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平家物语读后感摘抄

平家物语读后感摘抄

《平家物语》是一本由[日] 佚名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7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家物语》读后感(一):好看但不好读

看书时间:2022年3月3-7日

12世纪末,平安王朝已走到了尾声,天皇与贵族掌握实权的中央集权制日益衰落,拥有领地和私人武装的封建武士集团全面抬头。源氏和平家作为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重权的两大武士集团,因盘根错节的复杂恩怨,以及对统治权力的觊觎,终于在公元1156年爆发了保元之乱,1159年爆发了平治之乱,两场战争都以平氏胜利告终。至此平家满门荣华,显赫一时,令世人钦羡赞叹。但平家在掌权之后,迅速腐化堕落,骄奢霸道、为所欲为,上不敬天皇、下不恤百姓,破坏佛法、凌夷朝威,恶事做尽做绝,引来朝野上下极大不满。法皇和旧贵族密谋倒平,但因事机不密而失败。

平清盛因热病辞世,由于长子平重盛已先于他死去,只好由资质平庸的三子平宗盛继承家业。平宗盛的魄力和才干远不及父兄,更缺乏强悍的个性,无力应付此起彼伏的反乱,平家开始盛极而衰。这时身负血海深恨的各地源氏后裔,经过多年积蓄力量,蜂起举事。平家全族败亡。源氏从此独揽朝政,日本进入幕府时代。

平治之乱

这本书写了60万字其实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盛极必衰。说实话有点duck不必。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借秦可卿的口告诉我们:

还有张良和范蠡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功成身退的道理。

我觉得平家唯一一个拎得清的人就是小松殿平重盛,不像其他人都是鼠目寸光,可惜就是死得太早了。

同样是讲权谋的书,《平家物语》无论是从思想性上还是从艺术性上都比《三国演义》差太远了。这里面顶多就是你对我不敬我就揍你这种小打小闹的把戏,简直就是小儿科嘛,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计谋。

再者就是,日本的一些人名、地名、官名什么的都太难记了,还总有一些无关情节,其实删掉了也不影响剧情的。

但毕竟《平家物语》和《源氏物语》齐名,一个武一个文,一个代表刀一个代表菊。等下次有机会我再看看《源氏物语》吧。

《平家物语》读后感(二):日式兴亡

突击看完了《平家物语》,这该是今年看的最后一本书了。趁记忆新鲜,写下读后感。 ①重视武士个人情感的描摹。 平家逃到西国,可不少人放不下妻儿,战争就要爆发,平家大将却逃回京都,一慰相思之苦。而武士动不动就要流泪的,佐藤继信死去,武士们流下了眼泪。平宗盛父子被斩,武士们也感动得流下泪来……虽然免不了几分夸张,但我想大概确有其事吧。就像书中所写的人非木石,能不动情?而联想到中国描写武士流泪的,我能想到最出名的大概也就是项羽了,司马迁写他慷慨泣下,莫能仰视,怕不好意思而低着头不看对面,这情形多么真实。我似乎突然理解了司马迁的伟大,写人情之真,真是卓荦伟识 。(而书中真是有写到项羽的,悲剧英雄或许才是他们的真爱吧。)在其他作品中这种人情似乎弱了许多,《通鉴》的许远杀妾食军,化儿女情为一种壮烈,《左传》的郑昭公辞婚,《三国演义》中赵云辞妻,成了道德上的大中至正,似乎在战争中儿女情是不被提倡的,个人情感缩在角落,出来不得。书中详细写了平通盛的情书往来(男:我心独一木,跨谷便往还?每见青鸟去,含泪空手旋。女:独木诚可依,细谷河上卧。人若勤来回,启能不陷落?),而中国怕是没有看到哪一个武人这样吧(顾颉刚说的中国文武分途),这与日本武人大相迥异。 ②和尚,以中国标准来看,日本僧人几乎就是假和尚了,娶妻生子,杀人放火,依旧要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延历寺、三井寺之间的火并,僧兵的骑马砍杀,热衷权力,哪里有一点僧人的模样,可人家就是和尚。 ③和歌,包括日本人写的文言,都很浅露直白,没有深度,冗长不精炼。整个风格就像是木心说《源氏物语》一样:“文字像糯米一样柔软。”你要写却写不出来。 ④译者统计说全书中只出现了三次“血”字,而且还是与战争无关。对比中国同类小说,诸如《说岳全传》之类,浮夸之极,继承了先秦以来大言的习惯,动不动就流血漂杵,僵尸满野。虽然《平家物语》也说五万十万骑,但并未铺开来写,见不到什么“烟炎张天”之类的大场面,而是个人对战居多,取下敌人首级就带着仗打完,个人生死常连带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佛教因果中。 死亡令人抗拒,却也不是不可接受。因为或许可以至于西天极乐,净土佛国。又或许杀身成仁,一报主恩,忠义为人称道。中日小说相似的一点大概是阵前自报名号,很像是《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⑤景色缤纷,却无一快乐之处。 “谷莺啼春,或迷失于彩霞。上则白云皓皓而高耸,下则青山峨峨而崖深。雪松未消而在枝,绿苔小径隐约可辨。暴风来时,飘雪狂舞,疑为片片梅花。”值此美景,源义经却要恶战一场,死生未卜,成败难知。 “一路上观赏树梢霜叶,四面八方,色样缤纷。山阴道上不觉日已垂暮。野寺晚钟响彻空山。披草而行,浓露沾袖,与泪同湿。山风猛烈,落叶乱飞。忽然天空阴霾密布,秋雨潇潇而下。远处传来呦呦鹿鸣,隐隐约约;近边响起唧虫声,断断续续。”当此之时,建礼门院即将到寂光院,此景徒增凄苦而已。 或海波漾漾,浮云缥缈,钓舟上下,平维盛将要投海。或月色流银,疏星数点,小宰相投海了。总之东国、西国、南海、北陆,无一景色欢忭。 蔡东藩在其小说总爱在战争之隙,写上一些风景的闲笔,并自夸一番,说自己写得好,我想这也是明清小说点评的套路和传统,认为风景是美的,气氛自然也是愉快的。一哀一乐,两国审美差得远呢。 ⑥日本人明明读得懂中国古典,我却好奇为什么那么多故事都走样了?苏武、荆轲等等都变了模样。若是刻意改编,那么白居易的诗歌却又原封原样? ⑦人名比《左传》复杂太多。外国小说都有这个特点。但日本小说本不该如此,我想应该是刻意模仿中国古典的,比如《左传》,屋岛之战,平家撤退,兵士攀船,手肘砍断,海水朱红,显然是模仿《左传》邲之战。六波罗入道前太政大臣平朝臣清盛公、妙音殿内大臣藤原师长卿,诸如此类的名号,读者哪能不晕厥? ⑧翻译问题。书中那么多骈句,初读可喜可亲,但是读多了,令人生厌。是原本如此,还是译者拽文?可惜我不懂日语。

《平家物语》读后感(三):《平家物语》杂感

今日阅完《平家物语》(以下简称《平家》),附记如下杂感:

因为《平家》卷首“祇园精舍”之幽寂,想读《平家》之日已经甚久,因此期望也十分之高。在忙完一时之俗务之后便是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阅,但是随着阅读进度的推进,期望之情逐渐下降,趋于平缓。

必须说明,此并非出于翻译之故,郑清茂先生之翻译十分优秀,注释详实,可指摘之处甚少,笔者所针对仅《平家》之行文内容。

作为日本文学史上十分著名且具有深远影响的军记小说,其文学地位、文学造诣理应自不待言,仔细探究,可见其中包含了对平氏一门的兴盛衰亡、对源平合战的攻防成败不遗余力的抒写,通篇贯穿了各类和汉典故、佛家言语、和汉诗文、怪力乱神。通读本书,即可大致了解源平合战之始末(自然,其作为文学作品而非史书,中有不合史实之处),亦可感悟平氏家族的衰亡悲剧。在笔者看来,可将《平家》视为《三国演义》与《红楼梦》的结合。(虽然后二书之出世在《平家》之后)

但是本书读时有些“不快”之处,需要指出:

作为中国人读此日本古典文学作品,若对日本古代名人、典故不甚了解,读起来会觉得十分生疏甚至倍感困惑,加之本书中人名前缀之多,如“入道相国四男头中将重衡”(平重衡)、“妙音院殿内大臣藤原师长卿”(藤原师长);名字相似之甚,如平清盛、平家盛、平经盛、平重盛、平基盛、平宗盛、平知盛(不胜枚举)......此些因素会使得在阅读《平家》的流畅度上不及阅读本国之小说。

本书在描写战争之事、各类英雄之英姿上不余笔墨,或可与《三国演义》一比,但是在各类攻防策略、兵家谋划上显得逊色于《三国》。

本书同时展现平氏一门的败亡,前七章述平清盛尚且在世时平氏家族的隆盛,后六章即写平氏的灭亡,在笔者看来,若需展示一个家族的兴亡悲剧,尤其需要反衬,即在前盛言其家族隆盛之景、庞大之势,在后言其家族凋亡、人口零落、生死各命之悲,本书是按照此体例而写,但是较《红楼梦》而言稍欠火候,无论是“兴”抑或是“亡”,似乎点到即止,在笔者看来,若仅是将家族兴隆之景再刻画深入一些,给予更多笔墨描写,都会更能凸显败亡的悲剧。在本书中,可以常见故事中人“沾湿衣袖”、“潸然”、“泪眼”、“泪如雨下”,似乎欲以此烘托情节悲惨,但未免过于平淡,反而不起效果。

本书还有一大特色,即是通篇充满佛教色彩,本书的旨趣也是想要体现人事诸行无常。此是《平家》的特色,却又是双刃剑,因为通篇佛教文论,使得各类佛教用语充溢眼前,不甚了解者必须时加翻查页下注释,即使是看过注释之后也不一定就可明晰,又是造成阅读之窒碍。

不过即是作为总体感悟《平家》,此中细枝末节亦不必深究,能够受全书“无常”氛围的浸染就已至善。

以上点出的“不快”冲淡了我阅读时的干劲儿,但是并未完全消磨掉性质,读至文末安德天皇与二位殿投海自尽,二位殿宽慰道:“海浪之下亦有皇都。”时,笔者全身仿若穿雷,二位殿此句虽然不起眼,但是可谓将平家整个的悲剧烘托到极致。犹记得二一年春季上日本古代史课,老师讲述平家败亡,亦引用了此段(不过翻译不同,为“波涛之下亦有帝都。”),当时看见,震撼不已,甚至热泪盈眶,现虽时隔一年,但依旧冲击人心。

作者能够通晓源平故事,文章叙述依照时间而下,线索明晰,读者阅之亦能顺势随之。讲好一个故事已然不易,讲好历史故事更甚!此外,文辞该平实之时平时,该优雅之时亦不含糊,读文中诗句,古色古香而回味悠永。(自然也有郑清茂先生的功劳!)

同时,最让读者感佩的是作者较为熟稔地运用各类佛家言语、和汉典故与神话,全书醇厚意境,实源于此。虽读毕佛语依旧不甚明白,但每每读至都警醒内心。

读完《平家》,虽无读前那般的期待,但是也是难得的体验,此次粗读,不太细致,多有忽略,若有时间,需再仔细翻阅,以求甚解。

2022.4.26凌晨12点半写下该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