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山核桃大街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

《山核桃大街谋杀案》读后感1000字

《山核桃大街谋杀案》是一本由[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核桃大街谋杀案》读后感(一):这本一般般

淦!我又猜错了凶手。。 这本书延续了阿婆一贯的引用童谣(《无人生还》《五只小猪》《黑麦奇案》)的手法,一开始丢失那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的确是很让人好奇怎么回事。这些铺设上也算是挺有噱头和吸引力的了,但是这本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我读到最后有几个人物都还是没有理清楚。然后整体感觉这本算是阿婆的一般般水准吧,整体破案上不算特别出彩,过程有点乏味了。

《山核桃大街谋杀案》读后感(二):探案有感

阿加莎的书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在观看的时候,无数条线索与信息摆在你的面前,你要从中去寻找,抽丝剥茧出最关键的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做出一个又一个推测与可能。并在案件发生之后的事件之中继续去观察,修正或验证之前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很多扰乱的信息与人事的出现,有些是故意或错误引导,有些是为了保护某些人事,为了保护自己,或是隐瞒,或是更改事实。因此,在探案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清除出无关信息与人物,还原出事情最本来的面目,理解清晰无关事情之后,才有可能找出犯罪的轮廓。最需要警惕的是,情感代替理智,一味的相信,或是认定某件事情,从而导致的不可挽回和阻塞。要写一本逻辑自洽的本格推理,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犯罪实施过程与动机原因等,然后把它放在纷繁错乱的人事之中,慢慢的,根据一些人的言语行为或背景经历等去推测还原,而且在这过程之中,凶手和其他人有意无意的会打乱调查的节奏,调查也会陷入死胡同或是走错方向,然后怎样找到那个关键的一环,将这一系列的事情串联在一起,最后解释它的来龙去脉,这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

《山核桃大街谋杀案》读后感(三):阿婆全系列中最为牵强的跨国犯罪手法,简直匪夷所思。

此书出版于1955年,阿婆的晚期作品,人文版遗漏的作品之一。

一般普遍都认为,在1953年的作品《葬礼之后》,阿婆的写作水平明显下滑。

当然,这并不妨碍阿婆后期还能拿得出佳作,只是不少水准线之下的作品,都是出自于1953年以后,比如说这本。

午夜文库的推荐语把此书列为童谣杀人,我真的很想笑。

不是小说开篇有个童谣,就能算是童谣杀人,像阿婆的《破镜谋杀案》《牙医谋杀案》这种都不能称为童谣杀人,只能说童谣契合书中的故事。

而且,这本书的童谣:什么老鼠跑钟上,老鼠跑下钟,我都看不出来与此书有什么联系,大侦探波洛的电视剧,倒是出现了几个老鼠的画面,抓住真凶的时候,老鼠很上镜。

直到,小说的第16章,才首次提到这段童谣,波洛在结尾处也唱起了这首儿歌,“老鼠”难道意指书中的盗窃案?

----------------------------------------------

故事发生在外国学生宿舍,一开始是一系列盗窃事件,在波洛介入之后,建议报警,很快就有一位女学生承认是她干的,然而自首的女孩第二天就死了,并被拙劣得伪装成谋杀……

和几年后的《鸽群中的猫》一样,书中涉及到了学生这个群体。

不过,还是有所不同的,此书的故事是真正得围绕着学生展开,而非教职工,而且书中的学生都已经成年,有些早已参加工作。

但我觉得故事性一般,故事节奏也不快,我可以说阅读体验感还不如《鸽群》吗?

这是一部极其繁琐的小说,一开始就给出了长长的失窃物品清单,更何况中期这个清单又来了个乾坤大挪移。

而且,人物太多太杂,人物刻画也一般,一开始完全都搞不清人物名字和他们的国籍,就连阿婆自己都出现了笔误,在小说的第11章,写错了名字。

相比起书中这些学生,我倒是更喜欢书中歇斯底里的宿舍老板娘尼尔夫人,直接骂警察为“盖世太保”,至少留给我的印象,比那些学生还高。

而且,书中的语句显得有点单调,一直在问询,对话居多,缺少吸引读者的趣味性。

------------------------------------------------

外国学生宿舍发生了盗窃案和谋杀案,而且后期牵扯出跨国犯罪,有点突兀,而且这个犯罪手法实在是太“高明”了,注意是带引号的,我觉得可行性几乎不存在。

这里我就不明说了,就隐晦得说一下,这个东西会被谁买走,会被带到哪里去,是否会出国,都是未知数,难道运气就这么好,总是到达自己想要的地方?总是有接应的人?

感觉使用这种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是会有多少成功率?以及可能会有多少损失, 而且是否会被发现也是一个问题,难道做工这么好,每一个都是一模一样的?反正很离谱。。

至于谋杀的调查,感觉中间的调查过程略显乏味,就是把嫌疑人挨个拉出来问一遍。

要说,调查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情节的话,就只有某个学生供述了取到三种致命药物的手法,以及书中的人物似乎人人都藏有秘密。

----------------------------------------------------

不过,这本书也算是阿婆作品中比较特殊的一本吧。

在以往阿婆作品中,出现多起命案,往往都是第一起命案,诡计十分惊艳,情节设置也很好,而后面几起案子就显得有点黯然失色,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和《谋杀启事》。

当然不可否认这两部作品确实很好,但后两起命案确实和前面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但在这本书中三起命案,前面两起可以实在是设置得有些简单,没有什么看点,第一起命案伪装成自杀,更是直接在书中就一章就被波洛看穿,第二起命案也只是毫无技术性的投毒。

反而是最后一起命案,倒是有诡计,不过比较一般,而那个时候都临近结尾了,马上就揭晓真相了,基本上都不怎么关心这个了。

推理很一般,而且解释得有点牵强,尤其是涉及到我上面提到的跨国犯罪的部分,比如:灯泡那段,难道警察一定得晚上摸黑来执勤?

凶手不难猜,但却很容易让读者反反复复,打不定主意,毕竟人物太多了,而且并非是阿婆最常见的误导方式。

另外,最后牵扯出过去的命案,感觉完全是为了定罪而设置的,第三起谋杀案也由此而来,还突出了本性难移这个观点,书中还涉及谋杀会遗传的观点。

最后,书中的订婚也太迅速了,太随意了,不管是一开始的,还是结尾的,有时候书中甚至没有给任何迹象。

作为侦探小说,尤其是阿婆的作品中,实在是比较一般,可作为业余打发时间的读物。

------------------------------------------------------

评分:★★☆+

这本书中的那个跨国犯罪的手法,是我觉得是阿婆全系列中最为牵强的,有些推理也很牵强,为了剧情而显得很刻意。

如果,不是因为太过于牵强,我会给三星的,可以用来打发时间,但仅此而已。

而且,书中至少三次提到了,谋杀会遗传,我觉得这种观点不太舒服,所以降到了三星以下。

顺带一提,在《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里,此书更是取得了一星的好成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