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之初》读后感1000字

《人之初》读后感1000字

《人之初》是一本由王尚文 / 郭初阳 / 颜炼军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之初》读后感(一):用途广泛的一本书

四十六个主题词,四十六个故事,四十六首诗,还有至少九十二条以上的警语格言。主题词当然是鲜明的,因为这本书就是为了启蒙的,而在启蒙的过程中,如何表现词意则需要花费心思。作者们出身教育工作者,通过警言,故事,诗歌这样的设计来诠释每一个主题,是花了心思的。警言是为了一语中的,故事是加深理解,而诗歌算是升华。这样可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小朋友。但是个人认为,这书比较适合小学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小朋友,或者初中同学,高中的可以用来作为写作素材使用。对于成年人,可以作为自我警醒的读物。整书不错,挺适合反复读,或者临时拿来某个主题来读。

《人之初》读后感(二):给孩子看的书一定要好

周有光作序,该书的编者可谓用心。

给孩子看的书,现在太多了,目不暇接,家长们一本有一本的买,反而成了孩子的负担。这本书收纳古今中外的对于塑造人格,提升素质的优秀篇目,非常适合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另外,对于我们这些先天不足的父母来说,与孩子一起读,或许还能起到“补课”的作用。

这本书的设计很有特色,封面白色为主调,让人一看就十分有好感。里面的用纸和印刷效果都非常好,孩子很喜欢。周围的家长有不少偷偷买了,不过被他们的孩子把秘密泄露了。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的提高,不如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嘛。

《人之初》读后感(三):选择的意义 ——读《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有感

中国哲学: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我一直坚信,当我们张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不会带有什么恶意。那时,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是欣喜和关心,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无限的兴趣和好奇。我们不断地选择和尝试,只是为了更多的去了解未知的世界。

如今《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这本书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整本书用四十六个关键词支持整本书的架构,每一个关键词由“经典论述”、“故事”和“诗歌”三部分构成,三个部分相互支持、相互支撑、相互印证。它就像人生路上的智慧锦囊,指引我们选择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在这个世界上,通往未来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不管你走哪条路,你的未来都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你的现状是你之前选择的结果,你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之后的人生。无数个不可把握的选择和无数个自己控制的选择组成了我们生动的人生,让我们不断明白选择的重要性。在人际关系上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亲人,却可自由选择伴侣、朋友、同事、伙伴等。在人生进程中我们仅能选择己成模式的社会形式,如升学模式、社会习俗、商业形式等,但可造就自己独有的模式。

身体的成长,这是不可抗拒和不可把握的,长成什么样完全看遗传。思想的成长,在走向成熟之前的各种际遇,首先在你成长的路上,选择正确的启蒙教育,然后不断磨平你表面性格脾气的菱角,你可以选择有意识的战胜自己的情绪,发展内心自主性,内心不断褪变、调整,思想识见逐渐圆满,最后由内而外焕发新春。

当我们迷茫人生的各种际遇,执着于各种得失,固执于小我心境时,我们就陷入了局部陷阱,看不到整部戏的大纲,听不到戏份的弦外音,更看不到生命的意义所在。这时,如果我们把认识中的所有际遇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那么得失、际遇、情感统统变成了我们成长的契机,选择以积极的心对待,生活就永远不会局限你,常以有益的方式互动你,让你感觉到生命之于成长的生动。在成长的眼光里,人类所有的情感、美丑都将臣服于你的眼光,所有负面的物事都将转为正面的,在心中沉淀、淡然于无形。也许心境真能通神,历尽艰辛,千帆过尽不置一物,不着痕迹,因为正确的选择,始终立足当下,望向前方。

我们的生命中充满了选择,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现在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不同的选择会使我们的生命走向不同的方向,从此产生不同的命运和结局。面对选择,我们需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走向成功之路,让人生更有意义。

《人之初》读后感(四):如镜,反省自我;如灯,照亮前方

周有光先生作序、王尚文老师主编的《人之初 现代蒙学四十六课》,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有幸拜读,实感受益良多。

全书约20万字,编者从中外人文经典中萃取46个关键词—容我在此一一抄录,实在不想漏掉哪一个—自爱、自知、自信、自省、自胜、良知、仁义、尊严、理性、善良、敬畏、真诚、亲情、容忍、独立思考、理想、祖国、自然、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权利、责任、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守信、感恩、生死、命运、人生意义、兴趣、自我教育、读书、践行、惜时、警小、谦逊、礼貌、友谊、爱情、两性、金钱、挫折、勇气、幽默,编成46课,每课由“经典论述”“故事”“诗歌”三部分构成,以关键词为核心,三部分相互支持、相互阐释、相互印证。

作为一个精选集,本书不单可以开阔读者的阅读视野,更能激发人们反思自身,尤其是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需要类似的读物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

此书如镜,可以让人反省自我。每一课的选材中,经典论述部分或许仅能让人有宏观或粗浅的认知,故事部分却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一个个文学经典中的人物形象在伟大作家的笔下就像活在现实中的人一样,用他们的经历向我们演绎每个主题的精确内涵,经典文字的代入感让我们禁不住会进行“换位思考”—我如果是故事中的人物,我会怎么办?我会恪守高尚的道德还是向自私的恶魔妥协?我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奋勇无前还是任凭本能反应畏手畏脚?阅读每一个故事的同时,我们正是在不断的反思自己,每一则故事都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自省。诗歌部分,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文字的美感、韵律的美感、真理的美感。给人以无尽的享受。

此书如灯,可以照亮前方。蒙学,顾名思义乃启蒙之学,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主要使用所谓的“三百千千弟子规”,当然,传统蒙学中很多精义在现代还是很有价值的,但看看目前很多一窝蜂学国学的家长孩子就知道情况是很不容乐观的。置时代发展变化于不顾,让孩子一味地背诵三百千,似乎穿了汉服就能回到大唐,背会了三百千就能复兴中华文化。让辨别力很低、可塑性很强的孩子们不加选择、囫囵吞枣地读诵三百千,表面上似乎是加强孩子的国文素养,实则是对孩子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我们活在21世纪,活在一个全球化愈来愈炽热的时代,我们要培养的孩子也应该是符合这个时代要求符合人类对价值真理共同认知标准的孩子。而此书恰恰给青少年和家长朋友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起点,为什么每一个关键词都让我们认同,为什么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我想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在我们血液里本来存在着,这本书所选编的经典文字把它们从我们的血液中唤醒。

20万字的书,读起来却花费了我不短的时间,不是因为文字晦涩,而是每一个关键词下都激起了我内心的澎湃。

《人之初》读后感(五):难以想象编者为此书所下的苦功

再次读完这本书,不禁感慨三位编者是阅读了多少书籍、花费了多大精力才能编成此书。从观感及索引上来看,书中所引用的格言、故事、诗歌并无非常清晰的逻辑或规律,可见三位编者下的、颇有些大海捞针意味的苦功。

具体到微观层面,这次阅读感慨最大的内容便是柏拉图的《洞穴论》。柏拉图通过记录或拟写苏格拉底与格劳孔之间的对话,以洞穴中的人做比喻,写出了人精神层次上升后视界的变化。在浮躁的社会里,有时人们会对安贫乐道、小心谨慎的人不理解甚至予以揶揄嘲笑,但也许,这些所谓不合群的人才是已经转过身看见光明的人。有生之年或者难以摆脱一些已然定型的观点的束缚,但仍不能放弃挣扎着起身,让眼睛由暗处到明处,不在无知的黑暗中去热衷于那无聊的奖励。

另外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是弗里德曼的《石币之岛》。文章开篇引用了一个美国人类学家记录的小故事,让人看了以后不禁莞尔,觉得匪夷所思,尔后作者将现代金融体系中的事件与这个好似天方夜谭的故事一类比,抛开现象看本质,让人震惊。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弗里德曼,讲故事亦是一把好手。

两个回味无穷的格言分别是太史公的“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汲郑列传》)和苏轼的“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留侯论》)。

太史公善用排比,其文字恣意汪洋,读起来气势如虹。上面那句话不禁让我想到《史记-孟尝君列传》中的“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人到中年,所谓朋友是一个由繁至简的过程,世态炎凉无需太过在意,如《洞穴论》中所及,始终向着明亮,向着善。

苏轼的这句格言放在“勇气”章节下,不禁结合到自己很喜欢的另一句话,“胸中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多一点底蕴,多一点从容,不为外界所辱,遵从内心,无惧无畏。

于2021年3月30日中午12时二次阅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