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读后感1000字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读后感1000字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是一本由周伟航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读后感(一):我不是个年轻人,但我喜欢创造

书里写的是高中及大学的状态,我离开大学有些岁月了。看起来挺无关的。

但我认同里面很多。

就是创造。

如何创造。

是创造性的思维,改变着我们的人生。

我是个心理工作者,这种能够打破自己限制的思维,更是重要。

所以我买了好些本,

送给我喜欢的人。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读后感(二):如果我们还年轻

年轻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谁说过的,忘记了。但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说法!

可是这可能性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是那高远的树上止渴的梅子,更不是妄想能填饱肚子的画在纸上的饼!

未来无论是怎么样的,都是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无论怎样走,我们都会面临这样那样的艰难。

如果我们还年轻,就勇敢的前行吧,背着重重的壳,期许那想想都兴奋的未来!好吗?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读后感(三):即便年过四十,我仍然可以迷茫得像一头鹿

即便如此年过四十,我还是被这本《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刺激到了。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读后感(四):对抗正在“死去”的自我。

罗曼·罗兰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看这本书也算对抗正在“死去”的自我的体现吧。那些还在挣扎的人,那些想真正的活的人,其实给上一根结实的稻草也是极好的。

书里有浓浓的台湾腔调,从语言到意识都挺潮,挺先进的。有热血的召唤,也有对一些人生选择的具体的建议(比如要不要继续读学位、面试的问题,生活方式的问题等等),倒真是适合年轻人和自认为还不老的人。

那么,尽量不那么早死啦。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读后感(五):对大学生们还是很指导性的

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我们都是有的人,所以读《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已经死了好多年。每天就这样重复着简单的日子,生活一潭死水,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一下,也没有什么值得喧哗一下,好像宁静得不像那么回事。但是这本书呢,其实无关生死,书名只是好听而已,内容对当下的大学生们还是很有指导性的,是要提醒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了。

万万没有想到,读了一本哲学书。作者说《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是一本哲学书,但一点也不刻板深奥,读起来还是很轻松愉快的,觉得很享受。作者的语言很简单干练,语气也非常的接近人,所以阅读无障碍哦。开篇讲到的三种血性,这个非常好,我很喜欢作者所写的三种血性,只是非常不喜欢他全部拿日本棒球队做例子。似乎作者是很喜欢棒球,也很喜欢日本文化么,举例全是日本的。

拥有“不会迷路””的能力。这一点真的很值得骄傲啊,我是整天的晕头转向的。要说儿时有没有发现自己身也有超出别人的过人之处,我仔细想了想,好像我身上也有那么 一星半点的。我小时候喜欢画女人大头像,各种发型,各种眼神,各种脸。起初拿铅笔画,后来拿各种笔画,在任何地方都画,见缝插针。但是后来,却没有继续发展。也许是农家孩子吧,这种偏门在当时不是主流,也不会被家长关注。

《别让我们在二三十岁就死去》值得推荐给所有的大学生群体,作者是大学老师,很了解这个群体。谁的青春不迷茫?力气无处放,梦想无处投,金色小船摇摇晃晃的感觉。看起来是天之骄子,前途无限。却又找不到前路真正在哪里,往往都不懂得坚持。老师解读起来,是比较透澈清楚的,所以这本书对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会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用哲学的思路,认识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未来发展,要不要读研读博,要不要选择这个选择那个,别人的意见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本质的东西只有你自己心里最清楚,需要自己拿主意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