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读后感大全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的读后感大全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是一本由李崇建 曹敬唯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读后感(一):用渴望对话,疗愈自己身心

Z是温暖医师,去参加萨提亚工作坊的课程,想解决自己不敢当众分享,不敢当众演讲的问题。 课间老师让大家做一个练习,用一分钟跟自己的渴望对话。 做完这个练习,她的身体不自觉的颤抖,恐惧与悲伤的情绪,瞬间从他的身体涌现,眼泪哗哗的掉下来。 记忆打开了闸门,她又回到了自己读书的年代。 10岁的时候,她读五年级。 小考的成绩出来了,她拿到试卷一看是100分,心里特别的高兴。老师提醒,考卷拿回去要家长签名。 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竟然忘记把试卷拿回家里,没办法得到家长的签名。 第二天,她到了学校,灵光一闪,就模仿家长的签名,在考卷签下了名字。 老师一看签名,就知道不是家长签,狠狠的数落她。 老师觉得光是训话,没办法让她长记性,当着全班的同学,打了她两巴掌。 老师打了两巴掌,气头上来了,从抽屉拿出她的书包,扔到教室外面,书本,笔和练习册,像天女散花一样,掉落在走廊上。 10岁的小女孩,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她却很坚强,没有哭没有闹,是选择了回家跟妈妈倾述。 妈妈听了她的苦水,建议她转到别的学校去读书,她不同意,妈妈就不再勉强。 老师这次的霸凌,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伤痕,一直留在他的身心间。 她顺顺利利的升到了初中,每天都是骑单车上下学。 有一天,她在等红绿灯的路口,心一下的颤动,瞬间就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她坐在马路边,情不自禁的大声的哭。 她哭,不是因为摔疼了,不是因为自己技术不佳,也不是因为自己不谨慎,而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用…… 原来,她看到小学老师——当年那位打她巴掌,指责她,扔她书包的老师,正在路口等红绿灯。 往日的种种,像放电影一样,在她的眼前闪过。 庆幸的是,女孩有温暖的妈妈,自己也很争气,一路努力求学,毕业成了温暖的医师。 Z在课堂学到的是萨提亚冰山理论。冰山是对人的隐喻,是内在系统的运作。 萨提亚的冰山隐喻,最底层是渴望与自我。渴望是体验层次,自我也是体验层次,一句话总结就是与渴望对话。 怎样与渴望对话,被李宗建和曹敬唯写进了《萨提亚深层沟通力》。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用一个个精彩的案例教会你运用萨提亚冰山模型,通过穿越错综复杂的问题表面,透视人心渴望层次的需求,从而建立心的联结。 在不断的练习中,这种沟通模式会转化为你的深层沟通力,你会因此掌握幸福与成功的密码。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读后感(二):萨提亚冰山模型,一种内在的改变

“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萨提亚,第一次了解李崇建,让我深受启发,有些许顿悟的感觉。

一方面在于步入30多岁的我感受世界的触点好像数量变多了,另一方面,身为母亲的我,我看到的更多、体悟到感觉更细腻更丰富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则是把外在的容易产生假象的内容剥掉,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书中告诉我们很多情绪上的状态源于内生的变化,需要在本质上进行思考对应的解决方法。那如何看到他们的内在怎么了?作者提出了“冰山模型”,这是萨提亚最重要的理论模型,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六个层次。

这对我来说是新奇的,因为我以往都是用5WHY的思考法进行挖掘事物本质以及事物的分析。当然5WHY思考法,不是说只能问5次,但是你会发现,每次问深层一些,就会离本质更近一点,直到复盘出整体情况。而这与作者提出了“冰山模型”有点不谋而合,每一次的发问,都会离本质更近一点,理解人内心的脉络变化,才能看清对话中呈现出渴望以上的各层次的变化,直到联结彼此,解决问题。

我有两点收获——

我们的习惯是,依从直觉做出反应。而觉察训练,能让我们更有觉知地活在当下。比如在每一次做出情绪反应的时候,有意识地捕捉自己在那一刻的年头,为什么产生这些变化?其内在的转变是什么?察觉反应,是需要锻炼,不断地刻意练习,让自己不会被虚假借口所迷惑,能够直击问题本质,寻找解决方案。

作者通过诸多案例分析给予了一些沟通技巧,如陈述客观事实—等待与停顿—重复对方的语言让他们感到被共情—继续陈述。会听,是一种聆听的能力;会发问,才是真正的王者,掌握这种能力,能让我们在表达的时候更快了解到言语背后的含义与需求,拉近和对方的距离,并最终达成一致的目的。

学以致用,正好用我的娃来练练手,开始利用模型与撒泼打滚的孩子进行沟通。

《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读后感(三):《萨提亚深层沟通力》书评——冰山下的秘密

在读《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这本书的过程中,脑子里便忽然想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句话。这句出自唐代李节《饯潭州疏言禅师诣太原求藏经诗序》的经典古语,被很多父母、老师用在教育子女的具体问题上,意思是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这与萨提亚冰山模型何其相似啊,海平面上的冰山是看得见的外在行为、现象,而海平面下的内在想法、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确是很不容易看到的。除非你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冰封的门、上锁的心、忽略的行为、暗淡的记忆,而这把钥匙就是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怎样才能得到这把钥匙?答案就在《萨提亚深层沟通力》,让我们按图索骥,去发掘吧。

人的成长,是伴随着需要和渴望,在不断互动中得到新体验、学到新知识的过程。新生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只能通过表情、简单的动作和声音(哭、叫、嚷等)向外传递,妈妈或养育者如何做才能回应到孩子的真实渴望,怎样的表达才是懂他的,这就是最初的人与人的联结。是冰山模型里最底层的自我生命力延续,是渴望安全感的传递,是期待他人照顾的愿望,也是爱的最初展现。小时候父母的养育模式,家庭成员间的互动的氛围,是人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形成什么样的核心信念的家庭影响因素。

人的一生总会有很多问题出现,而每个人的应对策略也是在不断试错、不断经历、不断模仿中逐渐累加形成的。失败和成功的体验,加上父母的信息反馈,不经意间就会深入到孩子的记忆中,变成孩子内在的自我和渴望。这本书中举了很多实例,读者会在实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看到自己的成长历史。谁的童年时期不曾犯错和失败,当父母可以接纳,可以抱持,可以宽容时,孩子内在就会体验到爱的感觉,内在就会积聚一点一点的能量,就会生成新的渴望与动力。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犯错或失败,就生气、批评、讽刺、挖苦、沮丧,甚至暴力相倾时,孩子内在纯洁的渴望就会一点一点的被打击,一点一点的消磨掉,就会滋生焦虑、痛苦、无意义、不自由、不安全感,甚至有创伤性体验或轻生。

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联结自己的渴望。只有修通自己,才能更好的读懂他人的渴望,才能有更好的表达和沟通,体会到当下的幸福。我们不妨也用一张纸,画出自己的冰山模型,从自己的外在行为觉察自己内在的渴望、期待、感受,捋一捋掩藏在深处的想法,体验加深了,眼前就清楚了,内心就更澄澈,才能看见自我,才能理解别人的渴望与期待,才会达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与人为善。

爱不仅需要做出行动,还要精于表达。萨提亚的几种应对姿态(指责、讨好、打岔、超理智、内外一致),就是人们的表达和沟通的常态,只是很多人不善于反思自己,只会向外求索,不能向内反观。有的人本来很爱孩子,却心口不一,偏偏用发泄情绪的方式伤害孩子;有的人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转嫁到孩子身上,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就变脸,走两个极端,愤怒指责或无奈讨好;还有的人故作理智,其实内心早已波涛汹涌了。家长内在和谐,才能用静的智慧、爱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修炼自己,永远是家长的必修课。《萨提亚深层沟通力》是一本深层沟通的指南,是一本心理教育的教科书,值得细细咀嚼,耐心回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