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乡村生活图景》读后感精选

《乡村生活图景》读后感精选

《乡村生活图景》是一本由[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乡村生活图景》读后感(一):《继承人》中的访客的解读

第一篇是《继承人》,读了三遍,前后历时半年多。

第一遍没弄明白。读起来很吃力。

第二遍,觉得那访客是死神。(男主人是在神游)

第三遍,觉得那访客是男主人的镜像,或者说是男主人的另外一个想法。(因为按照常理,男主人不该让一个陌生人躺在自己母亲的床上,男主人也不应该自己也躺在床上)

有没有人跟我相似的感觉?

《乡村生活图景》读后感(二):比卡佛还平淡

作家都高估自己的影响力,就这样一部完全毫无意义的描述,也算是经典作品?

我原以为能像《米格尔街》那样,人和人的故事能关联起来,奥兹这部确实是短篇,每个故事之间,几乎没有关联,写平凡人的乡村生活,平淡到比卡佛笔下的小人物还平淡,简直不值一提,毫无波澜。也不如最近读的托宾的《空荡荡的家》,托宾才算是短篇小说吧,至少你看他的作品,能感受到那种孤独,爱或者愤怒等。

这部小说不行,除了第一篇之外,其他毫无意义。

第一次读他的小说,也许我应该从《故事开始了》读起?

《乡村生活图景》读后感(三):在那遥远的乡村

一个人的晚上不敢读这本书了。

跟着作者体验一个叫特里宜兰的乡村,认识这里的人,孤寂、阴郁、不知名的黑暗时隐时现。

一个人的晚上,这些情绪很容易被放大,害怕读。在各个孤独的面孔的对照下,镜子里的那个同样状态的自己变得更加立体清晰,害怕,不想再看。但又正因为如此,又勾搭着你去看。

所幸,今天白天读完了,我只喜欢《亲属》,读这篇时的快感是好久没有的。

女医生明明一个电话就可以确认的事情,她却偏偏自己意淫出好几个故事版本。好像我自己。明知事情的真相可以简单到多说一句话就可以解决,却因为这样那样的谁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搁置,在自己内心的小剧场里排戏。

戏太多,有点累。

《乡村生活图景》读后感(四):要对抗生活

读完第一篇就有一种被封面和题目骗了的感觉……这哪里是乡村生活图景,这分明是现代生活图景,或者人类生活图景也没问题。就像书背上的内容简介里写的一样——“故事中每个人都在追寻,但始终一无所获。”

这本薄薄的小集子里有7个故事(最后 一个没看懂,先不算),展现了生活在特里宜兰这个小村庄的几户人家的生活。每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过去、不同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但每个人的生活却又无比相似。在渡过无数个重复的日日夜夜后,在心里默默期冀着改变,努力想要回忆起自己遗忘的东西,但最终不是停留在黑暗里,就是擦干泪水,在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明天里继续重复昨天。

合上书,忍不住想象,如果早两年读到这本书,自己会是什么感觉?觉得作者不知所云?还是觉得压抑难受久久无法平复?因为这本书其实什么故事都没讲,只是非常平淡地展现了几个人的日常生活片段,但就是这种平淡更让人体会到那种缓缓下沉却无力挣扎的感觉。这种感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是无法体会的,突然想起了《革命之路》,耶茨用更激烈的方式讲述了同样的无望。所以以后要不断提醒自己,虽然生活狡猾又强大,但永远不能失去好奇心和寻求改变的勇气。

《乡村生活图景》读后感(五):是小人物也不必害怕沉沦

我们都喜欢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那篇伟大的《译者献辞》——“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只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不是“战士”,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也正因如此,对于小人物的孤独、困窘和迷惘……就如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种孤独》中所描绘的种种,我们更容易产生深深的代入感。

《乡村生活图景》共有八个故事。

《亲属》写女医生斯提纳久等外甥吉戴恩不至;《等待》写村长阿弗尼收到妻子娜娃留下“别担心我”的便条后四处寻找;《陌路》写郁郁寡欢的十七岁少年爱兹拉爱上比他年纪大一倍的女人达瓦什——是我所最喜爱的三篇。

相反,《彼时一个遥远的地方》似乎声誉更高,解读也更多,但我始终不喜欢该种写法。

最后跑跑题,用之前提到的《译者献辞》激励一下自己: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