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是一本由[美]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读后感(一):仅仅是肤色吗?

编辑问我对这本书有没有兴趣。我看到简介里有普利策奖几个字,就说:有!对这个奖的好感来自两本书:《鼠族》––至今仍是我读过的非虚构类漫画中最好的一本,另一本《天空的另一半》。果然不失望,可读性非常强,此外论证充分,论据详实。在流畅性和深刻性之间有着完美的平衡,可以说是精英写作的典范。也回答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为什么像特朗普这样的人会当上美国总统?虽然将美国的种族问题和种姓制度放在一起研究不是新的研究课题,但我确实是第一次接触。从最初的诧异渐渐转为认同。对白人至上主义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好多以前观察到的现象也更能理解了,比如去黄石公园宿营、去各个公园徒步,遇到的多半是浅色人种。在有些海滩和州立公园的聚会遇到的多半是深色人种。还有好多在托利莫里森书中读到的细节都更能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最近的事件写到了2016年的大选和2018年的恐怖袭击,这是一本联接了历史和现实的书。虽然主题是美国的种族问题,但将肤色置换成任何一个人类外在特征比如性别、民族、人种,书中的观察和分析依然有效。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读后感(二):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1/02/08/%e7%be%8e%e5%9b%bd%e4%b8%8d%e5%b9%b3%e7%ad%89%e7%9a%84%e8%b5%b7%e6%ba%90/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美] 伊莎贝尔·威尔克森 / 姚向辉、顾冰珂 /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21-1

子扉我 2021年早冬 季风异次元空间三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21年2月9日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读后感(三):从美国种姓制度可以理解当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种姓: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一书探讨了美国的种姓制度,提出了一些相当尖锐的观点。

种姓制度本身更知名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但是作者的观点是美国也存在存续时间非常久的种姓制度,即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她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被允许取得的成就。 这一种姓制度并没有因为法律上去除不平等而消失。相反,种姓制度依然在美国社会中影响着各个种族之间的相处。

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种姓制度对当今美国社会的影响, 我认为这些探讨对于理解当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很有帮助。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支配种姓发现自己落后于被视为天生劣等的那些人之后,就有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存在性危机。 一个低种姓的人上升,就要有一个高种姓人的社会地位下降,因此实际感觉就像是降级,而高种姓者如果受到所属种姓天生优越的蛊惑,他的自然反应就是将低种姓者视为对自身存在的威胁。这是“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的心理,但我觉得也是美国对待中国崛起不满的根源——不从自身身上找原因,而想掐灭崛起的落后国家。

另一点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书中提到在狼群的结构中等级结构最底层的欧米伽狼对于狼群至关重要,欧米伽狼是群体中的受气包,扮演着类似于宫廷小丑的角色。狼群会将因紧张局势作产生的负面情绪,发泄到欧米伽狼身上。 然而,假使一个狼群失去了欧米伽狼,就会进入长时间的哀悼,整个狼群停止狩猎,就那么躺着,看上去惨兮兮的。 这可以用于解释美国的种姓制度,但又何尝不能用来理解现在民主国家对于中国的态度——把气都往一个地方撒。

除了美国对中国的这些态度,我觉得也要警惕我们自身的“幸灾乐祸”,甚至是本国的“地域黑”。就像罗翔老师在《圆圈正义》一书中所说“大刀砍向同胞的第一步是对异族的仇恨”,对美国枪杀案的冷嘲热讽和拍手称快会是仇恨的起点,继而“把本国人分为富人,穷人,本地人,外地人,城里人,乡下人,任何一个小群体又会形成一种新的同仇敌忾”。这样的心态永不可取,只会滋养丑恶。

我不认为中国有种姓制度,也希望永不要有。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读后感(四):那些视而不见的事物

“来到美国之前,没有人是白人”。当人类意识到了肤色的不同时,是否就意味着不平等的发生?显然没有人会同意这个观点。所有的不平等,都是一种制度的延伸。普利策奖得主伊莎贝尔·威尔克森在《美国不平等的起源》这本书中,将这种不平等称之为种姓制度,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种族问题。“用可遗传的身体特征来区分内在能力和群体价值,这大概是一个文化能设计出的管理和维持种姓制度的最聪明的办法了。”可是这种办法是如何得到了合法的存在呢?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威尔克森说她一直在探索种姓制度的起源是什么?书里提到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对比,“到2022年,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时间才会超过奴隶制在这片土地上存大的时间。”尽管关于奴隶制、种族歧视等作为“圈外人”的我们也时常有所耳闻,但看完《美国不平等的起源》后发现,我们以前听闻的始终还是太少。有些记忆需要有人不停的去记录去提醒,我们才会想起来曾有那么多可怕的事情真实发生过,也许还会继续发生。甚至也能更好的理解近期美国大选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冲突。书中甚至提到了前两次的美国总统选举,种姓制度一直在影响着美国社会的运行。更可怕的是一切似乎并没有好转起来,支配种姓与底层种姓之间不平等的冲突贯穿本书的始末。

提起种姓制度,威尔克森并非只停留在她所处的美国环境,同时还将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纳粹德国实行的种族制度与之进行对比,寻找他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这种横向的比较,让人更加容易理解种姓制度的不可思议。只是可惜书中关于种姓制度带来的个体遭遇事例多过于更深入的制度探讨,对于作者自身想探讨的“起源”问题就缺少了更多理论分析的支撑。也许正因为作者的目标不是为了解决这个古老的问题(再说又有谁能解决呢!),“而是想让人们了解它的历史、它的后果和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才通过本书丰厚的案例,将那些种姓制度带来的伤害呈现出来。也只有通过这些种姓制度下的个人历史,才能更深层的去思考背后的起源。

威尔克森将种姓制度比喻成“古老而顽固的病毒”,对于治好这个病毒并没有乐观的期盼,但要表达希望,保持远见和警惕,尽量管控与预测它。就如塔那西斯·科茨在《在世界与我之间》也写道,“你必须努力去真正记住这段历史,记住它的所有细节、错误与人性。”因为种姓制度的影响,此类题材也成了他们写作使命的一部分。

但是需要去记住,并探索这种不平等起源的远不止身处其中的他们。我们只有一起认识历史,记住这些确实发生过的错误,才能保持警惕任何“种姓制度”的产生。就像警惕古老的病毒一样,保持清醒,毕竟那些视而不见的事物很容易带来灾难或是毁灭。

《美国不平等的起源》读后感(五):起源和因果

今天上午和理科男一起去 home depot 配油漆。人挺多,我们在油漆站的 order 窗口排队。后来又来了个绿色T恤的白人男子,排在我们后面。

轮到我们,给一个白人男职员看了之前油漆的标签,要配一桶新的同款,1加仑。职员说10-15分钟后来拿。我们就在 home depot 里各种闲逛,从厨房到绿植,顺便买了一支洗手液。

到时间,回到油漆站的取件窗口,做好的油漆会摆在那里。我们的油漆还没出来,就在附近站着,之前排在我们后面的绿色T恤男也慢慢踱了回来,地方狭小,我们这样明明陌生但似乎有那么一点点熟悉地一起站在附近,眼睛各自望着别的地方。

等了近10分钟,绿色T恤男的油漆好了,拎着走了。又等了5分钟,理科男上去询问我们的油漆,被告知漏单了,还没开始准备。一个白人女职员向我们致歉,立刻着手准备,我们看着她一步一步操作,3分钟后拿到了油漆,付钱,出门。

虽然等的时间长,有点无聊,但我们都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而这本书的作者,在看了她的大作之后,让我觉得,她会把这个事件归因为对有色人种的歧视。

歧视这个事情很难定义。比如我们这个油漆事件,是因为白人职员对我们两个亚洲面孔的歧视而故意漏单吗?有可能。是因为白人职员无意识的歧视导致的不重视和工作疏忽吗?有可能。纯粹就是巧合漏了我们的单吗?也有可能。但实际原因,我并不知道。

按理说歧视这个事情,按照受众的 perception,“我感到了歧视”,来定义,是可以的。也很难跟一个觉得自己被歧视的人说,“其实你太敏感了”。这话多少有点说不出口,又有点政治不正确。

可是,有必要把类似的事件都归因到歧视吗?并且写在一本严肃、让大众觉得是严谨论述的书里吗?我觉得真没有必要。

这本书的名字很鸡贼,因为写了非常多和现在的实际情况不符的例子,比如奴隶制下的残酷鞭刑虐待甚至私刑处死,作者用了“起源”二字。但其实,她又夹带了很多私话,讲自己这些年遇到的一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例子,然而这些例子读来,多少都和这个油漆事件有点相似。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遇到这样的事件,向亲朋好友甚至上网发帖吐槽,都可以理解。可是,作为一个记者,在写作的时候,在陈述以往奴隶制的残酷的 facts 的同时,夹带着自己的这些无从证实的 perception 和 opinions,是对内容的不负责任。鼓励少数族群什么都往歧视上面靠,听来顺耳,受人追捧,可以卖书,但是对于族群的长远利益来说,是人血馒头。

我在这本书里也了解不少以前不知道的事,比如德国二战时对美国奴隶制度的借鉴,比如好莱坞电影故意丑化黑人形象美化奴隶主和主仆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赞同这个族群之前受到非常不公平的待遇,现在也继续承受着以前的遗祸。可是,沉浸在这遗祸之中,把什么都归咎于此,不肯走出来,那就只能一直呆在原地。我们作为“外族人”,很难去说教。而作者这个有学历有见识有地位的本族人,实在是没有担负起应该的责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