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宋明理学十五讲》读后感摘抄

《宋明理学十五讲》读后感摘抄

《宋明理学十五讲》是一本由杨立华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0.00,页数:2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明理学十五讲》读后感(一):士大夫精神与我们此岸的人生

杨立华先生以课堂上的讲义为底本,浅近地介绍了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适合入门。从韩愈的古文运动倡导儒学复兴,到宋初三子的探索,再到周程对于“天理”的阐发作为新儒家的“一以贯之之道”,再到南宋朱子的集之大成,用杨先生的话来说,构建了一个精美如几何学的理学哲学系统,当然其中还有张载的轮回气化论也是熠熠生辉的一抹亮色。从这个过程,给予我精神震动的,是这几代人对于“士大夫精神”的塑造,从而给予人格力量上的光辉。理学中有些概念或许偶尔走入偏狭,从而被后人断章取义甚至全盘否定为礼教吃人的灭人欲思想,但抛开我们现代人的傲慢,仔细了解后会发现它整体上呈现的儒家伦理生活的态度(孝、敬)中强调的朴素踏实的生活方式与个人温情(发端于对于仁义的追求而实现的自我超越),却也是十分恳切与关怀地鼓励我们达到自我此生此岸的终点,而不是迷失于对于彼岸的怅惘与无限偏执之中。

《宋明理学十五讲》读后感(二):有理有趣,难得的一本我能读懂的理学介绍

此书有理有趣,在我接触过的几本讲理学的书中是“鹤立鸡群”。下面几点是我的阅读所得和发散思考。

1.我对儒学的纵向理解:几乎与世隔绝的东亚超大超强农业区--》农业民族汉族的哲学/宗教--儒学:大气自信务实--》直到中国近代被西方工商业社会打脸,而且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传统反而成为阻碍社会转型的资源诅咒--》儒学失去解释能力和引导能力,受到怀疑不再主流-...--》中国社会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人口规模和地理规模使得竞争力呈现--》儒学中大气自信务实的一面开始复活。但是,社会的微观基础哪些变了哪些没变,是现在说儒学时要特别注意的。

2.邵雍很像罗辑。

3.首次看到有人说明白韩愈的贡献和地位,附带理解了韩为什么位列唐宋八大家。

4.宋优待士大夫和什么王朝气质/皇帝仁厚毫无关系,而是很实际的关乎立国之本。

5.理学名家每多扯到周易,我觉得很牵强。我怀疑是不是古典著作存世太少,以至于留下来的被过度解读和过度使用。

6.儒释道之别大概类似现在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并无对错高下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具体的社会情况。

7.李白的诗有道味,杜甫的诗有儒味,顺便猜测一下王维和李商隐的诗是释味。

《宋明理学十五讲》读后感(三):一个人的理学史

杨立华,所谓杨子者也,是说他自断道理,有一家说。昔者读他推送文章,不很喜欢,道理发挥到了,却只是一个精神发越,脱略俗务,凡乱象都往这里体贴过来,有近乎鸡汤者。自是先存了成见了。闻说熊先生十力一骂救了徐复观,是教看人只要明了他的好处,这样读书,才有长进。不是不明此理,读杨立华时到底免不了俗。取一两个晚上揣摩了,他董理义理处,确有的评,是见了功夫的。他力避佛道之说,臆祛王蜀之学,独在理学根统逐一辩证,所以不得不重北宋五子,而于张载之说,又多有发明。后面到了南宋,只把朱子做了宗主,余皆屑屑,是把心学贬了,此又是一得之见也。但瞧他瞧得分明,知道朱子之学如何广大精微,继往开来。朱子受了二程,把“天即理”作了自然法则性的理法性的宇宙观;受了周敦颐之学,将“太极”作宇宙根源的宇宙生成论;受了张载,是以"气"为构成宇宙质料的宇宙构成论。在这里面,更把天地生生之意之说拈了出来,混元一体立在那里,作为儒家精神究竟,功业消磨而斯文不坠,山川堕毁而一理不灭。自以见出儒家何以为千载卓立万国流行之事业,是把世界实在看了,把作为实在看了,于是人心性理莫不实在起来。但他激扬文字处,又将社会诸问题归结在了修养涵蓄上,以为通明心性知其所止则大节无不贯通,真书生之见也。言尽于此,似说他於大体上莹彻,只是於小小节目上犹有疏处,是瑕不掩瑜者也。末了又作狐疑说,以为不能尽得事物之变,而於大体上有莹彻者,未之有也。宋明理学诸大家之书,翻检得少,说是说非,只是推理所学,参校所知,纯是想当然耳。只好待将来一一审查比对了,再来仔细说话。

《宋明理学十五讲》读后感(四):听杨老师讲宋明理学

从小是理科出身的我,对于文科的知识,历史啊地理啊,政治啊。这些学科都不感兴趣。看到文字多的书就会觉得头晕,可是看了杨立华老师的《宋明理学十五讲》这本书,感觉心静了,似乎也想明白很多事情。

宋明理学,也就是宋明时代居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传统。它的代表人物很多,比如韩愈、程颐、朱周敦颐,等等。这些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有一手好文采,能写文章,谈诗作画,真可谓是才子。正是这些才子的带领下,中国古代的哲学才有了发展。

从小就喜欢这些人物的文章,像韩愈,朱熹,还有周敦颐的作品。以前只是欣赏作品的文字内容,优美动听,或者婉转流畅,或者千回百转。文章似行云流水,让人不得不称赞,有好多的文章也被收录到语文课本中。现在看来,这些文章,不仅是作者对景对物的描写,也是对自己思想的阐述。

宋明理学博大精深,有一种无穷的吸引力,让我们在明白道理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思想,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沉静。思索世界,宇宙,人生这些大的话题。这些正是哲学的作用所在,在前辈的带动下,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宋明理学十五讲》这本书,杨老师用他渊博的学说,为我们展现了宋明理学的开始,发展,以及著名的思想学派。让我们对宋明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平时对哲学接触甚少的人来说,宋明理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参照。

看这本书,让我们在明理的同时,能够思考著名人物背后的思想,同时也完善了我们自己的思想。果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看得更远。

看《宋明理学十五讲》,了解宋明理学背后的知识,更了解韩愈,周敦颐,朱熹等等这样知名人物的思想和作品背后的渊源。

《宋明理学十五讲》读后感(五):宋明理学的入门读物

关于宋明理学的书近些年来并不少,关于王阳明的研究更像是有一点烂大街了,时不时都会看到一两本关于王阳明的书籍出现在亚马逊的邮件广告中。当然,如此之说并非说宋明理学已经被研究透了,或者王阳明被研究透了,恰恰相反,可能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把它们看透,所以才不断有人走上研究它们的道路,期许把其中的精妙之处挖掘出来,展现给世人一个可视性更强的宋明理学,一个更为直观的王阳明。

杨立华的这本《宋明理学十五讲》无疑是一本帮助我们入门宋明理学的书籍,或者说是讲义。这本书的结构严谨,对人物以及思想虽然大部分是点到即止,阐述之中也有不少作者的私货,总的来说倒是给诸如笔者这样的宋明理学小白一个不一样的启迪以及一些阅读上的一些警醒。

关于宋明理学,杨立华从韩愈与儒学复兴开始讲起,这一点填补了笔者对宋明理学的脉络不清的一个误区。从韩愈到最后罗钦顺,一共十五讲,脉络却没有中断,将整个宋明理学串联得有条理,并且把重要的时期的思想阐述。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总是认为没有太多形而上形而下的思考。然而,却是不然。虽然儒家的思考更多在现实社会的运转,并不认为世界的存在不存在需要被证明。但是其中的哲理或者世界观还是存在的。不管是“格物致知”或者是“心外无理,心外无物”都在阐述对世界的看法,对“天理”的探求。在宋明理学中一个“天理”一个“生生不息”都会关于形而上形而下,并且贯穿着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这对于认为秦汉之后没有哲学的言论来说,宋明理学的发展和一些观点的提出无疑是提供了反面的佐证。

这本书并不仅仅在阐述一个个学者的思想,还将人们“常识”的误解说清楚,避免我们这样的“圈外人”糊里糊涂就相信了谬误,而忘却原本的意思。比如说,教科书上常用的一个批判宋明理学的一个理由是“存天理,灭人欲”认为宋明理学全然就是要消灭人的本性,要消灭人的追求。其实,不然。在这本书中,作者一再告诉我们,“人欲”是人过度的欲望。显然,儒家或者宋明理学在强调修身的过程中,是要克制自己的不应该有的欲望,而不是说消灭人的欲求。另外还有一个点就是关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认为是对妇女的一种贞节绑架,其实真实在《二程集》中的说法却是“极为厚道”,出妻要考虑将来的出路,要让她有再嫁的可能。作者在讲述介绍这些思想的时候,不忘提醒我们,阅读,不仅仅是知道了一两句,断章起义之事在流传中很容易形成,因此我们对这样的事情,读者或者受众应该有的是谨慎,就像我们在面对这本书的时候,如果可以,我们不妨阅读原本探讨古人原本的思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