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山河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山河经典读后感有感

《小山河》是一本由葛亮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果麦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山河》读后感(一):岁月静好 不多不少

作者作为年轻作家,却因家世,阅读起点高。所以,笔道和文风都超于同龄人。

从翻阅祖父的笔记开始,作者的思绪就开始随着那些文字和符号驰骋于这近一个世纪的时空中。

篇篇散文,带着我们从他的眼中,看世间的过往;看人生的百味;品中外的艺术。

书中皆以二字为题,精辟、历练:由城市说起看到小人物们的喜怒哀乐;从江南出发领略大师大家的风采风骨;戏剧、戏曲、电影、好书、美食、异乡,作者带着他的欣赏与责评一一记录。

一切存在的美好与不美好,牵挂的与遗忘的,澎湃的与平淡的,都不过是风景。

虽然稍纵即逝,却也环环相扣,周而复始。无论时代怎样惊涛骇浪,人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要过。

就是这样一个世界以别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小山河》读后感(二):小岁月,小山河

小山河是我看的葛亮的唯一一本随笔了,写得不错,可以在我心中和谜鸦并列的位置。

关于生活,艺术,电影,写作,城市。

但葛亮真的不能写南京,他的南京拥有很多想要表述怀念,却永远讲不清的样子。可能就是想太多却写不好吧。

本书一共4个part,取名还蛮矫情的,分别是:人世,人间,行间和光景。

文章的内容看得出作者有家世,很博学,会思考,做小家爱大国的气度。

“一均之中,间有七声。”正是这零落得声响,凝聚成为和音,在这和音深处,慢慢浮现出时代的轮廓,这轮廓的根本叫民间。

钟叔河在《知堂谈吃》序言中说,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的那种气质和风度。斯言甚是。

无论时代怎么惊涛骇浪,人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要过。

《小山河》读后感(三):以小见大

一直期待先生能出散文集,如今终于看到了。先生学识渊博,对生活、文学、历史、电影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佩服。刚刚读完全书,简单谈一下个人阅读感受,就当是对先生出新书的支持了。《拾岁》我之前读过很多遍,的确很好,感觉其中承载了诸多情感,对生活、对城市,点滴的感悟与快乐均诉诸笔端,沉稳中闪现着灵动。第四章有关电影的解读,我不太熟悉,所以没看太懂,捂脸。前三章,没写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涉猎广泛,专注于日常,有趣且出彩的日常。《路过尘世》,印象深刻,遗憾没收进《小山河》。没记错的话,这是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多品评、鉴赏性的文字,读者斗胆,隐约觉得少了几分对生活的哲思。估计是因为我前几天刚看过史铁生的散文集《我与地坛》,他思之极处写下的文字也很好。还有一处小细节,《小山河》第73页,标点符号有误,引号错用成了书名号,再版的时候建议改正。(作者有一位爱较真的读者,也是没办法)。

前辈,您就放开写吧,笔耕不辍啊,争取多出几部散文集,读者会继续期待的。

《小山河》读后感(四):城市与记忆

最先读的,是葛亮老师的小说。迷上了书中的老味道,细节处很是动人。

《小山河》算是散文集吧,仍是我喜欢的文风。书中提到的城市,如南京,离我很近。那是作者的故乡,写出来,味道毕竟不一样。书的封面上写的,“人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要过”,我想,小日子自然是与城市紧密相连的。放学路上的某个小吃摊,常去的公园,埋在胡乱堆叠的唱片中不修边幅的唱片店老板……是一个一个细小的画面构成了人与城市琐碎的联系。而当你远离这个城市,十年,二十年,或是永远不再归来,你甚至已记不清这座城市有哪些路,但这些意象,总会在你脑中一次次重现。

时常觉得自己睡在一个流淌的梦里,随它穿过残荷,荡开荇藻。晃晃悠悠,走了很远很远,但终究离不开那一片水域。连那雪白的水鸟鸣唤的,也是乡音。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乡愁吧。

遗忘是人的宿命,而城市,是除时间外,与宿命抗争的勇士。人与城市的联系,构成记忆,寄托于城市。人遗忘了,城市仍在承载。

《小山河》读后感(五):一个文字纯美,完全不迎合的作家

《小山河》并不是一本通俗读物,你若速读,它就和你较劲,你若慢一点,它轻盈动人,雅俗共赏。

它贯穿作者的祖辈,生活经历,文学阅读,文艺鉴赏,内容连贯丰富,也可窥见作者为何有今天的文学造诣,也不难理解他写出《朱雀》,《北鸢》等在当代文坛如此罕见的新古典作品。

所以我认为它是一本很重要的认识作者的书。葛亮是一个完全不迎合的作家,他懂得文字的纯美,他用文字承载它的纯净,文化,历史,魅力……他也完全不去迎合阅读速食文学的读者,他懂得古为今用,也懂得现代写法和审美角度。无论是影视艺术,读书绘画,都经由扎实而浑然的文字,展现他个人的精神。

就是在这温润雅致、不蔓不枝得语言中,扩张着一股磐石之力, 含蓄深沉,将中国文字之干练,之意象,之优美,之精准,加之以现代气息,展示出郁郁葱葱,轻盈而凝重的气韵。在繁茂的世界中体会各样心绪,凝聚为生活的反思,体现出作者本人的胸怀和个性。这并非表面的精神,而是由外至内的深沉,岂不更加撼动人心。作者在《小山河》中有太多精彩的阐述,更不必我来赘言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