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极简医学史》读后感1000字

《极简医学史》读后感1000字

《极简医学史》是一本由[英]罗伊·波特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医学史》读后感(一):翻译的问题

1. 译者似乎是要给读者制造自己文化水准很高的感觉,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并不常见的词语和短句。像是“俱往矣”这种虽然违和但也不算错,“疡医“这种词的大量使用就会使读者产生理解障碍了,而更严重的问题是成语的乱用,除了词不达意以外也有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语混淆不清的问题。

2. 自作主张地篡改原文,在正文中增加了对应中国的朝代年份、地域特征等内容。译者在后记里面也提到了他的想法。我无意去评判他的想法是好是坏,毕竟千人千面;但是你要增加这些文字,能不能放在脚注或者尾注里面作为译注加以补充?让文字就这样呈现给读者,就算不是对版权的不尊重,也是对已故作者的不尊重。就算我不对译者的这种行为表示神烦,也要骂一句编辑你智障吗。

《极简医学史》读后感(二):征服疾病之路——《极简医学史》读后感

本书不是一本科普书,虽然也能通过阅读它了解很多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跟随着作者的叙述,我们经历了对人体构造的逐步认识、血液循环的了解、疫苗的发明、病原体的发现、抗菌化学合成药的制备,、抗菌素的应用、外科手术的日益登峰造极等等等等。在很短的篇幅中,让读者纵览两千年人类不断试图征服细菌之路。医学发展到今天,人类的健康早已得到极大改善。换器官等神话般的治疗手段已经稀松平常,人们正在探索基因疗法甚至尝试追求长生不老。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并高兴了吧?并没有!

作为一部科技史著作,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将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结合在一起,以人文的、文化的视角审视,给读者以广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如开头儿就回顾了疾病的起源和对人类社会政、经、文、史各方面的影响。人类从选择农业化生活方式起,随着人口的激增、定居、人畜接触密切等农业生活方式的普及,各种疾病尤其是一些恶性传染病天花、麻疹、霍乱、伤寒等,和一些人畜共通病,就在人类社会中不断肆虐,夺走了不计其数的生命。在欧洲人发现美洲的过程中,大量从未在美洲出现的疾病几乎把原住民彻底斩尽杀绝。科技的落后使疾病在人类社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影响了哲学与宗教。(这一部分会让读者联想到第三种黑猩猩和人类简史)早期的科技不昌明,人类对疾病往往束手无策。但同时却发展出了以对人的关怀为本的医学。时至今日,医学科学已经登峰造极出神入化,但人文关怀却逐渐式微。这是人们健康水平提高,对医疗的满意程度却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看过《第三种黑猩猩》之后,我深深的被译者王道还先生的高雅翻译水平折服。遂找到了王先生的这又一本译作,果然又是精品。例如译文中“擘画”一词,据说是2015年央视汉字听写大会中选出的“全民焐热冰封汉字”之一。

《极简医学史》读后感(三):西方医学史初体验

最近对医学特别感兴趣,尤其因为读过《打开一颗心》之后,就像打开了新世界一样,对医学乃至其发展史都特别特别的感兴趣。还记得当初在芝加哥参观的国际外科手术科学博物馆的时候,我被那些展览出来曾经使用过的手术器材所吸引,还有西方医学传统的那些手术方法,都促使我对医学进一步学习。

但这本书,说实话,让我失望了。 也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医学专业名词,但“极简”真的太极简了,感觉看完其实学到的东西很少很少。

书的内容分为几个板块:疾病、患者、医师、外科医生、医院。这么分类还是可以的,但感觉每个章节里的逻辑并不算太清晰?内容颇少。 感觉还可以再深入根据时间进行叙述。

出个出乎意料的点:

1.医学对女性的严重歧视。 虽然这个不仅仅是医学这方面,因为女性从古代就不被认为可以进行学院学习,而医学又是知识体系非常繁杂的一个学科,不学习的确是做不到的。所以在古代,医师只有男性可以充当。里面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愤恨:

关于女性在社会里担任的角色问题,单独拎出来也可以说好长一篇。 但我没想到不仅仅是中国重男轻女,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更甚。

2.外科医学在过去的地位低于内科医学。 这是我难以想象的,因为放到现在,怎么都会觉得外科手术万分重要,而且手术一般都是非常严重时才会做的,比内科要重要多了。没想到在过去,外科医学还是被人鄙视的。 这是因为在解剖学发展还不完善的时候,医师根据理论学习进行的诊断治疗都是内化的,比如什么传统的体液理论啊等等。都是以恢复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抵抗疾病。在那个时代,医师都是学习内科的,而外科师傅,多是进行屠宰的学徒,所以地位自然比医师第一等级。

但随着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体的认识不断加深,外科医学的地位自然不断地提升。毕竟很多时候,手术才是救命之道。

3.医院在过去充当穷人收容所的角色。 原来在西方的过去,根本不存在医院这个东西,只是作为生了病的穷人的收容所而存在。因为有钱人根本不会去医院看病,都是把医师请上门来诊断治疗,而且那个时代也没什么非要到医院才能做的治疗。 因为医院扮演的这个角色,所以导致很多传染病更加密集地汇聚,传染。

4.传染病随着人类的定居而愈发严重。 原来在过去,人类过得游牧生活,是不会得传染病的。这是因为人类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不会很久,自然不会污染到大自然,也不会被大自然所污染。正所谓没有产生物质交换。 但是定居特别是群居之后,人口密集、畜牧业、环境污染等等问题,都导致了原本只是使动物发病的传染病到现在都能传染给人类,致大量人口死亡。

关于对现代医学的看法:不再只是针对疾病的治疗,更多是让人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的姿态。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生命不断延长,选择生命的姿态就很重要了。人类不再为了活下去而活下去,而是要活得漂亮,活得精彩。

西方医学这么发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科技发达带动的发展,还有不断尝试创新的精神。我真的很佩服那些外科医生冒着自己的职业生涯风险去给病人做之前从未尝试过的手术,只为了救活病人的命。虽然随着一些制度的出现,也许现在医生不会再冒这么大的风险了,但反观中国,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吧。不论是制药还是器材等等,都是进口的,没有原创的。因为中间耗时间耗金钱,为了短期利益不去自主研发,但长期来看是亏损的。

关于器官捐赠的看法:书中有个观点很新颖。

死后捐赠器官可以救活其他病人,但是对于死者来说,侵犯了他们的遗体。其中的伦理问题很大。还有过去的遗体解剖,没有人愿意这么做,反而衍生出了谋杀贩卖尸体的行当。

打开身体对我来说真的是有些可怕的事情,无论是活着的时候还是死去的时候,我都不想被人打开我的身体。即使我也想帮助那些人,但我也不想损害我的身体。未来有没有更好地解决办法呢。既不损害死者的尊严,又能帮助其他活着的人?

《极简医学史》读后感(四):简洁有趣

Chapter 1 疾病

1.旧石器时代,人们很少受大疫的侵扰。因为在密集的人群中,病原才能找到足够的感染对象。

2.农业社会开始,人类开始与家畜、家禽共患病;蠕虫开始寄居人体;永久性的人类小区为蟑螂、鼠类等创造了绝佳的生存机会;定居社群制造大量废物与垃圾。

3.文明的不断扩张,贸易、战争、旅行都是引爆大疫的导火线。在一个地区,已经被居民驯化的病原(微生物毒性太强,轻易就能杀死宿主,反而对自己的繁殖前途不利。),到了另一个地区,会在从未遭遇过它的人群中造成大疫。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陆续被带去的大疫:猪流感,天花,麻疹,伤寒。征服者不得不从非洲引进黑奴,但奴隶贸易又引进了疟疾、黄热病。

哥伦布可能从美洲带回的疾病:梅毒。1495年,欧洲第一次爆发梅毒疫情。

4.工业社会也带来了新的疾病:环境污染、职业病、都市病。

Chapter 2 医师

1.史前时代,巫师、卜人。

2.定居社会:草药师、助产师、正骨师、巫医。

(1)埃及:医疗系统:医师、祭司、巫师

(2)希腊:阿斯克勒庇俄斯,蛇杖成为医学的标志。其女阿克索蛇碗成为药学标志。

3.世俗医生:源自希波克拉底学派

(1)希波克拉底学派:体液说、希波克拉底誓词。缺乏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因为解剖人体与古希腊人本精神不相容)。

(2)盖伦:解剖学、骨学。盖伦自视甚高”希波克拉底已经指出了这条道路,,,他有铺路之功,但是,开通这条大道的,是我。

4.中世纪,教会神职人员独占医疗行业。

5.12世纪时,西方的医学恢复生机,因为大学出现了。新时代的职业医师最先出现在意大利南方的萨勒诺。

意大利的城市最早出现医学行会,建立学徒制度。

在南欧,疡医与医师之间没有什么鸿沟;在北欧,外科学与理发业联系在一起,医师都瞧不起这门技艺。

基层医疗网在19世纪逐渐形成,但仍拿不出有效的治疗手段。

19世纪制药公司推出镇痛剂等,1853年皮下注射器问世。1816年听诊器发明,1960s开始使用小巧的温度计。

6.进入20世纪。各国发展不同,英国基层医疗网仍掌握在全科医生手上;但美国的专业化趋势明显,全科医生很难生存。

Chapter 3 身体

1.医学界普遍不接受解剖。

2.解剖死人,在希腊化的亚历山大首先发展出来。西罗非勒斯、伊拉西斯特拉斯。

3.西方史载第一次公开人体解剖,由意大利德鲁西。此时受过教育的医师开始认为解剖学是医学重要基础。解剖人体的做法散布到意大利各地,艺术家如达芬奇也开始解剖人体。但很多学生没有亲自动刀的机会,甚至不能看见实物。

4.维萨里《人体构造与机能》出版,图文并茂。

5.哈维:血液循环论

6.柏夏《论组织》,奠定了19世纪临床医学的基础。

Chapter 4 实验室

1.雷奈克,柏夏的学生,听诊器的发明者。路易《临床医学论》

2.李比希在吉森大学创立的化学研究所,为实验室科学立下了典范,定量化学分析。

3.缪勒《人类生理学手册》;缪勒的学生施旺,开创现代细胞学,证明癌症源自细胞内不正常的变化。

4.巴斯德,巴斯德灭菌法,炭疽疫苗,狂犬疫苗;细菌学成为一门科学。

5.科赫《严重感染病的病因学》,科赫法则。

6.微生物学:万巴德,丝虫;美西战争,黄热病,埃及伊蚊。

7.营养学:艾克曼,脚气病

8.内分泌学:

9.实验神经生理学:戴尔,乙酰胆碱;勒维,胆碱酯酶

10.遗传学:达尔文《物种起源》;布里克、沃森DNA双螺旋结构,为分子生物学奠定基础。基因工程,基因筛检技术,基因疗法。

Chapter 5 治疗

1.植物类药物: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为植物学奠定基础。

2.欧洲人发现美洲后,又吸收了其他药物,最有名的就是金鸡纳树皮,含生物碱——奎宁。16世纪,草药还是主流药物。

3.19世纪,化学合成药问世。巴斯德细菌学;弗莱明青霉素,瓦克斯曼链霉素。对付病毒的疫苗开始出现。

Chapter 6 外科医学

1.古代外科医学:公元前5000年开颅手术。印度传统医学阿输吠陀,整形手术先河。希腊不重视外科医学。伊斯兰医学重视。在北欧,实行外科手术的是理发师。

2.助产技术的进步:产婆被产科医生取代,产钳。

3.麻醉:克拉克乙醚;莫顿氯仿

4.消毒:碘酒,石碳酸;科赫蒸汽灭菌;霍尔斯特德橡胶手套。

5.透视与监控技术:伦琴X射线;爱因托芬心电仪;超声波扫描仪;内窥镜

6.整形与重建手术:

7.器官移植:1963年,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

8.生殖技术:试管婴儿路易斯

Chapter 7 医院

1.古希腊:神庙

2.罗马帝国时代,医院出现。

3.基督教兴起后,为一般民众设立的医院才开始出现。

4.1800年左右,医院不再是济贫扶病、休养生息的地方,二开始转变成医学发展的动力。19世纪专科医院兴起。

4.1836年,日耳曼路德会木事弗利德纳创立女执事学校,是护理史上的里程碑。克里米亚战争将南丁格尔塑造成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6.1980s开始,医院开始建设设备完善的无菌手术房。

7.医院经费:两次大战之间,洛克菲勒基金会捐了几百万美元给大学与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Chapter 8 医学与现代社会

21世纪的医学,焦点不再是对抗疾病,二十让人有选择生活形态的余裕,强化身体,进一步延长寿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