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纽约人的读后感大全

纽约人的读后感大全

《纽约人》是一本由[加]克莱格·泰勒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53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纽约人》读后感(一):纽约浮世绘

城市并非只是高楼大厦,还有其中无数居住者。一定程度上,城市格局和建筑是它的形体,那些忙碌的人们才赋予了它灵魂。“口述史大师”、知名作家克莱格•泰勒历时六年,走遍纽约的大街小巷,对超过180位住在纽约的各色人等进行了数百次访谈,听他人讲述自己的生活,讲述对纽约这座城市的看法,从而写成了《纽约人:我们时代的城市与人》,全面展现了当代纽约的城市生活图景。

书中出现了约75个纽约人,有歌手、摄影师、出租车司机、警察、前服刑人员、记者等等。借助克莱格•泰勒出色的访谈技巧,其中许多人敞开心扉,如老友聊天般娓娓道来,试图建构自己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故事。克莱格•泰勒大体将他们的故事分入15个主题,如第四章“富人不一样”通过银行家、保姆、私教等不同视角讲述了纽约富豪们的生活,第五章“罪与罚”是几位律师和服刑人员的访谈。在不同人眼中,纽约具有不同的面相,有时宛如天堂,有时宛如地狱。读完这本厚达500页的书,显然并不能就就了解纽约生活的全貌,但的确很受触动,这许多人的生活体验,有些与城市中的我们类似,有些则是我们所不曾体验过的。

有些人爱这座城市,感到这里充满了机会。

“纽约的慷慨令人难以置信。在别的地方,寻找机遇比从石头缝里挤出几滴水还难。而在这里,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涌出来,涌出来。”

“我觉得如果我不住在这里,我就没办法取得这么多成就,我根本坚持不下去。这里就像一个电源,你插进去,电力满格,活力满满。”

有些人感慨于这里的贫富悬殊。

“他们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像的国王。他们就是国王,你明白吗?完全是另一个星球的生活。”

有人则意识到富二代生活的空虚。

“如果你才9岁,就能随便拥有自己的私人飞机,那就没什么能让你感到新奇了。”“这些在全纽约乱跑的有钱孩子呢?没有,他们不会自我修复,他们的心理机制有名无实。他们很孤独,只想要更多毒品,和更多人上床,买更多东西。”

有些人意识到这种忙碌城市生活背后的荒谬。

“只要你来到纽约,你就会野心勃勃,什么都想要。……在陷入这种思维模式的人里,没有一个,没有一个会是真正的赢家。”

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也随之呈现出来,有时会颇有戏剧性。这里面有盯着来往人群、忠于职守的警察,运营纽约地铁系统的官员、游行的人群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的街头抗议者,也有新冠疫情期间的生与死……

其中最令人唏嘘的部分大约是涉及911事件的内容,看到其中911调度员和警察当天的经历,栩栩如生,让我也想起了自己在20年前听到消息时的画面。地铁控制员不经意间说起911事件后整日地铁里落下的白色粉末;皇后区博物馆策展人则说到《纽约全景》展至今仍保留着的双子塔,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总会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而对纽约而言,911事件的影响也许还将持续很久。

书中很多纽约人对纽约感到自豪,像纽约长大的孩子就认为自己在纽约开阔了眼界,也有人为纽约的开放包容而骄傲。但我们也会看到美国社会近年来的分裂迹象:左翼组织成员认为人们生活水平在下降,这是社会衰落的表现,并对保守的社会体制不满;右翼民兵组织成员坚持保守的价值观,对当今纽约社会的改变感到不满,认为“现在社会分化的程度,已经和南北战争前夕差不多了”。并且,作为一个移民国度,书中很多内容还涉及不同族群的矛盾与融合。我们看到俄裔移民社区顽固地坚持着苏联刚解体时的穿着和文化,仿佛与世隔绝;看到有色人种因为肤色而始终背负的包袱;看到“黑命贵”运动中的游行。很多讲述者本身就是有色人种或是外来移民,他们大多属于社会底层或是边缘,既为纽约代表的文明所吸引,又因身份认同而纠结,往往抱怨自身遭遇的不公。

在不同人的人生轨迹和感悟中,我们看到这座城市中,有充满希望的新来者,有高高在上的富豪,有在底层苦苦挣扎的人,也有看淡一切的旁观者。有人来,有人去,有人喜,有人愁,这就是世界一线城市的生活。这座城市始终喧哗、嘈杂,见证着匆匆来去的人们的野心,希望、挫折,激动和平淡。纽约各阶层生活的这一帧帧截面速写汇成了一幅当代纽约世情画。

《纽约人》读后感(二):[浦睿]纽约,就是加倍人的一切

美国东海岸人总会有意无意的贬低西海岸的人,说西海岸就是大农村,其实,如果从建筑形式上做简单的划分以高楼大厦为城市的全部,已低矮建筑为农村的代表,那么毫无疑问,东海岸确实是更城市的一侧。但是对于城市来讲,建筑并不是所有,高度并不代表一切,真正代表城市的是居住于期间的人,动态活动的他们改变着城市,固化着城市,定型了城市,一定程度上讲,他们就是城市。纽约是新世界城市的典型,是美国城市的明珠,随着全球总体的发展,纽约或许不再是,城市天际线最高的城市,不是建成区面积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的城市,但它作为城市的典型代表,仍是无懈可击的。 作者克莱格·泰勒通过采访超过180位的纽约人,形成了写满71本笔记本的文字资料和近400小时的音频资料,为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作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交谈中感受更多的是热情,作者在第12页的序言中写到“他们审视自己的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联系,确保自己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在纽约,听别人讲话更像是感受声音从耳边呼啸而过。你抓住听到的内容,把它们圈起来。我见识到了沉默寡言的反面:言之凿凿,自信满满,超大音量。” 在这些访谈中我个人以为最能体现纽约个性和气质的人物访谈包括:1,街头书贩兼作家(德莱·桑托斯)2,偷车贼(M先生)。 作为自己销售自己书籍的作家德莱·桑托斯先生,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典型,这一类的作家在不断减少。普通人印象中的作家是专业的作家,每天埋头创作不问他事,把除了写作以外的事情通通交托给其他人来完成,这样的作家最终会失去创作最鲜活的来源——生活。德莱在出摊卖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卖书而已,更多的是推销自己,传播自己的理念,扩大自己的影响,面对电子书的巨大冲击,作家们应当像堂吉诃德一样勇敢面对风车巨人那样,奋起反抗。卖书兼写作似乎是经济和理想两者之间最好方式,这种方式据我所知,是纽约的重要特色,是在生活和理想间保持微妙平衡的人。 偷车贼M先生,在访谈中呈现的是一个成功逃脱了法律制裁的智贼的形象。凡是有人的地方总不免有犯罪,有人因为犯罪而受罚,有人却能逃脱受罚。M先生就是成功通过“看到一辆快车,我就记下他。然后我成功逃跑。”这样的犯罪模式中获得成功的。但是更多的犯罪人员的命运是属于囚犯的终点——赖克斯岛的。 纽约就是这样的地方,很多矛盾的事物同时存在,成功或者失败,都会被加倍放大,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纽约人》读后感(三):加倍的纽约:你凭什么留住人?

有些城市宜居,有些城市宜逛,有些城市宜逃,但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你总是很难定义它的属性。 2014年1月,一位名叫克莱格·泰勒的加拿大作家拿着签证只身前往纽约,为的是一场范围广、人员多、时间长的采访。 近400小时的录音中,收录了超过180个人的声音,笔记写满了整整71本。而后,基于这串数据,有了《纽约人》这本独属纽约的“自画像”。

要想刻画纽约这座常住人口达800多万的“超级城市”,找到能够为它发声的“纽约人”很重要。 为此,泰勒深入各行各业,与歌手、摄影师、心理咨询师、示威者、退休人员、临终护士等在纽约“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物对话。 其中,有作为“土著”般的纽约人对它毫不留情面的吐槽与厌弃;有“外来客”般的受访者对它的水土不服;有“假面人”般的倾诉者对它的顺从与抗拒……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保姆的陈述。 她说:“(纽约是这样一座城市)你陷得越深,就越无法坦然坐下来思考,因为你甚至没机会思考。” 作为一名自小接受富裕环境熏陶的高知保姆,来到纽约,她仍感叹于纽约的财富与速度,这就是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独属于“超级城市”的光环。 可谁能说这光环不是天使头上的枷锁呢? 正如保姆所说,任何一个毫无野心的人,在进入纽约这个竞技场后,都不能全身而退: 成年人为了比“酷”不断追名逐利,孩子也成为他们实现成功人生的工具。

在纽约,对个人而言,成功意味着放弃一部分自我;而对整座城市而言,成功意味着排除一切慢调行业,只关注房地产。 没错,你也许从各种途径看到或听到过,在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家,“无家可归者”正日渐成为它显著的社会问题。 讽刺的是,本书受访者中不止一位提到过类似的话: “纽约市本可以没有流浪汉的。”“纽约本可以使大片闲置房产让位给投机以外的事。”

即便纽约的繁华有目共睹,但共存在纽约人心中的空洞也越来越大。他们被天然地划分成两派——有钱、没钱。 没钱人心中忧虑着日子过不下去,因为“纽约从来都不是一座会等你的城市”;有钱人心中忧虑着没钱的日子,因为“生活成本高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正击溃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 如此看来,纽约的富人与穷人在某一心态维度上竟能出奇地一致,这也许又是“超级城市”纽约的一大特色。 读完这本书,你也许会痛苦地发现:那些扎根在你头脑中对纽约的固有印象,还不如手中正啃咬着的面包真实。 而那些仅有的让你觉得纽约还不错的发言,都是人性的光辉在做注脚。

以片面的人生试图分析一座现代之城的全部。 《纽约人》一书也许不足以概括所有人眼中的“大熔炉”,但也足够我们了解熔炉里的人在经历什么,熔炉外的人何以狂热地向往“入城”。 我们无法质疑奔赴纽约的人,也无法谴责逃离纽约的人。归根结底,如何选择是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课题。 作家麦家曾在他的小说里写下“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这是对人生有所证悟的人才拥有的心境。大多数的我们不过是世俗里的凡人,没有什么“上帝视角”,能做的只有悲喜自渡。 到了今天这个可以自由决断人生的时代,之所以你会走你的人生路、我走我的人生路,是因为我们坚信着: 就人生而言,经历比成功的内涵更丰富。

纽约人

9.1

[加]克莱格·泰勒 / 2023 / 湖南文艺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