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安之书读后感1000字

不安之书读后感1000字

《不安之书》是一本由[葡] 费尔南多·佩索阿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安之书》读后感(一):自己的孤独根本不值一提

《不安之书》

作者:[葡]费尔南多·佩索阿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评分:⭐️⭐️⭐️⭐️⭐️

阅读时间:2022.5.31-6.19

原以为只是一本随笔集,在开始没有多少感触,但是读到最后,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思想和表达。

作者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深深的孤寂,他的文笔时而唯美动人,时而荒诞不经,时而发人深省。

虽然有部分观点我并不苟同,但大部分的内容实在是让我感动。恰好又是在心情低落,感到孤寂绝望的时候读到这本书,不得不承认它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我,让跌入谷底的心变得明朗了起来。

他说:

很像我这段时期的想法。我很想要一个解释或是什么结果,但是我不会再去询问,我拉黑所有联系方式却又被动地等待着,其实蛮可笑的。所以我又解除了拉黑。但是依然没有任何解释说明。的确,我的等待也是徒劳的。

他说:

我想,“无视”,其实不是逃避。很多情况下,我们首先是要自己好受,其次才是顾全大局、要别人好受。(听起来有点自私,但是我觉得没问题。)所有影响我们的事物,我们都可以选择无视,不要让这些“琐碎”影响生活。无视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而“感觉”,则是去筛选。选择让自己舒服的、开心的感觉,而不愉快的感觉,则是让它随风而去——遗忘。开心地过是一种过法,不开心的人生也要过,既然如此,那为何不选择开心地度过呢?所以啊,用心去感受,开心的留下,不开心的就遗忘。有点豁然。

他说:

一个人是孤寂到了什么程度,才能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啊!可是他做到了,他是如此。他孑然一身,靠“做梦”来支撑着自己的人生。他独孤地生活着,将自己的“梦”编写成一篇篇文章,传达着生活中的哲理,尽管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消极和悲伤的情感。

这些悲观的文字让我联想到几年前读到的《人间失格》。太宰治的文字消极悲观到了极点,给人一种绝望的感觉,但是在佩索阿的文章中,我却感受到了更多的对消极心理的释然。虽然生活充满了孤独,但是还不至于死去。我们可以有千万种方式活着,好好活着,努力活着。

他说:

这句话真的不能再对了!想来我无需解释,所有人都会认同吧。

他说:

“做你自己”,是的,人生是自己的,日子是自己去过,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愧疚的应该是别人,而自己再懊恼或生气,结果也摆在那了。开心也好,难过也好,自己应该怎么过,还是应该怎么过。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

人生要忍住孤独,守住寂寞,真的太难了。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的心开始对一些事情释怀。尽管也有一些观点我不赞同,但是大方向来说,我依然很敬佩这位作者。

《不安之书》读后感(二):一个时代的孤独

我从知道佩索阿这个人的存在到读他的《不安之书》是一个挺费周折的过程。那时我从的《里卡尔多·雷耶斯离世那年》了解到,葡萄牙早在20世纪初就出过一位大诗人名叫费尔南多·佩索阿,又从温一模范文中偶然瞥见一位同仁使用《不安之书》的论据。同他声名显赫的晚辈一样,此公写作的特点是使用“异名者”。这不同于传统作家的笔名使用,每一个“异名”都是佩索阿创造出来拥有独立个性的作家,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甚至可以影响佩索阿本人的生活轨迹。

《不安之书》的作者就是一个“异名者”,他的名字叫做贝尔纳多·索阿雷斯(严格的说,索阿雷斯是“半异名”,原因在于,他不仅有自己的经历和个性,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居住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道拉多雷斯大街,供职于当地的贸易公司,是一名会计。那时的里斯本是这样一幅光景:终年阴雨霏霏,被笼罩在水汽中的古城如消失在阳光中的泡沫;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许多尚留存的墙垣下,幽灵般地彳亍着小职员、家庭主妇、贫民的身影;教会的修女们往往在暴雨暴雨滂沱的雨天向早已排成长龙的乞丐们提供救济;雾气朦胧中的城市传出几声喧闹以证实其存在…….地处地中海入海口的里斯本尽管尚显商业革命以来的繁华,可地处欧陆边缘的地理位置虽然不为兵家所觊觎也不利于国民与统治阶级追求国际地位野心的养成,因而,葡萄牙作为西欧古国,在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近500年内,几乎都是世界舞台的“局外人”。加上一战以来短暂横扫世界的悲观主义影响,当其他国家走出战争阴影欣欣向荣时,葡萄牙人仍然为摆脱那股“淡淡的哀愁”。《不安之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不安之书》的构成是奇特的:它由400多篇不加标题的长短散文以及40多篇加了标题的较长的“不安选集”构成,两部分唯一的共同点在于,上下两篇散文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就让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破碎、凌乱的感觉,不过这也是必然的,因为《不安之书》从未被完结甚至整理过,市面上的版本都是各类出版社及专业人员整理后发表的。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像被摔碎的镜子一样不完整的作品,神奇的通过一块块驳杂繁复的碎片,拼出了一个时代的孤独身影。

“我出生的那个时代,年轻人大多不再信仰上帝,和他们前辈的信仰一样,同样出于未知的原因”,“我这种人总是处于所处群体的边缘,不仅看到了自己所属的群体,也看到了群体周围的广阔空间,出于这个原因,我不像他们那样彻底放弃信仰上帝,但也绝不接受自以为是的人类理性”。开篇索阿雷斯就表明了自己的信仰,这种信仰看似属于“中庸之道”,可实际上是一种“二元论”,因为索阿雷斯既没有放弃上帝,也为摒弃人类的理性,从中,我们可以从这个世纪初的年轻人身上的矛盾与对立,看到一个时代的迷茫。

尼采宣言,上帝已死,一战又打破了人类永远繁荣的美梦,在这种背景下,基督教和人文主义的信仰似乎都已过时,人往何处去?整个时代都在发问。佩索阿没有说出心中的答案,他的答案大概是,彷徨。

无论你来自哪个民族,代表哪个国家,面对命运汹涌动荡的浪花,你都无能为力,你有权利反抗,可没有希望成功。面对这一困境,存在主义者们的答案是顺从或反抗,可佩索阿的行动是无视。我们在整本书中看不到索阿雷斯的生活有什么激情,没有革命暴动,亦没有白色恐怖,对此,即使是作者只是偶尔在书页中发泄无处安放的躁动与不安,发泄之后,就是宁静的深渊。佩索阿或索阿雷斯,都选择用写作来对抗现实生活的沉默,试着在写作中超脱时代的迷茫。可“超越”不等同于“消灭”更不必说这是少数人的手段,对此,无论是佩索阿还是他的异名者们,都选择沉默。

其实,这种焦虑与迷茫就像卡夫卡笔下的“城堡”,没有人能肯定城堡的性质,也没有人能进入城堡。城堡,就是生命中那些注定无法企及的事务,对于这类事物,有的人死磕到死,最终死在了“成功的前一天晚上”,而佩索阿一类人,大度地将之无视、抛弃,心甘情愿地躲进象牙之塔中,这当然是一种办法,不过也同样不适用于大多数人。K竭力进入城堡,他肯定会因此丧命,他完全可以选择离开城堡,但他前进与后退的权利是同等的。

这也正是一个答案。选择了佩索阿,其实也就是选择了孤独,选择了内心的安宁与间歇爆发的躁动与不安,注定在暴雨天淋上满头的雨珠,不会死,但更不会舒适。佩索阿就是这样一个人,选择带来的孤独与不安造就了怪癖的人际关系,几乎没什么朋友却也没有仇家,只身有利于人群的边缘,心中极度渴望情感交流却始终跨不出一步。

其实他那里是唯一的呢,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他的影子,都是他的异名。

《不安之书》读后感(三):把自己装进信封

只有商业书信是写给他人的。而个人书信,至少对于一个优秀的灵魂而言,应当只是自己写给自己的。——费尔南多·佩索阿

陆陆续续读了一个多月的《不安之书》,很难明确说出自己收获了什么。

去世前,佩索阿把350多篇手稿放在一个大信封里,信封贴着标签,上书“不安之书”,里斯本国家图书馆佩索阿档案馆保存的头五个信封里装的手稿也在其中……

所以,我们读到的,是一个人的自白,是佩索阿写给自己的书信。

两年前读到《坐在你身边看云》时如获至宝。当时我断言,他的散文会比诗更好。期间,朋友向我推荐《不安之书》,我忍住了没去读。彼时正处于消化佩索阿的诗歌之际,我读诗向来喜欢把诗人从诗行间剥离,代之以一个虚构的没有面目的人,就像一个被时光之水冲掉了所有的细节却仍旧牢牢抓住诗歌之石的攀附者,直到彻底遗忘了诗人的名字,直到句号后面空白无限延伸,直到我在思想里合上最后一页,我才把诗人的名字还给诗句,还给所有熠熠生辉的石头。

佩索阿的诗,不是记忆的诗,不是背诵的诗,甚至也不是默念的诗,我始终认为,他的诗很特别,是存在的诗,是发现的诗,是用来感悟诗的诗。所以,我不读佩索阿的时候,我在读佩索阿。

两年后,我打开了《不安之书》。打开之前和读完之后,我都完全赞同下面这句评价:

佩索阿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过时的,因为他讨论人之本身。时间因人而存在,因人而产生意义。“宗教”、“信仰”、“生活”、“焦虑”、“颓废”……每个时代语境下不同程度被讨论的话题,在《不安之书》中被提炼,在不确定性中暴露出了些许本质:“我和其他边缘人一样,对一切事物保持着距离,这种距离通常被称作“颓废”。“颓废”是无意识的,而无意识是颓废的生命基础。颓废一旦有了思想,心脏就会停止跳动。”

“对于像我这样活着却不懂得如何生活的少数人来说,除了将“放弃”作为生活方式以及将“沉思”当成命运外,还能做些什么?我们既不知道也无法知道宗教生活是什么样的,因为无法通过理性思考获得信仰,又不能相信乃至反对“人”这个抽象概念,而只能对生活进行审美沉思,以此来表明我们拥有灵魂。我们对整个世界的严肃事物漠不关心,对神灵毫无兴趣,鄙夷人类。我们徒劳地向毫无意义的感觉缴械投降,这种感觉经受过享乐主义的提炼和教化,适合我们的脑神经。”

我说佩索阿的散文优于诗,不是说他的诗不如散文,而是因为他的散文包含诗:“我们从不知实现自我是何情景。我们是两个深渊,是举目凝视天空的深井。”、“你是否知道,如果我们心烦意乱地走错路,误入歧途,那这些路会有多么高兴?”……但佩索阿也在自信和不自信之间摇摆:“诗歌或文学只是一只落在我头上的蝴蝶,用它的美丽来衬托我的可笑。”

在书中,不安笼罩着佩索阿,而死亡只是随从:“我呼吸着、叹息着,我的呼吸——已不属于我。我遭受着不能感觉和思考的痛苦。家用时钟被放置在无限空间的正中间,它敲了四下半,声音干枯而空洞。一切是如此巨大而又深刻,如此黑暗而又寒冷啊!”、“我既是活着,也处在死亡状态中,在郊区所有的垃圾中,与毫无用处的附言一起,被按重量出售。”

佩索阿用痛苦细腻的感受,用梦做为武器,迎向所有的不安:“面对这蕴含在一切深渊中的无边可能性,我至少可以举起幻灭的荣耀,就像它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我可以举起没有信仰的显赫,就像它是一面战败者的旗帜——一面被孱弱的双手举起的旗帜,但它仍然是一面在泥泞和弱者的鲜血里被拖曳着前行的旗帜。我们消失在流沙里的时候,它被高高举起,没有人知道它是在反抗,还是在挑战,还是在绝望中。没有人知道,因为人们什么也不知道,流沙吞没了举着旗帜的人,也吞没了没举旗帜的人。流沙覆盖了一切:我的生活,我的散文,我的永恒。我带着挫败的意识,就像举起一面胜利的旗帜。”

关于爱,文字似乎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深刻:“我爱你,就像倚靠着甲板的栏杆看两条船擦肩而过,面对着它们的离去,有一种莫名的渴望和惆怅。”、“看着你,我记起城市一直在变,田野却永恒不变。”也更无助、更惆怅:“我常常以为,我能在一座人迹罕至的旧桥上与你相逢……”

佩索阿,月色里的荷马,在哲学与美学的山峰对着影子低语,或者哭泣:“我感到自己遭到每一颗心灵的驱逐,孤零零地在自我之夜游荡,像一个乞丐,在每一扇悄然紧闭的大门前哭泣。”

“我感到自己不过是一个虚空,一个灵魂的幻觉,一个存在的地方,一种有意识的黑暗——在那里,奇怪的昆虫徒劳地寻找对光线的温暖回忆。”坠入虚空后,佩索阿又嘲笑那些世俗的追求:“我的双手捧满沙土,我称为黄金,然后打开双手,让它们滑落一地。话语是我唯一的真实。当我说出合适的话语时,一切就已足够。其他的,便永远是沙土。”

对佩索阿而言,细节犹如事物、声音和语句。世界被迷雾笼罩,我们至少还有想象可以依靠,但“缥缈不定的雾越来越薄。太阳更深地刺入万物。在每一个地方,生活的声音都越来越大。”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束手无策吗?“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改变什么,我们的所言和所为仅仅是拂过山顶,而山谷里,一切都在沉睡。”不——“艺术会把我们带离当下。”

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时刻,这样的感受呢?——我想振奋,想生活,我向生活探出脖子,一如探向一个巨大的牛轭。

“在一片无风无雨的海上,我遇到了船难,我的脚触不到海底。”何等的孤独,何等的绝望。这是佩索阿的不安之书,也是所有人的不安之书。

“感情越强烈,感受的能力越微妙,感情就会为了芝麻小事而越发荒唐地发抖震颤。”

……

不安之书,可以是无数个梦的片段,也可以是佩索阿的无数个面的侧写,有的只起了个头,有的线条不满意又被擦除,有的匆匆而就,有的久久停顿……这是一本未完之书,佩索阿本人永远也不会满意,但它也是一本开放之书,一本找回做梦能力的书。

佩索阿超越时代、超越国界太多,于是他把自己装进信封,寄给过去和未来的无数个自己。

PS.《我们的静默夫人》、《从未实现的旅行》两章极其惊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