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民国风度2读后感锦集

民国风度2读后感锦集

《民国风度2》是一本由从玉华 / 陈卓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国风度2》读后感(一):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民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磨难重重的时代,也是一个难以忘怀大师辈出的时代。

33位各个领域的学者、名家、大师在从玉华、陈卓合著《民国风度2》书中的故事,个个都令人敬佩。他们经历过相同或不同的政治时期,各有不为人知的人生际遇。

有人去世整整20年之后才得到应有的悼念;有人孤独地对抗着整个教育体制直至死亡突降;知名历史学家晚年寄身养老院度日凄寒;堂堂院士总是光脚布鞋出现在严肃大讲堂上……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李佩先生。

1.

因为她一眼就难忘,优雅气质由内而外散发。

《民国风度2》读后感(二):风雨人生,坚定前行

拿到这本心仪已久的书,内心很是激动,翻看其中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如此伟大,风雨飘摇中练就的坚强与隐忍都让人极为敬佩。

其中最为感人的属李佩先生的故事,我与先生从没有见过,而且说来惭愧,我也并未在私下研究过先生的著作或者书稿,但是机缘巧合,当年在中科大读硕士期间,在中科大礼堂曾经上演过一部话剧,爱在天际,其中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国两院院士郭永怀和他的爱人李佩先生。我当时被故事深深的感动,因为同样作为女人,我明白李佩先生不容易,郭先生的意外逝世,本身就足够伤痛,却又遭受怀疑调查,但是李佩先生都坚持过来了。她坚强的活着,不抱怨,不诋毁,一直默默的做很多事,捐款,捐赠郭先生遗物,足够豁达也不一定做到如此,李佩先生做到了。

玫瑰先生的评价给了李佩先生,这是个赞美,也是一种敬佩之情的表达。99岁高龄,经历过中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变迁,为中国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贡献。

书中除了李佩先生让我印象深刻,所有的先生也都让我敬佩不已,值得我去学习。他们不只是人生的高度让人敬佩,还有他们在风雨中努力生活的样子,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社会赋予我们每个人更多的机会和自由,需要我们现代人去把握和努力,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贡献一份力量。

《民国风度2》读后感(三):民国风度2

我对于民国的那段历史的最初印象是来源于历史课本。历史课本里面的民国是病态的,受屈辱的,动荡的时期。各种军阀混战,新科技和旧历史的大冲击。后来是从各种电影电视剧里面的民国,那样的民国是浪漫的,壮丽的,可以生死与共也可以忍辱偷生。应该感叹那样动荡的历史给了各种有才华的人一个展示的平台,给了文人们感慨抒发的契机。所以民国虽然贫穷动荡,却也是诞生了各种风度的人物。迄今都让我们津津乐道甚至名垂千古。

民国只存在了30余年的时间,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让后来者念颂不已。2004年6月《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创办时,开设“钩沉”专栏,关注民国过来的那批学人。该报年轻记者徐百柯负责为之撰稿,每周一篇。近两年后,徐百柯完成对70多位民国学人的素描特写。2007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将这些文章汇集出版,谓之《民国那些人》,引起极大反响。2011年,九州出版社将之补充再版,更名为《民国风度》这本《民国风度2》是后续之作。但是并不是徐百柯所写的。而是集合了各种其他的作家一起,其中也就免不了堆砌素材之作。所以不免有些失望。

《民国风度》中,费孝通对自己的老师潘光旦有段评价:我们这一代很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潘先生比我们深一层,就是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费孝通是我喜欢的社会学大师。费先生说他们那一代已经不能与潘先生那一代相比,不免让人无比憧憬民国时期大家的教育。现在的家长们不遗余力的抓孩子的早教。是否也是看重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说的岂不就是人的自创力,怎么才能恢复民国时期的教育本源,实在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民国风度2》读后感(四):向先生们致敬

这本《民国风度2》收录了三十三位老先生的事迹,并不简简单单作为一个群体的传记。三十三位大先生,本书选定的人物数量不少。留给每个人的笔墨并不是很多,但能看出每一篇都是主编从大量的采访数据中截取的最经典,最能表现先生们风骨和精神的文字,让一个个平凡而高贵的灵魂长久地活跃在纸上,在读者的心里留下或感慨,或鼓励,或希望。如封面上所写,“为先生立传,意在同行”。 如今这些老先生,大多已经故去了。但他们的风骨和精神永远不会消散。

杨绛先生,由一位大小姐变成了在生活上对丈夫百般照顾,支持丈夫钱钟书的写作事业,为了爱为了家人可以放低自己的身段,并享受其中。她很懂得隐忍,在遭受了迫害之后还能从容大方,以宽容之心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徐雪寒老先生,惭愧的是,我甚至不曾听说过他的大名。鲁志强曾说,很难想象,像徐老这样的共产党员坐了6年国民党的监狱、10年共产党的监狱、10年革命群众民办的牛棚,一个革命者被“革命”,一个理想主义者被理想抛弃,那是怎样的痛苦。然而结束了26年冤狱生活的他立马又投身新生活,为新中国散发自己的余热。他被称为“用生命敲击改革开放大门的人”,却放弃高升的机会,甘愿“跑龙套”。这样高洁的老先生,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每一位先生的故事都让我感慨颇多。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代,没有一位先生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有的甚至人生的三分之一都在遭受牢狱之灾,可他们的精神不倒,举手投足之间都在活出自己的精彩,给我们留下了非凡的思想启发和价值。也许正是因为那些经历,他们才磨练成为了更好的他们。

读完这本书,穿过时空的长廊,让我们对这些老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民国风度2》读后感(五):时势造英雄

说起离我们不到百年之遥的民国时期,大家都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民国时期距我们不远,但由于受时代的影响,在某些时期对民国人物的讲述是有所侧重的,有些事情和人物是避而不谈的,或者脱离了历史中的真面目,成为我们心中一些扭曲的镜像。所以,关于那些人的真实面貌,甚或真实性请,我们已经渐渐淡忘。

然而民国,这个我国从旧的封建制度中走出来的时期,新旧思想、中西思想在此交汇碰撞,中国的旧文化,西方的新思潮交融在一起,形成五彩斑爛的众多色彩,构成独有的“民国特色”,也造就了民国那批独有的“真名士”。

民国是个乱世,乱世中人们往往更多地注意那些“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总统”们,那些拥兵割地,耀武扬威、吹胡子瞪眼的“大帅”们,所以关于民国中军阀政客的书籍也相当的多。但是关于民国的文人以及其他行业的一些知识分子们,叙述的就不是太多。民国时期的文学其实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特点是文学派别多,文学类别多,向西方学习,语言以白话为主,地下文学活动多。这是一个百花齐放,言论相对自由的时期。

书中一共记录了33位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师,每一个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带有传奇色彩的。虽然每篇文章的篇幅都很短,但是可以看出现代人对于他们那代人的独特看法与见解。其实时代造就英雄,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拥有那么多位名流千史的伟人也不足为过。那个年代的精神如今已经很少存在了,就是因为时代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普遍变好,对于生活的感悟,别提示感悟了,就连思考的心思都没有。

我推荐年轻人看这本书,尤其是90后,他们正赶上这个养尊处优的年代,对于努力好像没什么概念,什么都像是顺其自然的发生一般,从来没有经历过绝望。书中的这些人物,无一不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挫折,一点一点靠自己拼搏打拼才得到回报。可以说他们是影响未来的一代人,尤其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具体的历史人物证明了这一点。

这本书是对民国时代33位大师的一次纪念,是再次唤醒我们年轻这一代的契机,他们的精神值得传扬下去,这就是中国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