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平等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不平等经济学》读后感1000字

《不平等经济学》是一本由【法】托马斯•皮凯蒂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01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平等经济学》读后感(一):不平等与再分配问题,历来是政治冲突的核心

《不平等经济学》开宗明义就指出,传统政坛的中心冲突,在于左右两种立场在不平等与再分配问题上的对立。

右派自由立场认为只有依靠市场力量,才能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政府应该尽可能少的干预。而左派立场认为政府再分配行为应该渗透到生产中,一来避免利润被资本的持有者所占有,二来推翻雇员之间的不平等。

皮凯蒂写这本《不平等经济学》,对催生不平等问题的社会与经济机制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创建一种更加公正、有效的再分配机制。

皮凯蒂提出了再分配的工具,而且认为再分配工具与再分配幅度要区别讨论,同时,他认为劳动收入不平等会成为当代不平等的核心问题。

此书与《21世纪资本论》相比,简洁明了,也能概览皮凯蒂的基本经济思想,不会产生“看不完”、“看不懂‘的恐惧。启发颇多。

《不平等经济学》读后感(二):一本真正理解不平等的经济学著作

如果要在2014年中选一本关注度和知名度最高的经济学著作,毫无疑问是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在这本《21世纪资本论》中,作者对自18世纪工业革命至今的财富分配数据进行了比较详细地分析,认为不加制约的资本主义导致了财富不平等的加剧,自由市场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因此作者建议通过民主制度制约资本主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财富不平等现象。

跟厚重的《21世纪资本论》相比,这本《不平等经济学》无疑是袖珍的多。篇幅小并不意味着这本书不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更能体现出皮凯蒂对于经济学研究的独到之处。这本书已经是第七版的译本了。从1997年首次出版后,作者一直在修改和完善这本书,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作者的精心撰写之作。

不平等和再分配问题是经济学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政治冲突的核心问题。在这本中,作者从不平等的衡量及其演变、劳资不平等、劳动收入不平等和再分配工具这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地研究这个问题。在第1章《不平等的衡量及其演变》中,作者从收入的不同类型入手,到不平等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工资的不平等、收入的不平等及时空的不平等等问题。在第2章《劳资不平等》中,作者对劳资不平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总收入中资本占比”一节属于静态,“资本分配之动态”一节属于动态。在 第3章《劳动收入不平等》中,第1节探讨了工资不平等与人力资本不平等问题,第2节探讨了工资不平等之社会决定因素,在这里作者不仅分析了工资构成中的工会角色、雇主的独家收购权 ,还将效率工资与公正工资进行了区分阐述。在第四章《再分配工具》中,作者将再分配从纯粹再分配和有效再分配这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作为法国的经济学家,皮凯蒂当然重点关注的是法国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间,基尼系数之高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不平等现象也是非常严重,面临着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也是比较紧迫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皮凯蒂的这本《不平等经济学》还是值得借鉴阅读的。

《不平等经济学》读后感(三):从不平等看经济

托马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让许多经济学小白明白了世界上除了曼昆还有另外一位还可以拿出来装逼的经济学家。然而,这位撰写出的著作可能已经取代《思考,快与慢》成为另一种风尚的时候,有些人或许还没有知道他原来还有着一些前奏已经被忘却了,而更多关注了他的巅峰时候的模样。是的,这一本被称之为《21世纪资本论》前传的《不平等经济学》同样是一本足以让不懂经济学的人拿出来摆放在桌面上,然后对着朋友说着里边的林林总总。

可以谈论的并不少,至少“不平等”这三个字就足够讲述了。近些年来,不平等与幸福等话题被不断谈论,夹杂期间的还有正义自由等更为宏大的命题。在托马斯的这本《不平等经济学》中,作者分了四部分来探讨不平等以及如何尽可能在再分配的支配下缩小不平等,减缓如此可能带来的矛盾。在这本书中,劳资不平等以及劳动收入不平等是讨论的重点,而在再分配则着重探讨税收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虽然这是一本首版出版于1997年的书籍,当下看来却不失为看到另一种对社会的预言。

不平等并不止于一个经济学的名词,同样也是很多领域中常见的问题,在社会学中更为被重视。不平等除了阶层的资源分别,工资收入,税收差异等,还有着社会稳定以及社会抗拒的问题。在当下中国,所谓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没有独立的工会组织,而在去年,某为工人维权组织却被认定为是境外扶持的反动势力。独立的工会组织是在市场引导下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保护弱势员工群体权益的重要的组织,而他们所获得的垄断的权力在某一种程度上是缩小社会各阶层的不平等距离的重要力量。

政府的力量同样是一种缩小不平等差距的力量。行政力量在某种程度是为了保持国家的安稳而介入市场领域,同时也是引导外来资金流入和周转的保证力量。在经济实力或者资源差异之间的国家的资金的流转会导致某些国家或者民族与另一些有优势的国家的不平等拉开,在这个时候,行政力量不仅仅是一种牵线人的存在,也是一种抗拒的力量。而面对国内的力量,在面对国内的薪资结构的时候,诸如中国这样的国家,通过强制控制最低薪资,控制社会保险购买,税收转移等方式来保证不平等的距离的拉开。然而,效果是否是最好的呢?也许在中国,我们需要问另一个问题,按劳分配底下的分配是否本身就是基于一种公平或者拉小差距的方式呢?而基于如此基本分配的再分配又是否真的能够保证再分配底下的公平呢?

《不平等经济学》并未能真的能够把不平等解决,或许,有些人会想要回到苏式的平均社会主义,也许就没有了不平等,然而,真的如此吗?或许,我们需要再翻一次这本书,然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平等经济学》读后感(四):关于不平等的经济学思考

关于不平等的经济学思考

评《不平等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市场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增长,更长远一些还有社会福祉的进步。通常来说,经济学更注重效率和发展,而在考虑公平和正义稍有欠缺。不平等涉及到社会和政治问题,用经济学来解释不平等,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不错的尝试。这种尝试需要用经济学的知识,同时关联政治学和社会学的逻辑原理知识来探讨,《不平等经济学》追述了不平等的产生及其演变,按经济学的逻辑将不平等分为劳资不平等和劳动收入不平等,并希望利用再分配工具改善不平等现象,可以说是对“不平等”现象的一个经济解释,以及对于解决不平等问题的一次理论探讨。

在关于公平、正义上的经典著作中,智者把社会和文明的进步定义为“不公平、不正义现象的减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不公平应该是市场经济调配有限资源后产生的必然结果,并不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者说明。当然,利用现有经济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以及从现有的不平等现象进行社会分析,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作者也坦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不平等产生的经济原因,诸如书中提及的劳资不平等和劳动收入不平等,并从经济发展的要素关系中解剖其中的内在关系,有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不平等的经济现象。在很多经济学著作中亦提到的生产函数、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指标统计方法中,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是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它们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相互替代的弹性,影响到经济收入后对于劳动力和资本的补偿(这里不能说是完全决定的),劳资关系的角力、政府干预的程度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劳资不平等。对于劳动收入不平等,或者说是具体的劳动力所应该得到的薪酬(工资)也是同样由很多因素决定,包括劳动者个人素质(学历、经验、体力等)、所从事岗位的性质、社会需求影响等等。在了解不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不平等现象进行调整。

再分配的方案同样需要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等的支持。一般来说,企业收入支付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之后,可能还有一部分要进入再分配,这体现出企业内部对于劳资关系的一种调整。政府通过税收等措施对于资本和劳动者进行的转移支付,属于企业外的再支付,能进一步调和不平等。我们可以从逻辑上为再分配发挥的积极作用点赞,但事实上这种再分配并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否则怎么会有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遑论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还是真正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不平等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一定意义上推动着人类的发展,造成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平等。在人类内部营造的平等氛围可能是徒劳的,即使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依然还会有很多先决条件影响到机会的获得。经济学不能包容万象,但用经济学去解释一些社会现象,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2016-2-18

《不平等经济学》读后感(五):翻译得真烂,想打人

对书的内容不做评论,我只说翻译的问题。翻译质量已经让我出离愤怒了!我不懂法语,对照了下英文版,发现区区几页的前言就错误百出(当然,我的结论是建立在英文版没有错误的前提下的,原作是用法语写的,英文版由哈弗大学的Arthur Goldhammer翻译,这位译者在美国多次获得翻译法语作品的奖项),举三个例子:

1.前言第四段开头的这句话:“这种‘左右冲突’,首先体现为政府再分配行为的具体形式和机会之间的不协调,这是因为对催生不平等的经济与社会机制进行了矛盾的分析,而未必是因为社会公正的矛盾原则。”

这句话读起来让人想自杀,什么是“矛盾的分析”,什么是“矛盾的原则”?但看过英文版后想杀人,英文版里这句话是这样的“This left-right conflict shows that disagreements about the concrete form and desirability of redistributive policy are not necessarily due to contradictory principles of social justice but rather to contradictory analyse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mechanisms that produce inequality.”

英文版很好理解,大概的意思是,这种“左右冲突”体现的是分析过程的不同(矛盾),而不是原则的不同(矛盾)。

2.还是这一段里面,有这么一个句话:“社会公正的现代理论已经以‘最大化原则’的形式对这个概念加以表述。据此,一个公正社会应该通过社会制度将机会最大化并提供最低的生活条件。”而英文版对应的是“Modern theories of social justice have expressed this idea in the form of a “maximi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which a just society ought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opportunities and conditions available within the social system.”

显然,中文译者把“现代的社会公正理论”翻成了“社会公正的现代理论”,如果说这种错误微不足道的话,下面这个就严重的多了。中文译者把 “maximin” principle 翻成了“最大化原则”,“maximin”这一术语我也不知该怎么翻,这是“maximize”和“minimum”两个单词的缩写,一个是最大,一个是最小,但翻成“最大化”明显不妥。如果说这还只是对一个术语的翻译有问题的话,对这个术语的解释也大错特错就说明中文译者是多么不负责任了,这一点大家可根据我的摘录自行对比。

3.前言第六段这句话:“前者适应的是按照帕累托理论市场平衡有效的情况”,英文版中对应的是“Pure redistribution occurs when the market equilibrium is ‘Pareto efficient’,”,其中“Pure redistribution ”就是中文译言中的“前者”。我想任何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句英文“when the market equilibrium is ‘Pareto efficient’”该怎么翻吧(当市场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的),竟然被人翻译成“按照帕累托理论市场平衡有效的情况”,虽然中文译者是直接从法文翻译的,难道法语里面就没有“市场均衡”、“帕累托有效”对应的术语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