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的读后感大全

《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的读后感大全

《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是一本由周结林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读后感(一):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

这本书我觉得当下的年轻人值得一读,很励志的一本书,从人生问题讲起,指导我们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让我们离梦想中完美的自己距离越来越近,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正能量,并告诉你一些好的方法,帮助你告别平庸,走向成功。

《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读后感(二):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人生

时间上天是公平的,我们拥有一样的时间,但遗憾的是同样时间下不一样的人生。你如何对待时间,时间会给你带来不同的结果。

停止抱怨、停止争论,现在的你开始改变了吗?时间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争论而停止。

只要你还在前进,不要在意前行了多少。距离你最期盼的未来,又近了一步,不是吗?

只有改变的想法还是不够,你还需要潜意识的帮助,也就是习惯。

养成新习惯需要的是积累,改变习惯则需要一场战争,和自己的战争。不过幸运的是,你可以选择战场。

这本书虽然鸡汤,如果你能听进去,那就是良药。

《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读后感(三):经典语录~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

将心中的愿景勾画出来 你的愿景是否足够清晰明确,对其是否能够实现有重要影响。 把每天翻看愿景图培养成自己的习惯。 跟着苍蝇进厕所,跟着蜂蜜找花朵。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大家在心里可以把它当作一个实验,像科学家一样,把培养某个新习惯当作一种尝试,而不是在进行心理斗争。

计划时间和灵活时间

你给定多少时间,工作就将使用多少时间。

《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读后感(四):这本书的标题比内容更值得一读

初看《下个10000个小时,你打算怎么过》这本书,你会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其实,这是一本鸡汤合集。

有朋友说,读心灵鸡汤,看标题就行了,真的有一定道理。很多时候,标题已经把作者想要讲的核心点和盘托出了。

拿“你羡慕着别人,别人也在羡慕你”这个标题来讲一个小经历。

高中的时候,我特别羡慕班里的一个女生。

她总是安安静静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和她说话,她总是微微一笑,有些羞涩腼腆。

班里很多人都在羡慕她。她是班里的王牌好学生。

我一直很好奇,那么枯燥生涩的数理化她为什么可以学得那么轻松?而我明明已经很努力,每次考试回到家,父母都要感叹一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考得那么好呢?”

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我和她聊起来这个事情,我说我爸妈一直都记得你,他们总是说你努力,要我多向你学习。

她早已褪去了学生时代的羞涩,开怀大笑,说:“那个时候你不知道,我还非常羡慕你呢。每次老师在班里念你的作文,我就在想你怎么会懂得那么多的道理和典故。你轻轻松松随时都是语文第一,而我呢,语文让我愁死了!”

我听她说完,忍不住感叹起来。原来我们一直都在相互羡慕,只是交流过少,不知道而已。

这不就是“你羡慕着别人,别人也在羡慕你!”的现实经历吗?

这本书很多标题,都取得非常好,激起了我内心的一些共鸣。

例如,输在起点的人,未来在哪里?

我见过太多的人瞧不起抱怨自己的学校太差,抱怨自己的公司不好。客观上来说这些地方确实有一定的问题。但是你为什么没有看见这些地方也走出来了不少优秀的人呢?

单单是标题就击中了人心。

这本书的优势在于标题取得好。但在内容上,作者的感触和架构和题目不在一个级别上。

现代人,选择过多,信息很多,于是陷入了一种迷茫而又功利的心态,随时随地都希望能够找到切合内心的干货。

所以我们读这类所谓的成长励志类文章,希望能够感受到作者最为真实的感触,找到答案。这本书的内容部分真实感触太少了,大多数时候都是罗列举例,像是挤出了全部水分的劣质海绵,有些生硬,有些粗糙。

一本书,必然有缺陷,也必有可用之处。

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每个部分后面的练习,依序是:

1. 剧本写作:感受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其实就是我们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管理未来愿景。你希望一个月后、半年后、一年后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列出to-do list,即使不能一一实现,你总会实现其中几项。

2. 坚持28天:坚持28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据说有社科类实验在做支撑。但很多人改变不良习惯,就像一个戒烟者的反反复复,是很容易就会滑回去的。而设置28天的意义更多在于:短期内的目标,能够有效降低一个人的畏难情绪。

3. 额外奖励:让自己效率翻倍,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行动日志和任务清单来完成该完成的工作。

4. 账户充值:构建属于自己的强大人脉圈。人脉圈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积累的途径有工作平台、同学关系、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圈子的构建是日积月累的事情。

这四项建议,如果能够完全坚持下来,其实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人生锻炼方法。你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人生编剧,演绎一场从来都不需要排练就可以有精彩演出的人生话剧。

对于这本书的建议,归为一句话,那就是:扫描标题入脑就够了。作者的文采一般,内容都是拼凑,其实意义不大。

《下个10000小时,你打算怎样过?》读后感(五):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

看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本"鸡汤书",但没关系我们并不拒绝好的鸡汤,其实道理人人都懂,就看谁能做到。 作者从个人时间管理,职场,个人的品质,好习惯的建立与成功关系…等很多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积累量变到质变来获得个人成功,其中穿插小故事来说明观点,褒贬不一,能给与启发,让读者陷入自我思考,但个别篇章小节写的过于说教(读来有些写议论文的既视感 ⊙_⊙

个人觉得,还有个别举例不当的情况:

● P91| 「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成长」作者通过自身案例,与一位刚入职3个月的新同事的对话,来阐述应该对自己有高要求,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跳出舒适区)

作者询问新人是否对新工作满意,薪资等情况,新人回答薪资4000,对现在情况很满意… 本人有些不解,如此正常的回答会被认为是自我满足,不求上进吗?难道应该回答 "我对现状不满,4000太少了,远不符合我的价值…" 这样才算是"积极上进"的员工吗?

● P119|「抱歉,你浪费掉的,不是别人的时间」作者想表达自己的生活尽可能不要被无意义的人或事打扰,才能提供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其初衷用意是很好的,但书中用了职场同事间无聊八卦聊天,同事向自己倒各种生活苦水…等来侵占到自己宝贵的时间的例子来论证,个人感觉不太妥,特别是作者在后面也写了「多认识些人」人脉的重要性,以及「不要等到需要了,再去联络别人」有自相矛盾之嫌疑。

同事间的职场八卦闲聊,本人觉得也是职场的一味调味剂,是必要的人情联络之产物,对同事间更好的工作对接会有积极的帮助(很多工作都需要各部门间的团队合作),健康的职场环境不应该是8小时鸦雀无声。除非是一些低俗且无意义的聊天是需要被职场所规避的,此问题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 P156|「如果你不能坚持,不如趁早放弃」个人觉得这个前提是: 你需要对自己很了解,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短板在哪里(要规避),不然对大部分人来说,从小就是按部就班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迷茫着,对他们来说人生只能是不断的尝试,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走哪条道路。

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的让人坚持不了就放弃,放弃的大前提是,你已经很明确知道自己南辕北辙了… 那这时,你不放弃将失去更多。

此文中列举了"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曾经三换大学的事例来阐述正是因为赵果断放弃了前2所大学,转投进了大同大学电机系(1952年并入交大电机系)我们才能没有遗失一位光纤学家…

我只想说,如果赵没有成功成为"光纤之父"得到如此成就,而是普通的一名电机厂工人,整天碌碌无为,是不是三换大学就变成他的一个反面教材 ?!

赵之所以敢三换大学,是他对自己有充分了解与认知的直接证明,他知道自己(擅长)想干什么,在召唤他。

写了以上这些,并不是基于挑刺,而是本人也有随着作者所写而思考一些问题…全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年轻人(20~30岁)最黄金的十年,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把握。

「不管你是否愿意,有一天,一切都会失去」就用本书前言第一句来结尾…如今的社会太浮躁,大家都容易"结果"导向,一路都像被人催赶着…不管怎样,沿途的风景(过程)同样精彩♡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