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经典读后感有感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经典读后感有感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是一本由黄永玉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一):黄永玉

黄永玉不但是一个幽默的老头,还如最后一篇采访的主持人所说,黄永玉是一个“狡黠”的人。 自述里的每一篇的文章,都有黄老对那段岁月的调侃,充满蛮气。黄永玉来自凤凰,是湖南湘西的一个县城,凤凰因沈从文的边城而闻名,而黄永玉与沈从文又是亲戚。自述里,有许多黄老的回顾。我关注到的: 1,每篇文章都有对期间生活的描述,黄老对“念念不忘”。湖南人也是会吵架的; 2,自述里黄老提到的湖南名人,毛泽东(提到最多),彭德怀,……他的凤凰同乡,沈从文,就是熊希龄也提到了。唯独陈渠珍——黄老只说“我们那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军阀,……国名党来了他打,共产党来了他也打”。沈从文原来是陈渠珍的一个书童,“那个军阀”在自述里提到好像不只一次,黄老是忘记什么了还是有意不提呢?这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如果这里有什么故事,那应该是很好看的。关注画家的毕竟是少数,如果有百家讲坛那种请画家搞讲座的节目,那画家也没清闲的功夫创作了。 3,最后,黄老说毛泽东前面的诗词写的好,后面的不好,因为没了豪气,我不同意。 《贺新郎·读史》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多么霸气。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二):关于“张梅溪前言”

读《黄永玉文集 文学编 自述》一则简短的文字,读得非常感动。 是“张梅溪画展前言”。张梅溪是他的妻子,是儿童文学作家。“梅溪是学文的,一人在家里静悄悄地捡我们裁下的画布和纸头纸尾,画了三十多年的画。积累了两三百幅有趣的作品,苗子兄说是”传染性绘画“,我们家人都觉得珍贵,几十年过去了,挂出来请老朋友看看。”这是画展的前言,也是一首隽永的小诗。 一个原本不会画的妻子,母亲,和三个画家在一起几十年,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画,没有大张旗鼓,喧宾夺主,仍尽着贤妻良母的本分,打理着三个画家的生活,只用画布纸头之尾,安安静静地画着,但也没有自卑,一画就是三十几年。 看得出艺术对人的无声的熏陶。也感动这种一种发自内心,没有名利之心的喜欢。而家里的三个画家也都没有轻视,觉得珍贵,这里面既有情感的文明:对默默奉献又坚持画画的亲人的赞许,也是良好的艺术修养决定的:这几个画家也都懂得那种清新的真趣。所以想起这一家人,真是“如沐春风”,美得象首诗。 刘心武的妻子吕晓歌。印刷厂装订工人。家里有很多书报,但她自己订了《新民晚报》,尤其喜欢“夜光杯”,喜欢得还自己剪下来,有次从日本回来还写了篇关于奈良的鹿的小文发表在上面,文章写得很细腻优雅。他们的儿子曾经对父亲说:“其实我妈写得比您好!”这里有亲情的成分,也有对吕晓歌这种不慕名利,自得其乐的人写出的清新文风的一种真正的欣赏。亲人受家人的影响,能写得出,又都是一种清新的小众风格,又能得到家人的肯定,真是世间的一件雅事。 也类似”票友“的水准,票友不为稻粱谋,没有太多功利之心,反而自成一种风致。 作家李准也写过他老伴,原来不识字,是李凖手把手教的字。老伴很用功,后来,看电影电视,老伴与他谈论起来,与他见解多有默契;新凤霞不识字,吴祖光手把手教的,新凤霞下肢瘫瘫痪后,写了不少文章,几乎都是大白话,但是,朴实无华,都可看,新凤霞瘫痪后不能上台演出,晚年多亏阅读写作和画画的支撑,这些都挽救了她。 文化的、精神的交流无处不在,夫妻几十年,抛却爱情和柴米油盐,能有点文化的输入与输出,也是珍贵和难得的。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自述》读后感(三):讲故事,悟生活。

《黄永玉全集文学编 自述》,黄先生讲故事,讲自己讲朋友,讲家乡讲流浪,来表达他的生活和艺术态度、哲理,通俗却深刻。讲文学讲画画讲摄影讲木刻画,外行的你都能看得懂听得明,悟得生活中一些道理,他通俗授教,你愉快受教,真是太好。

讲爱,从讲故事开始。故事一,时一个老乡,为了两块钱而恐惧,自杀,痛心。故事二,时下乡,一个乡下小姑娘说要送他四岁的女儿一个好东西,走很远的山路取到的是一个包了三四层的白面馒头,姑娘送给女儿馒头时那种欢心,那种笑容,永远难忘。故事三,改革开放后,一帮街坊邻居照顾一个痴儿,满是爱与温情。由此,先生说,看起来这个世界日子过得好些时候,人就会重新想起爱这个东西,日子不好过,爱无所依托。生活好了,人们重新整顿失落的东西,包括爱、文化、道德,甚至交通秩序,一切都将自自然然进行,有一天连宣传好人好事的工作都没有必要了,因为那已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先生乐观的生活取向。物质和环境影响精神,就如《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中所表达的悲哀事实:遭受过摧残的人很难改善,而更可能以某种方式去摧残他人。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我们常讲中国国民性从元代开始就堕落了,蒙古统治者把汉人、南人当牲畜,人们的自尊被生生剥夺了,没有了起码的自尊,道德也就失去了,尔虞我诈,冷漠无情,虚伪奉迎,奴才气十足。我们总讲希望,总讲垮掉的一代,从80后说到90后,但我却觉得素质和道德却是在提高和进步的,我们不能总讲日落,也要看到日出,黑暗后总会有光亮来临。

讲精神和物质。一个人哪,他不能够什么时候都是实打实的,他要有些空间,还要有些时间,时间和空间就是抽象的,你要生活在时间和空间里头,有穿衣吃饭的具体的东西。

谈时光。时光待人,快慢各不同,越是年轻感觉时光越慢,虽更久远,但记忆越清晰深刻。是啊,我们孩童时为盼望过年,每天掰着手指头倒计时,等待的时间那样漫长。求学时光亦觉悠长。反至毕业工作,娶妻生女,岁月忽然如梭起来。毕业那年,感觉08年奥运会是遥远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恍如就在昨日,08刚过,18马上到来了,近不惑了,人生过半。

说读书。先生说他读书不追求主题,全然凭兴趣。打一个比喻,如果能够有幸碰到一个聪明的人,我们同他谈一次话就感到非常快乐。书本本本都是聪明的,读一本就能碰到一个聪明的,读多少本就碰到多少个聪明人,你说多合算。

说到小时读古书是否有用。先生体会,小时读一些古书是有意的,虽当时不能理解,到了二十岁,三十岁,再来反刍,像牛吃草,慢慢的回味,得益匪浅。

叹分离。我和他们分别太久了,一切任何事,分别太久总是令人忧郁啊。叩击心坎,特别是至亲分离,是思念的心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