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汪曾祺精选集读后感100字

汪曾祺精选集读后感100字

《汪曾祺精选集》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汪曾祺精选集》读后感(一):汪曾祺《复仇》短评

几年前买的书,到现在才拿出来仔细翻看。 第一篇《复仇》就让我印象深刻,这篇是汪曾祺早期的作品,但已经具有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同时也饱含强烈的意识流痕迹。初读时有些难懂,需要细细斟酌字句,我还是不太擅长读意识流的作品。 名为复仇,实为释怀。汪曾祺笔下的复仇者是一个纯粹的忠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人,起初练剑只是因为母亲对他日日夜夜的忠告,只是为了替父亲报仇,剑,只是他复仇的工具,后来“他归降于他的剑了,宝剑有一种夺人的魅力,她逼出青年人应有的爱情。”年青人真正爱上了习武。 年青人一生不断追寻的不仅是仇人,更是哈姆雷特式的探寻内心,寻找自己内心的解脱。他挥动斧凿,是在敲打自己的心,他放下了仇恨,也放过了自己。 虽然只是一篇带有散文风格的短篇小说,篇幅不长,但剧情设置的很精妙,年青人借宿在由一位头陀靠一个人的力量修缮起来的借过路人歇脚的废庙里,这位头陀竟就是他追寻已久的仇人,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虽是汪曾祺早期作品,但用词特点已经颇有京派作家传统的风格,简洁含蓄,通达自然。

《汪曾祺精选集》读后感(二):汪曾祺《小学校的钟声》

第一遍读下来颇有些不知所云,只觉得文字精妙的很,暂且摘抄些句子在此,待多读几遍以后再编辑评论。

摘抄:

小学校里的欢声和校园里的花都融解在静沉沉的夜气里。那种声音实在可见可触。可以供诸瓶几,一簇,又一簇。

韵律和生命合成一体,如钟声。我活在钟声里,钟声同时在我生命里。

19岁的生日热热闹闹地过了,可爱得像一种不成熟的文体,到处是希望。

我们像一个个音符走进谱子里去。

下课钟一敲,大家噪得那么野,像一簇花突然一齐开放了。第一次栖来这个园里的树上的鸟吓的不加思索地便鼓翅飞了,看别人都不动,才又飞回来,歪着脑袋向下面端详。

一支鹭鸶用青色的脚试量水里的太阳。

冷冷的是宝塔檐角的铃声在风里摇。

风琴的声音属于一种过去的声音。灰尘落在教室的绉纸饰物上。

我们并肩走进去,像两个音符。

我的手上感到百倍于那只猫的柔润,像一只招凉的猫,一点轻轻的抖,她的手。

当然,老詹的钟又敲起来了。风很大,船晃得厉害,每个教室里都有一块黑板。黑板上写许多字,字与字之间产生一种神秘的交通,钟声作为接引。

《汪曾祺精选集》读后感(三):读汪曾祺精选集

我读的是这本

上了豆瓣才知道

燕山出版社之前已经出过

封面都是是漂亮的维多利亚风格设计

让人忍不住拥有

同时还买了阿城的精选集

封面是一片片明黄色的叶子

但这次没有带在身边

说实话因为汪老的接地气叙事面

我看这本书时

大多数是去洗手间前顺手拿着

又顺手打开看一篇

《复仇》《露水》《老鲁》《异禀》。。。

短小又没有什么特别戏剧化的情节

没有什么中心思想需要揣摩

在逼仄的环境中映在我的脑海里

十分适合

今晨看的是《受戒》

而且是端坐在书桌前

也许因为篇幅偏长

也许因为之前听说这是名篇

也许只是想要抬头就能看见窗外美丽的雪景,

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随之任凭两个美丽可爱少年和他们的故事一点点

一点点走进我心里。

《受戒》写得真好啊。汪老营造(或者是回忆夹杂构思?)的气氛,对话和人物都令我喜欢。

又忍不住去搜别人的评价

因为我素来少评论

看见方才提到的阿城也说:

“中国大陆八十年代开始有世俗之眼的作品,是汪曾祺先生的《受戒》……有一天在朋友处翻旧杂志……忽然翻到80年一本杂志上的《受戒》,看后感觉如玉,心想这姓汪的好像是个坐飞船出去又回来的早年兄弟,不然怎么会只有世俗之眼而没有“工农兵”气?《受戒》没有得到什么评论,是正常的,它是个‘怪物’。” “坐飞船出去又回来的早年兄弟”哈哈哈,但又如此赞同。

“如玉”大概就是我对本文的感受吧。

且看这处“晚上,他们(明子,小英子)一起看场。——荸荠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磙子上,听青蛙打鼓,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蝼蛄叫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叫‘寒蛇’。”

既怀有敬意沿用原生态的称呼,使美感立现;又温柔地为读者加以诠释。温润如玉。

收尾也特别美。最爱的还包括这个落款,十分有人情味,仿佛能透过几个字,进入汪老的青春岁月——

“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进到他的梦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