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读后感精选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读后感精选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是一本由[德] 亚历山大·克鲁格 / 格哈德·里希特著作,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读后感(一):相比较内容还是书皮更让人触及静默

1。书皮摸着会上瘾 2。内容的兴奋点很稀疏 3。并不觉得插图很有特点,所谓警醒生活抱歉没有在我读的时候发生 4。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痛恨这种散乱没有机理的片段式收集,就像没有谜底的谜面一样让人不舒服。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我至今未猜出谜底而已。 5。也许可以归于翻译的错,全篇语言缺乏诗意。这一点对于片段式的沉思实验之作简直不可容忍。相比较而言小野洋子的葡萄柚是榜样。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读后感(二):人类本身就是模糊地生存着

书图介绍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读后感(三):《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单纯的看重了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的精美可以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沉稳和大气,又仿佛带着兽气一般的骚动,感觉非常的特别。

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并不是非常懂这本书的意思,一本讲人性的书,自然也就有他所不一般的地方。

我感觉我现在读这本书还太小了,所以真的不是特别理解,果然还要继续努力,这样才能够增长我的理解能力啊。

简单的记录一下我对这本书好句的记录

“我们细胞核中的铁原子一直处于骚动中,这也就是说,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一直处于骚动中”

“然而在哭泣之时目标变得模糊不清,心情和洞察力也随之下降”

“所有存在的照片在夜晚过着自己的生活”

“人们用伪装把自己层层包裹,然后否认危险的存在”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读后感(四):瞎聊几句

最近才知道《无主之作》是关于格哈德·里希特的电影,我对里希特了解不多,唯一接触的他的作品,是他和亚历山大·克鲁格合著的那两本书,里希特负责图像,克鲁格负责文字,类似一种蒙太奇的图文匹配。当然这种蒙太奇是基于克鲁格反爱森斯坦辩证法的立场,主要体现为意义模糊,分裂,或非关联性。

此图来自其中一本书《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由里希特摄制,我个人非常喜欢,无论看不看克鲁格的文字,它都让我感到同样的平静。在俺的记忆里,里希特强调图像而非照片,照片和图像的共性在于技术机制,即用机械手段去像素化自然世界;不同的是,照片被认为遵循了影像与被摄物的统一,而图像实际上强调了影像是对被摄物的转译,同时它对自身所表达的世界的“真实”展开了质疑。

我信任图像的不真实性,面对像素世界,是应该承认观看者与自然世界的绝对距离;我信任海德格尔的世界图景理论,我们在通过图画,或一切视觉性的表达,来理解和把握自然世界。人类卑微又幸运,只不过是相信自己所见的东西,又恰好在安全范围内与世界继续着沟通。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读后感(五):这是一本骚气的书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单纯的看重了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的精美可以说。好像有一种天然的沉稳和大气,又仿佛带着兽气一般的骚动,感觉非常的特别。

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并不是非常懂这本书的意思,一本讲人性的书,自然也就有他所不一般的地方。

我感觉我现在读这本书还太小了,所以真的不是特别理解,果然还要继续努力,这样才能够增长我的理解能力啊。

简单的记录一下我对这本书好句的记录

“我们细胞核中的铁原子一直处于骚动中,这也就是说,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一直处于骚动中”

“然而在哭泣之时目标变得模糊不清,心情和洞察力也随之下降”

“所有存在的照片在夜晚过着自己的生活”

“人们用伪装把自己层层包裹,然后否认危险的存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