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安之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安之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安之书》是一本由[葡萄牙] 费尔南多·佩索阿 / (哥伦) 热罗尼莫·皮萨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4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安之书》读后感(一):【译者序】不安之时与不安之书

虽然佩索阿幼年曾随父母客居南非,但 17 岁回到里斯本之后,他几乎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大部分时间,他在一家商社担任文秘工作,晚上阅读写作,日常活动半径不过周边几个社区,但其心态和我们今天因为疫情被迫囿于街巷里闾是大为不同的。他的代表作《不安之书》,就是在这二十多年间陆陆续续写就。

《不安之书》在佩索阿生前并未结集出版,是经后人联缀而成。近一个世纪以来,佩索阿新的佚稿、散篇不断被发现,手稿研究也不断有新的成果,因此《不安之书》的版本至今仍在持续“生长”中。

《不安之书》最早由著名作家韩少功于 20 世纪 90 年代译成中文,当时书名为《惶然录》,后来又有过陈实选译本和刘勇军译本,以及其他零星散译作品,其中一些译本参考了美国译者理查德·泽尼斯(Richard Zenith,1956— )的英语译本。这次从葡萄牙语译出,我们选择著名佩索阿学者热罗尼莫·皮萨罗(Jerónimo Pizarro,1977— )编订的 2014 年版《不安之书》作为底本。它与泽尼斯版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打乱了原书各片段的创作时间,按主题重新组装成篇,而前者力图还原《不安之书》的阶段性特征、文本的非统一性、内在作者的多元化以及开放的修辞世界。此外,《不安之书》是一部横跨二十年创作时间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佩索阿文学创作中“未完成”与“进行时”的特点,皮萨罗教授添加的许多脚注,既是对作品创作细节的补充,也进一步表明了这些特点。因此,我们除了全本翻译,也将葡语底本中的长篇导读和所有编订者脚注译成中文,以便读者从全新的角度了解为何《不安之书》是葡萄牙语散文的巅峰之作。

佩索阿是语言大师,在标点符号、用词、句法、修辞上都有匠心独运的表达。例如《不安之书》早期的一些片段,想象瑰丽,语

言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甚至把断句和划分意象的任务抛给了读者。晚期文本则更像是一个办公室小职员的日常漫谈,但背后依然以语言的微妙展现精微的哲思。本书的翻译亦随着原文风格的变化而变化,没有刻意追求统一。

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佩索阿和《不安之书》几乎就是葡萄牙文学的代名词。感谢雅众和曹雪峰老师的信任,委托我们从葡萄牙

语把这部重要作品全本翻译、介绍给国内读者。感谢皮萨罗教授的慷慨帮助和其他师长、亲友的鼓励。我们的工作从疫情前开始,疫情蔓延期间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完成初稿,最后分别在澳门、科英布拉完成全书定稿。这两年全球裹足,东西渐远,内外共卷。在这个不安的时代,可以专注于《不安之书》的译事,也算是一种移情和幸运吧。文学的光荣属于佩索阿,翻译的不足则应由译者承担。疏漏、错译之处,请读者、方家指正。

2021年立冬日

金心艺于澳门

周淼于科英布拉

《不安之书》读后感(二):《不安之书》的各版本比较

1982年,只活到47岁的佩索阿去世的47年后,《不安之书》第一次问世。而即使到了如今,这本书也从未完成,就像佩索阿的原作也从未完成一样。《不安之书》只是一个构想,佩索阿本人也没来得及在生前将其编排完成,(源于佩索阿对自己寿命的误判)丢下两万五千多页未整理的手稿撒手人寰,于是只能交给后人来做了。两万五是总共,佩索阿本人钦定为《不安之书》的不过是统一装进的信封里的五百篇,但由于后来手稿的陆续整理和佚稿不断发现,因此《不安之书》从诞生到现在,总有新版本(甚至比起之前的版本简直“面目全非”)出现。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作为读者,我们看到了《不安之书》的生成。《不安之书》大体上分为三个版本:

1.以1982年葡语本的《不安之书》为底本转译的英译本在1991年首次问世,而且只在这一年就有四位不同翻译家的四个译本,其中包括Richard Zenith的译本。我们不知道韩少功当时转译的是哪个版本,他只说他手上有的是1991年的英译本,总之1995年,中译本诞生,韩少功题名为《惶然录》(后来所有的中译本都沿用了陈实的《不安之书》这个名字)。我们知道这一版本来就不完整,韩少功又在节选里节选,而且不是成篇的节选某几篇,他会把一篇中的某一段节选出来,甚至在一段里又做删减,对于这一奇特的做法,我想即使是佩索阿本人看了也会惊呼韩少功为《不安之书》创造了新的可能。但其实不看原文,我个人最喜欢韩少功的译本,属于个人特点鲜明的二次创作,既然翻译本来就是背叛,那背叛两次不就是无间道了嘛。

2.1998年葡萄牙出版了完整版的《不安之书》。Zenith在2001年根据这一版翻译成了英文,这是最广为人知、广泛流传的一个版本。陈实2006年的译本不知依托的哪个英译本,她说她只节选了三分之一。刘勇军2014年的译本明确是根据Zenith 2001版为底本转译的,且是完整版。

3.《不安之书》的零散手稿是被佩索阿一股脑装在信封里的,怎么去编排它是个问题,之前的版本要么是无既定顺序的,要么是Zenith所做的根据主题分类组合。佩索阿也曾为《不安之书》列过一个框架并写下一些标题,但后来由于《不安之书》体量越来越大,完全超出了他曾拟定的范畴,这个框架也就没用了。但是《不安之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仿日记体,而且佩索阿前后写了22年,是一部时间跨度极长的作品,于是2014年,Jerónimo Pizarro编订了以时间顺序来组合的版本。(尽管有些文章是没有具体日期的)这次我们终于可以抛开英译本,直接来谈中译本了,也就是今年金心艺、周淼根据14年这版第一次从葡语直译出的中译本,是最忠于原文的版本,唯一的缺点就是有时候太过拘泥于原文,可读性会差些。

那除了上述的完整还是节选,直译还是转译,以及编排方式的差别,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随便贴佩索阿早期的一篇上来看看:

韩:(就节选了这么点)

我的内心是一支隐形的交响乐队。我不知道它由哪些乐器组成,不知道我内心中喧响和撞击是怎样的丝竹迸发,是怎样的鼓铎震天。我只知道,自己就是这一片声音的交响。

陈:

我的灵魂是一个秘密的乐团,我不知道在我里面弹拨、敲打的是什么乐器一一弦乐器、竖琴、钹、鼓:我只知道演奏的交响曲是我自己。

每种努力是一种罪行,因为每一个动作是一个死去的梦。

你的双手是被囚禁的鸽子。你的嘴唇是(在我眼前叫的)静默的鸽子。

你一切动作都是鸟。你蹲下的时候是燕子,望我的时候是秃鹰,装出高傲贵妇姿态的时候是苍鹰。我望你的时候看见一个有许多翅膀扑动着的水池……

你不是别的什么.只是翅膀……

下雨,下雨,下雨……

呻吟着,不断下着的雨……

我的身体甚至影响我的灵魂冷得打颤,不是空气冷,是因为看雨看得冷。

一切欢乐都邪恶,因为寻乐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的事,而唯一的大邪恶,是干每个人都干的事。

刘:

我的灵魂是一支隐秘的乐团,但我不知道是由哪些乐器——弦乐器、竖琴、钹、鼓——在我心里演奏着。我只知道演奏的那支交响乐便是自己。

一切努力都是犯罪,因为一切动作都是逝去的梦。

你的双手是被囚禁的鸽子。你的嘴唇是沉默的鸽子(我的眼睛看见它们在咕咕叫)。

你的全部身姿犹如飞鸟一般。当你俯身时是燕子,看着我时是秃鹰,做出贵妇般一脸轻蔑的样子时是苍鹰。望着你,我看见池塘的水面被很多翅膀拍打着……

除了翅膀,你什么也不是……

下雨,下雨,下雨……

呻吟,无情的雨……

我的身体甚至让我的灵魂都在颤抖,天气并不寒冷,我的寒冷源自观雨的心情……

每一种快乐都是罪恶,因为每一个人都在生活中找乐子,而最大的罪恶就是做每个人都做的事情。

金、周:(“◊”为原文空缺)

我的灵魂是一支隐藏的乐队;不知道什么乐器在演奏,发出粗砺的音响,弦乐器和竖琴,定音鼓和大小鼓,都在我体内。我只知道我就是交响曲。

所有的努力都是一桩罪行,因为所有的举动都是一个死去的梦。你的双手是被幽禁的鸽子。你的双唇是哑默的斑鸠(我的眼睛看见它在咕咕私语)。

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飞鸟。你俯身时是燕子,注视我时是神鹫,沉醉于高贵的冷漠时是苍鹰。只有翅膀的扑棱声,像◊的声音,一湾小小的湖泊,我在那里看见你。

你是一切拥有翅膀的生灵,一切◊

雨,雨,雨……

雨连绵不断地下,呻吟着,◊

我的身体使灵魂因寒冷而颤抖……这不是空间里的寒冷,而是我即空间的寒冷……

一切愉悦都是恶习,因为追求愉悦是所有人活着时都要做的事情,而最肮脏的恶习就是去做所有人都做的事。

《不安之书》读后感(三):放弃对生活的占有,是为了不放弃自己。

我不需要为谁输出什么名言名句。突然很讨厌这样做。

去年,在几个还交往的友女群里发了很长的一段话,发完之后附上了一句:我以后再也不会发这些了,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自以为能够给人做人生向导,以为能够告诉他们一些人生经验。回过头看看自己,一点都不酷。

我走路时感觉脚上是带着音乐的,自我添油加醋的生活乐趣所在。只要我走出家门,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我能够自在的活在不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天地自得其乐的,不想出门的时候可以十天半个月呆着。我看到一切都是新鲜的。我所说的是说给自己听的,我所知道只是我看到的,我所想的是我只能想到的。我所期待的是对自我的期待,绝非世俗的要求。我有自己的恶习,当这些恶习表现出来的时候,我尽力不让她存活太久,否则会毁掉我的日常。我总是以一切事物与我同等重要,与我是同类,我称之为她,她们。我只爱她。

恶习带来愉悦:

一切愉悦都是恶习,因为追求愉悦是所有人活着时候都要做的事情,而最肮脏的恶习就是去做有所人都做的事。

关于孕育,我昨天收到一个私信,一个自称28岁的男人,各种条件完美得跟杀猪盘的一样。因为是不认识的人,直接拉黑,跟亲近的朋友说了一嘴,没有愤怒。

真应了那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虽然我也是其中一种鸟,如果我谦虚的话,绝不会说自己是一只好鸟,但那个男人,绝对坏。我们所生存的地方,安全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我只能求一个相对安全的一隅,因此当我遇到那些能够让我过去的我破口大骂的事情时,我会骂。但绝对不会伤到自己。

我所身处的地方,我所见所闻的,说了会被动闭嘴。作为一个女性,处境总是比较艰难,无论过去,现在,将来。这个世界有的东西是可能改变,即便有战斗,会取得进步,但不会获得彻彻底底的胜利。

就如同,很多人觉得,老无所依的结局是:死在山洞里。(根据某些农村的案例,老人无儿无女,得了不治之症之后,被亲戚拉到山洞里自生自灭。)

不想去理解,不想去分析......像观察自然一样观察自己;像注视田野一样注视自己的感觉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做纯洁的人,不是为了高贵或强大,而是为了做自己。谁付出爱,就会失去爱。放弃对生活的占有,是为了不放弃自己。

不先爱自己的人,而选择去爱人,就会失去爱。得不到尊重。

然而,我不想活得那么累,对于自我人生的结局,有时候不是自己所写的那样,我所设想的,大多数存在梦中,他说:

如果我不做梦,就没法活。我梦想着真实的生活,所有的船都是梦之船,只要我们心中梦见它们的力量......。

若我问自己,过去的梦想都实现了没有?我仔细一想,我甚至说不出我曾经有哪些梦想,哪些都谈不上梦,只是想想,想了一会儿,想了一段时间,想了一下下。就会自己走掉了的。我们看到的芸芸纵生,日出而作,如落而归,每日醒来不知何年何月。家里的哥哥们的孩子年后来我这里玩几日,他们出门总是紧紧的牵着我的手,坐直梯的时候不敢一个人走上去,按电梯的时候生怕按钮给碰坏了,等待时不确定自己是否要按电梯,两个上下指示箭头到底能不能按,就怕一会儿按错了会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切都是新鲜的,刺激的,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如同爱丽丝梦游仙境般冒险刺激。我无法去更远地地方,只能用感受去感受我从导到过的世界,而我内心深处希望他们将来一定要去更远的地方,而且要学会阅读,学会感受。

生活的平静,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乱,而我们也知道,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仍有战乱,仍有灾难,没有令我大喜大悲的事物。然而,我以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仍在某个时刻如波涛汹涌的海,潮起潮落,骚动不安,心中的激情,冲动反复。我会感觉今天难熬孤寂的同时也庆幸这独处与我的孤独与冷漠。

母亲登船时已是四个小时后,期间大表哥打来电话问我要哥哥的号码,想必外婆的遗体要入棺,他们还未到。

我告诉表哥,那么多人去送外婆,我觉得我不回去也没关系的。外婆不会怪我的,说完有一点后悔自己没有跟哥哥和母亲一同去,这边的工作同时在进行,我甚至没有犹豫要不要停课。我同大嫂说,外婆如此长寿,这一辈子的苦总算结束了。

去年是我第三次见到外婆,儿时在外婆家度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只是个走路颠颠的小毛孩,话不大会说,记忆中从未听到过外婆的声音,我也从未跑到外婆的怀里撒娇过,因为外公每年会搭轮船过海,坐长途汽车来看我,我也就跟外公亲近。

第一次还小,毫无印象。第二次是小舅子结婚,我读高一,我们到的时候婚礼早就结束了。因为台风我们无法准时搭上轮船。第三次是去年我跟母亲坐飞机去,见到外婆的时候,她已经老年痴呆。小舅的新房子盖在老屋的对面,预备要装修的,可是舅母出事了,花光了装修的积蓄。我还在为小舅舅的态度【好像我们来了他不高兴】耿耿于怀。不过二舅母告诉 我原因。我想,真难呀,不过,他的两个孩子一直以为他们的妈妈在外地太忙无法回来。挺羡慕孩子,我们也曾是孩子,无忧无虑。

外婆每天要去散步,我每天都陪她去。天气再冷,她都不肯穿袜子,永远一双拖鞋。她爱捡烟头,揣在口袋里满满地,通常洗衣服的时候才发现。偶尔她也会掏出一根烟头,问人家要火。每天绕一圈到三舅家,三舅不仅长得像外公,还遗传了他的脾气。我不知道她还记得谁,因为她从来不叫她的孩子们的名字,都是你你你。不过她依旧记得自己每天要去谁家看看。

我们的生活有时候如此忧伤,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仇恨往往不是因爱而起,是毫无道理的,我想,那都是因为我们恨自己而造成的。

本想待一个星期,最后2天,我觉得该走了,不然我会崩溃。很多事情,我不想听,也不关我的事,我的耳朵听得够多了。于是同母亲去了三亚散散心。

我的生活如此忧伤,我甚至都不想为它哭泣;我的时间如此虚假,我甚至不去梦想将它打碎。

今年有些计划我将它打破了,删除了。我原本有意做一个无赖,但一方面对俗世心存幻想,我所知道的情感,我会提前设想它将会是怎样的,我设计好的令我欢欣鼓舞,但事实上它们复杂,难以理解。我似乎懂得为什么却又不知道为什么。

我虽然觉得三舅的女儿的懂事,她们从小被训练,将来做一个体贴温柔的女子,我所有的表妹都会做一手好菜。有时候与她们交谈,我自己像个三岁小孩。她们会自然而然的沿袭上一代女性的传统美德。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自我物化与妥协,但我忍住一句话都没有说。

他说:

在我和生活之间有一层纤薄的玻璃。不管我多么清楚地看见和理解生活,都不会触摸到它。如果我不做梦,就没法活。我梦想着真实的生活。所有的船都是梦之船,只要我们心中梦见它们的力量。杀死梦想家的是光做梦不生活;伤害行动家的是光生活不做梦。我在幸福的单一色彩中融入梦的瑰丽和生活的真实。不管我们如何拥有一个梦,都不能像拥有口袋里的手帕那样,或者,如我们所愿,像拥有自己的身体那样...

那么,我并不比她们真实,我只做梦,但我以为,有的真实世界不必沉浸其中,不该我参与的,我不允许自以为是。

孩子们开学了,我开始3天的黑夜颠倒的调整生活时钟,感觉自己的大脑的身体又死机了,躺着又动不了了,我已经很熟悉这套路了,我想,她肯定去了一趟远门,现在回来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