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生的读书计划》的读后感大全

《一生的读书计划》的读后感大全

《一生的读书计划》是一本由(美国)克里夫顿•费迪曼 / (美国)约翰•S. 梅杰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一):一副地图,详尽但远非尽善

这本书更像是一副文学界的地图,正文里133个作者外加附录的一百个基本覆盖了所有耳熟能详的人。但对初来乍到的读者,这份地图并不够友好,一千字左右泛泛的介绍并不能对所有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有更好地了解,更不用说费迪南傲慢的语调和梅杰对外语文学的偏见。不过参照这份指南地图,你大概不会错过所有重要的景点,至于地图上的景点介绍又有谁会记得呢。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二):《一生的读书计划》:可当“菜谱”来读的一本书

《一生的读书计划》这本书相当于一个厨师行业的“菜鸟”被师傅领进菜场,见识了琳琅满目的各类原材料,知道了标识这种烹饪材料的名字,形状,颜色,至于“菜鸟”自己究竟能将这些烹饪材料做成什么样子、口味的菜肴,只有他们自己亲手体验才知道,所以《一生的读书计划》这本书对想进行阅读的人来说就相当于一本引领“菜谱”吧。

这本书被年轻人当成象智慧一样的朋友,显然是力有不及的,将之推荐给中考、高考的学生,当成能够在短期内增加作文分数的“快餐”则更是不明智的。我们应该对《一生的读书计划》做这样的介绍:本书对提到的某些书的简短介绍只是个人观点,有些是中肯的;有些是主观的、不很成熟的;有些甚至是片面、带有偏见的。

这只是作者克里夫顿•费迪曼(1904—1999)和约翰 • S梅杰想要推荐的读书书目,不是唯一的对这些书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生的读书计划》读后感(三):梳理了一遍那些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价值的书

首先,这本书,我很喜欢,帮助我梳理了那些文学发展历程中有价值的书,其次,作者很会写,很容易就勾起你的阅读兴趣。因为这本书是以美国人的视角而写成的,让我有写一本以中国人为视角的相同主题的书的冲动。

个人对哲学、史诗等感兴趣。

①慧能《六祖坛经》

——将教义、经文、欲望与杂念彻底抛弃,寻求与天地的融合,期待一种顿悟境界的来临。

(才发现在我国,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是没有史诗的;或许《诗经》《楚辞》担当的是就是我国史诗的作用)

①荷马的《奥赛德》

——伟大的人类在面对似乎被注定的命运所主宰的世界时智慧所带来的可能性

②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人类到底是自由的,还是受到束缚的?假设智慧是悲剧之源,那么智慧在何种程度上有益于人类?

③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希腊的失败;伟大的悲剧

④拔弥《罗摩衍那》

——融合了罗曼蒂克的忠贞爱情、战争、历险、力量巨大的善恶势力

⑤菲尔多西《王书》

——面对强势的伊斯兰文化,菲尔多西回顾伊斯兰之前波斯的辉煌历史

①紫式部《源氏物语》

——我们所热爱的世界是由欲望联系到一起的一种幻觉

②劳伦斯·斯特恩《项狄传》

——充满了回溯、转折和转弯,反映了人类思想和记忆随意、交叉、富于联系的特点

③萨克雷《名利场》

——男人总是和好女人结婚,在背地里喜欢坏女人;女人因为知道自己有生育下一代的责任,所以经常成为道德的坚决拥护者,但心底却倾慕放荡的魅力

④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

——在米德尔马契这个充满了"喧嚣"与"骚动"的地方,当地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⑤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带着对人类的厌恶,描述了理想生活和灰色现实的对立

⑥易卜生《戏剧选集》

——他的作品为19世纪的中产阶级开辟了一条路,让他们摆脱了虚伪的“善”和所谓的“理想主义”

⑦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描述了工业化之前的美国,充满了暴力、谋杀、仇恨、贪欲和危险

⑧康拉德《诺斯特罗莫》

——康拉德认为,人生是一场梦,他却在这场梦中寻找安全感。

⑨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追求的是用艺术的方式表现“时间的形态”,说明“时间的形态”究竟是什么。现实总是避开我们,生命呈现碎片化的状态令人感到困惑、悲伤。(也许,我们相信唯物主义,但却又对唯心主义十分着迷。)

⑩托马斯·曼《魔山》

——用对话、象征、想象、梦幻、争辩、哲学思索等方式,将西方世界的精神碎片统合起来。

⑪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

——“世界就是一个梦”

这些书都列入我“我想读”的名录。当然,这些书我是否能真正读下去,一切还未知。

——菲茨杰拉德的译作《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对应于原作《欧玛尔·海亚姆》),实际上就是巴勒斯坦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所批评的“东方主义”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东方主义”即利用文学和艺术去创造一种浪漫的、奇异的,但从根本上讲是虚假的亚洲文化的表象,这种表象使欧洲人对亚洲充满幻想,令他们忘了在亚洲的人们也一样经历着生存和死亡,繁荣和衰败。

——我发现一些书虽然很有名,但不一定适合中国人阅读,因为有些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英语文学的发展很重要,或者是创造了新的英语文学技巧,或者是对英语语言很重要,这些在翻译后中国人都是很难GET到的。

——有些书的中心观点或者阐释的哲学观点,我已经在中国古典文学或者发展历程中get到,某部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在我眼中,只是拾人牙慧罢了,没有读的必要。

——无法体验英文诗歌的美。

——现在,还不能get到喜剧文学。

——更是无法理解宗教相关的文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