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读后感100字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读后感100字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是一本由[美]欧文·斯通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页数:5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读后感(一):人终有一死,而艺术永生

米开朗基罗说创作于他是阿尔卑斯山上呼啸而来的北风,是一种折磨:失败会觉得痛苦,成功是一种狂喜;所以他强迫自己极尽完美。他也明白达芬奇的话,“要给后人留有余裕”,可他所秉持的艺术创作的原则又让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一点。自我学生时期了解米神一来,最吸引我的就是他身上接近自虐的苦行僧气质,也因此,“痛苦与狂喜”这个名字在第一时间便抓住了我的眼球。“痛苦与狂喜”,名字取得真的好好!不枉欧文·斯通做了六年研究和资料搜集才写下这本传记小说。从基尔兰达约的画室到美第奇家族的雕刻花园,从佛罗伦萨到罗马,米神的这一生都在创作的纠结与喜悦中度过;从酒神到圣殇、从大卫到西斯廷,最终汇于圣彼得大教堂灿烂辉煌的穹顶,他的躯体归于尘土,他的灵魂升入天堂。人总有一死,可艺术是永恒的。米开朗基罗不在了,可属于他的罗马还在;他的创作思想、他的人生理念,皆通过他的作品获得了永生。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读后感(二):独爱石头的人

对有些人来说,石头是死的。

他们会说“石头般坚硬”“石头般冰冷”。可是对他来说,石头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敲打他们是多么富有节奏,它们很容易加工,会跟你合作,它们温暖、坚韧、五彩斑斓、生机勃勃。他爱石头。

看到这里,被这个爱石头的人完全迷住了呢。

“石头早已向他呼唤,完完全全地交出自己。米开朗基罗抓起工具向石头发起猛烈的进攻,在石头里寻求着手肘、大腿、胸脯、胯下、膝盖。

沉睡了半个世纪的白色的晶体向他的每一次抚摸——从细微的加工到强有力的敲击——坦露着自己。

他的锤子急速向上移动,从脚踝到膝盖、到大腿,一刻不停。

他感觉自己体内有一百个人的力气,使也使不完。”

坚守自己梦想的人才最可爱,他已经和石头彻底融为一体,正如他所说:

“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读后感(三):和平常人没什么分别的大师

读这套书的上册时,我就很庆幸,终于在梵高之外,有了另一位艺术家被欧文斯通用他颇有个性的传记笔法写了出来。也不知道为啥用了这么多年,才出米开朗基罗的这套。大家看梵高那么多年,不腻歪么?哎,不过出版社也都是买卖,追捧明星的做法也可以理解吧。

看完这套书,我反倒觉得米开朗基罗变得亲切起来,他不再是那个长得不好看的文艺复兴三杰,也不再是大家嗤笑的同性恋,他比这些片面的解释要丰富得多。他也不过是个人,他并不是神。尽管他的作品鬼斧神工,但那也都是他通过努力,通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和苦苦思索创造出来的。由此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就像个老农民似的,先去采石场选好的石料,然后跟在运石头的车子后边把石头运回家。开始雕刻,就如同老农民开始播种,开始浇水施肥除草松土一般,用辛苦与等待换来了秋天的好收成。

书里还写到他在《大卫》成功以后,为声名所累,被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但他也都承担了下来,他就是这样一种性格吧?我不知道这是那个年代人的普遍性格,还是米开朗基罗自己就这个样子。不过我看看周围的人,确实也有不少是这样的。那索性就不去考虑那么多政治啊经济的因素,就把米大叔当成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接受下来。而一旦他接受了任务,就能完成的很完美。

因为艺术就是他耕耘的土地,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刻,他都在守望着丰收。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读后感(四):痛苦与狂喜

“上帝分开洪水与大地,米开朗基罗分开黑暗与光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人生,注定是个传奇,他的语言和思想,用不可毁灭的,坚硬的洁白的大理石铭刻下来了。他的传奇命运,似乎从走进基尔兰达约的画室那一刻起便被注定了,如果上帝也注定他是个非凡的人,那么也带给了他许多幸运:他遇到了洛伦佐·德·美帝奇和著名雕刻大师贝托尔多。可是上天又是公平的,在带给人们狂喜的时候,又会搀杂一些极度的痛苦:洛伦佐和贝托尔多这两位视米开朗基罗如儿子一样的老师不久离世。从这以后米开朗基罗开始坦然的面对生活,工作,艺术和世间的任何事物。他的一生没有子女,而大卫,酒神,圣殇,摩西,圣家族,农牧神,半人马战斗,小爱神,垂死的奴隶,西斯廷圆顶,圣母与圣婴,圣彼得大教堂……就是他的孩子。艺术便是他生命的支柱,为了在雕塑中展现人体之美,他曾冒着上绞刑架的风险,午夜时分溜进圣灵医院,点上一支蜡烛解剖尸体。因为艺术,他有朋友,也有敌人;他有学徒,也有老师。他可以坦然面对一切,甚至死亡;他的死亡,并不像同时代的列奥那多·达·芬奇被数项道德指控包围,最终客死他乡,而是在教皇的祝福声中,安详的远离了尘世。

出于对艺术的尊敬,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工作,他说:“我的自尊心不允许一丁点的瑕疵。”

“罗马永远属于米开朗基罗,正如它属于凯撒和君士坦丁一样。”米开朗基罗·迪·里奥纳多尔·博纳罗蒂·西莫尼,一位永远不朽的大师,一个画家,建筑家,雕塑家,浇铸师。一个改变世界的勤奋的天才。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读后感(五):《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米开朗基罗2 笔记

在他手下所有的神都走下神坛,进入人间,赋予不同的人性。一系列圣母与圣婴相关的雕刻或绘画都体现了伟大而那么普通的母性之爱;酒神是对人淫逸狂欢人性的另一赋予,大卫雕像赋予了人类力量,《创世纪》赋予了一切力量可能的开始,《最后的审判》最后的落脚点在于人的自我审判;他手下所有的神都让人重新有了力量,或者这也是神的初衷~~

《痛苦与狂喜-众神之巅》米开朗基罗2

如今的他只明确了一点,即:他的大卫要是他所重新发现的大卫。他要利用这个机会创造出男性躯体-世间各种形状的典型和精华之集合——全部的诗意/美感/神秘和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

他的大卫要体现洛伦佐·德·美第奇为之战斗过的/柏拉图学院曾经认为人类真正的遗产的一切东西:他的大卫布什一个有罪的渺小的生命,活着不过为了来世的解脱;他是一个光辉的创造,能投体现出美/力量/勇气/智慧和对自己的同类的信心;他有头脑/有意志/有内在的毅力来创建一个充满人的创造力和智慧的世界。他的大卫要成为阿波罗,但是一定程度上还要超过他;要成为赫拉克勒斯,但一定程度上还要超过他;要成为亚当,但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超过他;要成为世界上曾出现过的达到至善境地的人,要在一个理性的/人性的世界中发挥作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