年起在这里捕捞磷虾,都是耗竭型的思维。

综述,此书翻译通畅,写作详实,不可多得。

《南极洲》读后感(三):南极

《南极洲》的作者大卫·戴是著名的澳大利亚历史学家。所谓南极史,就是人类发现和争夺南极的历史。《南极洲》介绍了人类探险家如何经受极寒、海冰、极夜和缺乏食物等死亡考验,最终发现南极大陆、甚至登上南极点的故事。地球上最后一片荒芜净土从此被人类征服。本书更为精彩之处,在于深刻分析了南极被发现之后,各个国家是如何明争暗斗、殖民瓜分南极大陆的;以及人类的贪婪和争抢,最终又如何改变了南极? 第一,南极是怎么被发现的?探险家为此展开了什么样的竞赛? 1、库克船长(英国):南极探险史上第一人,1773年带领船队成为第一批进入南极圈的探险者。 2、别林斯高晋(沙俄):1820年成为发现南极大陆第一人,然而这“第一人”称号,却戏剧性地在130年后才被承认。 3、斯科特(英国)vs 阿蒙森(挪威):这两人在1912年展开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竞赛——登上南极点。最终以英雄的悲剧之死收场。从此人类征服了地球上最难达到的地点。 4、理查德·伯德(美国):1929年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越南极点,并从上空拍摄大量南极大陆影像。人类第一次深切感受到自己对南极大陆的掌控能力。 人类探险南极的动力,不仅仅是好奇心,更是因为在南极附近发现了海豹、鲸鱼等动物,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各国争夺南极的源动力。 第二,南极到底是谁的? 1、《南极条约》规定: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在此之前,各国宣称“占有”南极的依据有四个: A. 谁最先发现; B. 举行仪式宣告占有,比如插国旗、宣读誓言、命名地块; C. 掌握详细的勘测和地理信息; D. 实际占领,如建设基地、派人长期驻扎。 归根结底,争夺南极的主动权,取决于国家实力。 2、1959年,由于争夺南极的国家相持不下,作为妥协的结果,《南极条约》诞生,成为人类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范本。其核心内容为三条:主权冻结;和平利用;科学合作。不过,虽然条约表面上中止了南极土地争夺,但各国间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止。 第三,人类如何改变了南极? 库克船长虽然没有发现南极大陆,但他记录并出版了南大洋丰富的野生动物,从此全世界的捕猎者都知道了这里有海豹、鲸鱼和企鹅等。 1、最早遭遇大屠杀的,是海豹。其油脂十分值钱。人类登陆南极陆地后短短十几年内,过度捕猎致使很多海湾的海豹数量锐减。 2、鲸的灾难。20世纪初,北极海域的鲸被捕到濒临灭绝后,南极成为捕鲸者的新乐园。某些种类的鲸一度濒临灭绝,鲸被用于提炼鲸油,制作床垫、裙撑以及食用肉类等。 除了动物资源,如今南极还面临很多环境问题,如放射性废物倾倒。如今保护南极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共识。

《南极洲》读后感(四):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秦大河·序)

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原住民居住的大陆。南极探险是人类早期发现和探索南极洲的历史,也是科学认识南极大陆、解开大自然奥秘的前奏。

早在古希腊时,传说南半球有一个与欧亚大陆相对称的、幅员辽阔的南方大陆。这个所谓的“南方大陆”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极洲。为寻找它,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百余年,探险家们驾驶帆船在咆哮的西风带航行,在险象环生的冰海中开辟航线,在裂隙纵横的冰盖上奋力前行,造就了南极探险史上的英雄时代,他们表现出来的坚定不移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品德为世人所景仰。

1772—1775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率两艘独桅帆船“果敢”号和“探险”号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此间他三次穿过南极圈,最远到达了南纬71度10分。那个时候,有人曾异想天开地认为南极点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声言可以乘船挺进南极点。后来,一批探险家有很多次南极探险,直到1911年12月15日,挪威人阿蒙森率队到达了南极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一个月后,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也到达南极点。阿蒙森和斯科特先后登上南极点,标志着人类在南极探险历程中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书写了南极探险史上不朽的篇章。一代又一代探险家前仆后继,一个又一个的南极地理大发现,为科学探索和科学考察扫清了道路,终于迎来了华丽的南极洲科学时代。在南极洲的英雄时代,人们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的同时,相互间还有竞争。在南极洲的科学时代,这里成了国际科学研究的竞技场,科学发现的竞争依然“激烈”。在科学竞技场中,时代不同了,但英雄前辈的意志和精神仍然需要学习和传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57—1958国际地球物理年暨国际极地年期间,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科学家登上了南极冰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来自不同背景的科学家同心协力、合作,相互支持、救援,完成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合作南极科学考察,开辟了科学时代南极考察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但也出现了领土、资源等诉求,以及环境保护、生物保育、合作、安全等实际问题。为确保各国对南极洲的尊重,也为了保护地球上现存的这片唯一的净土,1959年12月1日12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1961年6月23日生效)。条约冻结了领土要求,规定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国际合作,禁止军事活动和核活动。之后,又相继签订了许多条约和公约,如1991年签订的《关于南极条约的环境保护议定书》,为保证南极科学活动和环境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1985年10月7日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研究日渐深入,南极冰盖以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禀赋,为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南极冰盖记录的地球大气过去80万年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旋回,冰内气泡记录的1750年以来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不断攀升的事实,等等,为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地球环境的对策奠定了科学基础。进入21世纪,南极研究面临更多科学难题,如南极洲大气、海洋和冰冻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怎样影响气候变化?在经历数千年的相对稳定后,南极海冰开始加速融化,是哪些因素控制着海冰的季节分布和冰量?它的变化对下伏大洋水体和洋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南极冰盖冰体收支综合观测的结果如何?人类和病原体如何影响和适应南极极端环境?南极洲的地壳和地幔结构,生命进化和延续,陨石揭示的太阳系形成的信息,南极大陆有效管理的政策问题,等等。研究这些科学难题,需要全世界科学家参与,更需要年轻一代加入。攻克科学难题的困难和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不一样,科学家仍然需要勇气和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是相通的。要了解南极洲历史和探险史,认识南极英雄时代的代表人物,学习和传承南极精神,澳大利亚历史学家大卫·戴撰写、李占生翻译的《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是一本合适的读物。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来到南极洲,科学家们才涉足这个科学领域。但中国进步很快。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南极事业一日千里,世界瞩目,新一代极地科学家迅速成长,莘莘学子中不乏南极粉丝,民众中的南极迷比比皆是。关心和从事南极研究的人们需要南极洲的各种知识,商务印书馆刊印这本书,不仅对读者了解南极历史,分析、判断南极事务,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史料,也为我们了解南极大发现时代前辈们的奋斗精神提供了史实。

本书翻译者李占生先生和我相识已有30多年。占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长期从事中国海洋和中国南极外事工作,多次出席国际会议和南极谈判,对南极国际条约和法规有深入研究,著有《南极条约体系》等专著。他还参加了中国南极“中山站”的选址和建站等工作,是一位有思想、有成就、有实践经验的南极问题专家。去年,他告诉我正在翻译此书,作为一个老南极科技工作者,我带着浓厚的兴趣期待分享他的劳动成果,并愉快地接受了邀我写序的任务。为本书写序,不仅是老朋友、老同事、老南极的友情联谊,也是我们对中国南极事业做贡献的一个机会。目前,中国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中国南极科学事业今非昔比,出现了人才辈出、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在这个时候,回顾历史,体会南极精神,对南极各项事业都有裨益。

希望本译著能起到为中国南极事业添砖加瓦的作用。

秦大河

2016年6月30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