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纳粹医生》读后感100字

《纳粹医生》读后感100字

《纳粹医生》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杰伊·利夫顿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7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粹医生》读后感(一):合理化自己行为的又何止是医生?

一大本书来论证医生如何通过两方面来合理化自己在纳粹执政期间的作为:

1、自我粉饰

2、被所谓的伟大事业夹裹

作为一本心理学著作,立意略浅。那个时代的人,何止是医生,普通百姓哪一个又不是莫名的就成了帮凶?

人性中的善与恶之间并没有一道明确无误的坎,如果没有强大的自省能力,也许都没明白状况,就已经在恶的一边。我们中的很多人在成年后,渐渐变成了自己曾经厌恶的人,很难讲清楚是哪个选择之后的结果。

在历史的洪流中去讨论个体的心理变化有多大必要,始终感到怀疑。也许反思制度本身比较有必要吧!

《纳粹医生》读后感(二):当有学识的人开始作恶

一部深入探讨纳粹时期参与大屠杀的医生群体的作品。作者不仅查阅了海量的资料,还寻找到了当年参与大屠杀的纳粹医生,仔细的研讨其中的心理状态。前半部分,作者从安乐死计划入手,介绍了医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卷入整个计划的。面对躁动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很容易被操控,大多数医生认为跌倒的德国民族需要重新站起来,就要从精神上让民族变得强健,于是优生计划等研究开始了,这也让医生们在精神上向着大屠杀迈进了一步,而有的医生甚至已经认真支持起安乐死计划。当激起人民的反对后,安乐死计划无奈暂停,但是医生的的宣泄渠道可以在集中营大显身手。集中营这个完全不同于社会的环境非常容易让人剥离自己的社会属性,变成一个工具人,大部分医生在集中营中都会出现“人格分裂”,在筛选的时候残忍和日常生活中的温柔不断横跨。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描写了心理学上的现象,为纳粹医生的心理活动做出了补充。

《纳粹医生》读后感(三):当有学识的人作恶,会是多么可怕

一部深入探讨纳粹时期参与大屠杀的医生群体的作品。作者不仅查阅了海量的资料,还寻找到了当年参与大屠杀的纳粹医生,仔细的研讨其中的心理状态。前半部分,作者从安乐死计划入手,介绍了医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卷入整个计划的。面对躁动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很容易被操控,大多数医生认为跌倒的德国民族需要重新站起来,就要从精神上让民族变得强健,于是优生计划等研究开始了,这也让医生们在精神上向着大屠杀迈进了一步,而有的医生甚至已经认真支持起安乐死计划。当激起人民的反对后,安乐死计划无奈暂停,但是医生的的宣泄渠道可以在集中营大显身手。集中营这个完全不同于社会的环境非常容易让人剥离自己的社会属性,变成一个工具人,大部分医生在集中营中都会出现“人格分裂”,在筛选的时候残忍和日常生活中的温柔不断横跨。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描写了心理学上的现象,为纳粹医生的心理活动做出了补充。

《纳粹医生》读后感(四):纳粹医生的道德困境

纳粹医生(未完)

“当你走进一家正在屠宰牲畜的屠宰场……里面的气味也是它的一部分……并不仅仅是它们“牛”倒地死去等等。此后你吃牛排很可能感觉不太好。但当你每天都这样做“待在这个情景中”,持续两周,你的牛排就如同以前一样美味了。”这里说的“牛”,这里的“牛排”却都是活生生的人。就这么一批批送进了毒气室,焚尸炉。

医生原本应该是救人的行当,在这个情境下却是筛选杀死哪批人,筛选的本身,也是一份必须完成的工作,反抗真的有用吗?在坡道筛选中崩溃的人不在少数,这种屠杀的社会化,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与奥斯维辛这种现实的联系外,被派来的医生与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很有限。他们变得一门心思地让自己适应这里的现实,道德上的厌恶可以转变为不舒服、不开心、焦虑和失望之感。个人的主观挣扎替代了道德质疑。他们不再关注环境的邪恶,而是怎样与这个地方达成某种妥协。所有医生都面临一种道德困境,是要保持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还是作为一个人为了活下去而作为囚犯医生的窘迫。

《纳粹医生》读后感(五):犹太人不想再当小白鼠了,你呢?

细节太多太真实,每天看太多就受不了。

仅将半月的摘得要点分享如下:

P294石炭酸注射,是对犹太人的“安乐死”处治,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犹太人就是发烧[常常曲斑疹伤寒]也不到医院去,免得送死。纳粹医生,这些刽子手会吹嘘自己的记录:“一分钟三个人。”就像松井石根,就像百人软。

生命的数量成为炫耀品。

医生最后练到“残忍无情”、默视死亡,“僵硬的外表”。

P309奥斯维辛有22个妓女,意图是减少集中营的同性恋。对她们,会将腐蚀物质注射到子宫颈,从而阻塞输卵管。宋案:这是不考虑后果的医学行为。这出于对待犹太人的态度,他们不是人,而跟小白鼠差不多。

子宫造成的粘连,导致终生绝育。

对男的:

P323用X光摘除睾丸,令犹太绝育。试验时,将小装置插入对象的直肠,刺激前列腺,导致射精。“这种痛苦……让人羞愤,很受罪。”

这也是所谓严谨科学的德国思维的产物,冷酷的逻辑导致行动的条理化,却丧失了人性的温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