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读后感精选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读后感精选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是一本由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著作,中信出版社 新思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1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读后感(一):想想这个世界的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尼赫鲁一家人在20世纪30年代,中站立者为英迪拉。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读后感(二):女神经患者的阅读体验

整个八月,身体感觉被抽空了。什么事儿都不想碰,连书也只读了两本。登录QQ见腾讯网推送新闻里写道:成都高温创三十年之最,便觉得给足了自己堕落的借口。

可借口终究还是没有办法堵住内心的不安。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个月,应该是自己这三年来最面目可憎的一个月了,难怪自己都开始不耐烦起自己来,只差自己撕自己。

任由自己在房间里穿梭、鼓捣、神经兮兮,晚上十一点终于消停了。随手拿起一周来摆在书架显眼位置却迟迟没有开始阅读的书,印度国父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写给自己女儿的世界史——《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象尼赫鲁一样,有丰富的学识,能够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加客观、专业、有温度的教育。这也正是我看它的原因,看很多这样优秀书籍的原因。而我能够这样做得前提是,我必须是丰富的,不狭隘的。

而我能够尽量丰富和不狭隘的前提是,克服自己的堕性。于是我选择了一种姿势,躺在沙发上翻起了这本书。由于姿势实在是……大家自行脑补就好。

躺在沙发上的女神经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读后感(三):瞧,别人家的爸爸

我没看过《傅雷家书》。

但我知道“别人家的爸爸”是对抗“别人家的孩子”的致命武器。

我正在看《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厚厚的三本,我刚刚看了八分之一。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看完,所以想趁着热情还在,推荐给13岁的孩子家长,买一套。

假如孩子能一年读一卷,从初一读到高中,再读到大二。

他基本就能分清朋友和生意,感情和能力,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边界,这对他谈恋爱,有好处。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这本书,得益于监狱无聊的生活+对独生女儿的挚爱。

它是由一封封尼赫鲁在监狱里写给女儿英迪拉甘地的信组成的。

信本身,就是历史。

所以,它有各种Bug和谬误。

但尼赫鲁决定在出版的时候,不改。

他是这么说的:我不能撕掉我已写好的信件,我也无法重新开始。

原信都是用英文写作的,有无数的历史人物名字和地名,中译本的编辑很严谨,都用括弧给了英文原文。

强烈建议,阅读的时候,配合谷歌搜索老地图。

历史是有地域边界的。

尼赫鲁说的是真相,“离开了地图,我们就没法知道历史的真实面貌。”

这套书,如果父母能先读,孩子再读,全家再讨论讨论,那才是共同进步的“陪读”。

有时真理就是在讨论中一点点地出现的。

特别是父母以身作则的前提下。

So,

我推荐购买的理由是,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找机会去最大限度地磨练自己。

特别是当了“别人的爸爸”之后。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读后感(四):一位父亲的语重心长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后来呢?”无论是寓言故事还是童话故事,当我们在童年的时候都充满着好奇,永远不知餍足的问后来,后来总是没有穷尽的,山穷水复后柳暗花明。相比寓言和童话,人类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光明更加被幼小心子所青睐,我忘不了父亲给我讲宋襄之仁、胯下之辱……这些故事。无需很绘声绘色,人物和时序的变迁足以让幼小如我去倾心了。就和许多普通父亲一样,尼赫鲁爸爸关心女儿的成长,他写一封封信是关于世界历史的,这些信的读者是他的女儿,他的写作地点是监狱。后来这些书信编成了一本书《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并风靡世界。其实这本书换个名字可能更为人所熟知《写给女儿英迪拉·甘地的世界史》。

尼赫鲁作为政治家进入了世界历史,以他的眼光书写世界史必然是有独到之处的,而且他成就的家族也是世界史上的名门望族。当一个女儿的专利读物,是一封封大部头的书信,父亲身陷囹圄,她所期盼的到底是史册的厚重还是这文字下的浓浓深情呢?这点感情我们是不大好体会和感知的,我们可以感知的是尼赫鲁的讲述规避了枯燥的名字和时间,故事就有语重心长。

讲到中国的共和,慈禧太后的称谓是老太后,称谓没了堂皇之冠冕,只有昏聩的还原,没有敬畏,直接寄语褒贬了。讲到袁世凯,也是直接评语“此人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政治家与未来的政治家女儿,讲述另一个政治家,喜恶言表了。一般来说,政治家往往是述诸利益的,很少会有道德的评判,所谓格局是也。但从这样的字里行间看,政治家再培养政治家时,依然重视为人的根本。当然和小孩子讨论妇女解放、民主主义这些问题的父亲,是让人震惊的。我始终在想,这女儿真的读懂这些问题是不是要在经历很多之后了。

尼赫鲁在原版前言里,提到写作环境的优势:清闲且不受干扰,显然这里是著述的好地方,有利于排除干扰,勇于表达。但缺点也是显然的,没有图书馆,没有参考书。在这样的著述情况下,写严肃的历史,还要对脉络阡陌有清晰把握,对年代时序有深切记忆,深入浅出讲给一个孩子,这真的很不容易了。

尼赫鲁也很坦诚谈到写作中的各种不足:重复、疏漏,以及史观的变化。但无论如何让人感动的是一个父亲的语重心长,孩子们读了,可增长知识,成年人读更深一层理解所谓家庭教育,并勾起我们心底的温爱。

《爸爸尼赫鲁写给我的世界史》读后感(五):父亲写给女儿的196封信

“我的礼物可能不是有形的,它们是思想或精神,就好像美丽仙女对你的赐福那样,是监狱的高墙也阻挡不了的东西。”

尼赫鲁写给女儿的世界史,充满了父爱温情。他在独生女英迪拉13岁生日那天,想到为女儿准备这个特别的生日礼物,把自己仅有的知识传递在信纸之上,在告诉她丰富历史知识的同时亦教会她做人处事的道理和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他希望把历史经验下所蕴含着的所有精神与智慧告诉给孩子。并不是说教,而是一种交流,用信件的方式。

所遇见的世界史大多不是太过繁杂就是太过简易,前者容易失了耐性,后者又觉得意犹未尽。喜欢这套书,重要的是对我而言易理解。内容比我想象得还要多,但是读起来不是那么费力,一讲就觉得通彻明白。而它也不算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史教材(研究),这是礼物,是父亲想传授给十几岁孩子自己的所得,尼赫鲁自然是有一定耐心的,生怕女儿看不懂,更能读出他对女儿的一种期待与寄托,同时,看得出尼赫鲁在历史等众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理解与建树,有一个政治家在回顾历史时所作出的深刻思考。

尼赫鲁,先后9次入狱,因为印度独立运动。这套书里的196封信全部是在狱中完成的,那里并没有图书馆,即便是看一本书也是有限时的,很可能还没看完就被狱卒收了出去,他说因此只有不断的笔记。也是在狱中的时光,才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

因为担心革命的进度与家人,他承认,很多时候的写作也是有情绪变化的,会在文字里涉及,亦说道重复和不足的地方实在太多。作为读者我认为正是因为这些,这本书读来更加轻松,不是严谨枯燥的历史解说,更像是交流之时听长者讲曾经的故事,现在和曾经,那么远也这么近。在字里行间,他表达对家人的想念,穿插着的关心那些琐碎平常,特别亲切、温暖、感动。

他说不喜欢孩子们通过背诵日期和人物轶事的方式来了解历史,在这套书里,他大概从世界最初讲到二战前期的本身年代,没有用枯燥死板的方式,而是各个国家相互说,交交叉叉的,大致的时间具体的一些事情。历史不应该是各个国家的,而是世界文明的互动,相互牵引,一起进步。人与人是相似的、需要交流的,久远的故事也相似。充满了对世界的关怀,历史是残酷的,类似的,充满颠覆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通过跌宕重叠的故事,我们能总结出很多道理,比如须有进取心、要勇敢。思想过于陈旧不知转变是行不通的。就像印度中国等国家的历史悠久,但观念过于陈腐不变,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在近代史中呈现较弱趋势。因外来者的不断逼迫,才逐渐走向胜利与今天。

用时三年多,洋洋洒洒的写了三册书。后面两本还都是19世纪以来的近代史,革命、经济、战争。其实,一直不是很想触碰较近代的历史,觉得大多都是政治军事与血腥,当然,不能否认,大多民族在抵抗外来者的时候,正是显现出其团结力量与个人血性的时刻,也因为抗争认识自身的不足,带来较大的觉醒与成长,再努力变得更加强大。

我知道尼赫鲁是身处在这个时代的政治家,自然想多说这些,就像书里总时不时流露出他对印度的感情。认真翻看这些章节,对那充满斗争与革命的时代倒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阅读瞧出了一些意思与知识,但难免囫囵吞枣……

尼赫鲁写完这些信件的时候,二战的火苗仍在生长,世界上大多人都在挣扎着拨开阴影的努力中,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八十年了。就现在的我们而言,幸运的身处于生活水平较高、看来较和平的年代,可是社会太复杂,仍然存在太多令人不喜的污脏难堪等,也还有太多贫苦与残酷甚至恐怖的现实存在于世界的某些地方。想起房龙说的“只要这个世界还被恐怖所笼罩,谈论黄金时代,谈论现代化和发展,完全是浪费时间。”所以革命还未成功,小到个人都得不断前进与努力。

“世界正在经历阵痛,战争与革命的阴云沉重的压在人们头上。”应该如何面对它呢,“干脆勇敢面对一切可能面对的风险与困难,享受投入一场伟大冒险活动的乐趣,”历史的脚步与经验和个人成长的路经是相像的,就个人而言,对于未来我们都是无所知晓的,但生活逃不开一些艰难,不如像尼赫鲁说的一样,无论遇见什么,以“享受”为主。书在讲历史发展,我们也能通过这些事情,缩小到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与选择,学史明智,我想对每一个普通人而言这就是意义所在吧,亦是尼赫鲁想要告诉女儿的一个道理。

“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一封封信件,包含父亲对于女儿的深爱与期盼;这本涨知识的亲情启蒙读物,是一份珍贵的成长礼物。不仅少年孩子,觉得更多的人都会从这套书中获取知识与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