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情之地》经典读后感有感

《无情之地》经典读后感有感

《无情之地》是一本由[英] 乔·辛普森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情之地》读后感(一):生命之美的全然绽放

首先要感谢每日书阅读角这个活动,让我接触到这本书,如果是平时,我大概率不会被书名或这样的书吸引,因为觉得离得太远,读起来很难共情,也很难想像如此 极端的场景。

在过年的这个时期阅读这本书,让我拥有了独特的一个春节,在温暖的南方山村与两位登山者一起跨越冰雪。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一方面,我被过年的团聚、喜气、琐碎充满,另一方面,我的心仿佛又悬在那个我也不知道具体方位的冰雪之境,时刻关注着两位登山者的生命安全。平静又紧张。

写得太好了~虽然知道了结局,虽然知道了前面的美好一定会破碎,就是一直想读下去,怎么样了?怎么逃脱的?真的有可能逃出来吗?还有那些关于身体关于疼痛的描写,让我在好几个地方,都只能停下来,合上书,那样的痛,只是想像一下,都无法忍受。

还有西蒙的心情,读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有说文中会有他的补充,突然读到西蒙的讲述时,有些激动。他心里的挣扎与疼痛,一定不比乔经历的轻,两种不一样的黑暗深渊。

何谓绝境?对于其他生命来说,可能没有所谓的绝境一说,所有的活动都是生存之战。而乔最后的独自逃生展示出来的是一种纯粹的生命之美。在绝对的困境中,希望和绝望都是遥远的虚无的。唯一走出的每一步是真实的,20分钟,再20分钟,完成一个又一个看得见的小目标,机械式的重复,就像乔做的那样,才不致被巨大的不可能和自己的渺小吞噬。

乔与西蒙的相互信任与友谊,更接近生命与生命的本质连接。可能没有处于那样绝境的人,永远不可能感同身受,保持敬畏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无情之地》读后感(二):关于伙伴:你愿意为我做到什么地步?

双视角非常精彩,乔和西蒙的关系,是书里最让我在意的部分。

在危险境地下,弱势的一方会求助哀告吗?他敢袒露自己的无助吗?他会怨恨离开的队友吗?

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可以帮助受伤的朋友到哪个地步呢?他愿意冒多大的危险去做这件事?

读者想当然地认为伙伴就是要互相信任的,要无条件支持的,不能轻易放弃彼此的。可是真正处于绝望中时,每个选择都不是容易的。

乔和西蒙的关系,经历了几个阶段:

(1)发生意外,彼此掩饰

在乔刚刚摔断腿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呼救或者哀嚎,而是把脸埋在雪里,等待疼痛过去。注意这里他没有求助,甚至是努力掩饰自己的痛苦,这都是出于对被抛弃的恐惧。他要做到镇定,情绪稳定,甚至靠自己往前爬,让队友看到自己还有被营救的价值。他要努力让自己保持在“伙伴”这个位置,而不是下滑到“累赘”的级别。

有意思的是,西蒙在这个时候也在回避乔的腿伤,他们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商量怎么下山。西蒙这里的本能反应也很真实,首先是觉得“真不幸,伙计,你要完蛋了”,这是基于残酷的登山经验的判断。接着在乔爬行的时候,西蒙甚至会冒出一个念头:如果乔在这时摔死,他就不用承担带他下山的风险了。

这个阶段,两个人都是基于求生本能的心态,同时交流极少,都在掩饰自己的内心。

(2)尝试合作,共同努力

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合作方式,连续下降了很长的距离,这个小小成功让两个人都振奋起来。

乔心里是感谢西蒙愿意帮他的,但他马上制止了自己的这个念头,因为这样会让他滑向弱势心态,越来越依赖西蒙,最终成为他最不愿意成为的累赘。

而西蒙的态度是,我不立马抛下你,也不承诺带你下山,我会先看看在合理范围内能为你做什么,先把能做的做了。他在这个阶段没有多余的同情,甚至让乔在下降过程中承受很多痛苦,因为他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

(3)再次遇险,各自挣扎

这里乔终于要将西蒙拖入深渊了,西蒙的求生本能让他在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割断了绳子。

西蒙度过危险后,意识到自己可能亲手“杀”了乔,在寒冷和震惊中感到麻木,没有负罪感也没有悲伤,只想着自己先怎么活着下山。很真实,人在生命没有保障的前提下,无暇顾及道德和情感。

同样,乔猜测西蒙可能因为自己而摔死,但他当时马上想到的是,西蒙的身体会是一个牢靠的保护垫,他可以借着绳子爬上去。在自己脱困之前,他无暇为朋友的死感到内疚。内疚是最没用的情绪。

西蒙下山时看到了乔掉落的冰隙,感到极度的恐惧和内疚。但此刻他的身心无法再一次承受濒临死亡的感觉,所以没试图营救乔,而是在混乱和罪恶感中独自回到营地。

(4)重逢和解脱

在最后的危险阶段,乔的身心承受着巨大的恐惧和痛苦,身处营地的西蒙同样遭受着精神折磨。

西蒙可以想一套说辞把自己撇清,但他不想让人觉得乔是死于疏忽和愚蠢,这样对乔不公平。他希望别人知道,他们为了求生做了很多努力,所以西蒙在见到理查德的时候就本能地把真相和盘托出,并且内心很高兴自己说了实话。由此可以看出西蒙是一个非常善良诚实的人。

他的善良实际上也在冥冥之中帮助了乔。西蒙因为心中的愧疚自责,无法轻易离开营地,留他的伙伴独自长眠雪山。正是西蒙这种看似无用的犹豫和心软,让乔在下山时得以被他们发现并且获救。

当西蒙遇到濒死的乔时,那一刻其实他们两个都得到了拯救。

人有本能的、原始的一面,在置身险境的时候,会有自私甚至邪恶的想法,这是非常残酷真实的。可是人同样会内疚,会理解,会宽恕,乔对独自离开的伙伴真诚道谢,西蒙为了给同伴一个公正甘冒失去名誉的风险,这些才是混沌黑暗里最珍贵的亮光吧。

《无情之地》读后感(三):后记:照顾好自己,才能帮助他人

西蒙·耶茨在关于安第斯山脉另一次攀登的著作《无路可退》(Against the Wall)中,充满善意地承认,我在《无情之地》中“忠实而真诚”地从他的角度讲述了修拉格兰德峰的故事。他反复思考着良心的问题,在事件发生后十年左右,这个问题可能依然困扰着他。听到西蒙说他的良心是清白的,我如释重负。因为如果处在他的位置,我会做一样的事。他曾英勇地尝试拯救我,但最后,那是他唯一明智的选择。他写道:

现在我明白了,西蒙是对的,虽然之前我并不这样认为,没有把那些看作是我们的疏忽。

在攀登后分析正确和不正确的行为,这一点和强壮的身体及天赋一样重要。因此,之后的几年里,我也自然而然地复盘着发生过的事,试着找出我们在哪里出了问题,又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起初,我确信我们没有做错任何事。我仍然会像当时那样倒攀冰崖,但也许会多关心一下冰况。我们仍会选用阿式攀登,用雪洞代替帐篷,携带同样的装备和食物。最后是西蒙向我指出,我们在哪里犯了致命错误,而且其实在离开大本营之前错误就已经发生。

问题在于燃气。

我们没有准备足够的燃气以确保有足够的饮用水。两个人每天用一小罐根本不够。为了减轻负重,我和西蒙把一切都降至最低限度,但当情况开始急剧恶化时,我们就失去了回旋的余地。在西蒙把我下放到圣罗莎山坳附近时,还有我们决心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雪和夜幕中沿西壁下降之前,我们都考虑过挖一个雪洞,等暴风雪结束再走。如果那样做,就能在阳光明媚的白天下降,就会看到冰崖并且避开,保持对事态的控制。

但相反,暴风雪云层在山坳上空聚集起来时,我们痛苦地意识到,食物和燃气在前一晚就已经消耗完了。我和西蒙都严重脱水,加上又无法煮水喝,不能冒险被一场长时间的暴风雪困住。我已经开始出现脱水症状,一根主要骨骼的外伤性骨折,以及随之而来的内出血也让我很虚弱。我们别无选择。就因为缺少一罐燃气煮化冰雪烧水喝,我们不得不继续前进,因此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也差点失去生命。

西蒙在他的书里继续分析道:

事故发生之后,我从来没有在意过西蒙所说的“旁人的意见”。我和西蒙清楚地知道我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并且对此并无不满。我写这本书是希望“坦率地”讲出这个故事,这么做也许可以把那些针对西蒙的严厉的、不公正的批评扼杀摇篮里。割断绳索显然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违反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则,人们似乎都在关注故事的那个部分,直到我尽可能诚实地把它写下来。

即使如此,一些足不出户的冒险家的错误意见也不会令我们困扰。从伤病中恢复,回到群山之中是我的当务之急,他人对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凭空推测无关紧要。90%的事故都是人为错误。我们难免犯错,事故总会发生。我想诀窍就是去预测你想做之事所有可能的后果,这样,即便出了问题,你也更能掌控事态。

我唯一要补充的是,不管读者看完后认为我们的经历有多痛苦,对我来说,这本书仍然无法充分阐明那些孤独的日子有多可怕。我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段绝对孤寂的经历。

乔 · 辛普森

1997 年 8 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