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双城奇谭》经典读后感有感

《双城奇谭》经典读后感有感

《双城奇谭》是一本由张草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城奇谭》读后感(一):双城奇谭,故事清淡略有余香

台湾四篇没有伦敦四篇写的好;

作为志怪小说,应注重故事性,但是这本书故事性偏弱,描写性语言过多,阻碍了阅读的流畅性;

翻开书页,读完再合上,就像看了一场平淡的电影,迈出电影院后,能回想起来的故事片段并不多,清清淡淡,略有余香而已;

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篇是:甲子之约/阿莲断头记/古老的恶魔;

最后一篇泰晤士行进,浪漫主义较浓,水能记住历史,人与事在水中流淌重现,这种feel我比较喜欢。

阿莲断头记,在阅读的时候经常出戏,因为这个idea总是让我想到《无头骑士异闻录》。

《双城奇谭》读后感(二):味道浅淡的奇谭实验

张草的小说很清淡,他笔下的鬼故事既没有特别的灵异,也不见得非常刻骨铭心,反而多了一些人情味。倪匡曾这样评价张草的小说,“张草小说好看,是绝无疑问的好看。看过的人都知道,每一篇、每一段、以至每一句都好看。忍不住想说每一个字都好看。太夸张了?没有好看的每个字,怎么会有好看的整部小说!”简直不能理解。我读来怎么没有这样的激动人心。

马来西亚的张草喜好中国传统文化,文章中也多处借鉴上古传说,这点非常好。张草自言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场实验”,实验好好玩,并乐在其中,于是有了这样的实验之作。之所以叫《双城奇谭》除了奇谈,还因为故事背景一半在台北,一半在伦敦。台北的故事多鬼怪,伦敦的故事多恶魔。

《甲子之约》里第七个泥娃娃化作真人报恩,陪伴亲人一生。立意不错。《超级玛莉》中带走死者神识的走无常,应该是我们常说的黑白无常吧。不要惧怕死亡,死前安顿好一切,即便是死也可以死前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阿莲断头记》瘸腿阿南的妻子夜晚居然会断头,做个飞头女鬼。这个看似有点惊怵,不过作者倒是将他圆了一个非常幸福的结局,一对自由快乐的飞头鬼。张草的台北故事比伦敦的要有情。我想这也是因为作者在台北生活过,是他挚爱的故乡之一的缘故。对张草而言,“台北生活的这些年,无一事、无一物不可下笔,这四则中篇是我对台北的回忆,也是我对台北的致意。”像《阿莲断头记》这样原本惊悚的题材,被张草玩味得多了一些同情和快乐的希骥,虽然另类,却也更有人情味。伦敦的西方奇幻四则,是张草高中时代作品,试图回溯西方基督精神,不过,对白多,味道仍是淡了点。

这本书最初打动我的是封面,风格迥异的多地标志性建筑,配上小妖怪们的特色剪影,蹁跹的姿态。个人喜欢传统的志怪小说、日式的各物妖怪物语,也喜欢神神叨叨,怪诞,迷离,不可思议的各式奇幻故事,能分分钟的满足探究神秘的好奇心。张草的小说将中国奇幻与现代生活结合,将古典的怪谈融入现实,这种主观期望很好,只是笔力还欠火候,描述式的语句过多,情节的把握,包袱的收与放,线索的铺陈都太过浅淡,容易让人一眼望穿,少了些惊奇和新鲜感。

《双城奇谭》读后感(三):鬼怪、恶魔世界中的真实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不仅仅只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不同,它还体现在其他领域,如艺术领域、文学领域、思维方式、语言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差异塑造了不同的文化群,也成就了丰富多彩的人文的世界。《双城奇谭》立足中西文化讲述了鬼怪、恶魔与现实的奇幻世界。

鬼怪是东方文化中的因素、恶魔则是西方文化中的因素,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着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人们对自己不可掌控领域、不可解释现象的一种妥协的异化。这两种异化实质相同但形式迥异,《双城奇谭》却能够游刃有余地游走于这两种异化形式,呈现出了作者张草非凡的文化素养以及文学修养水平。

《双城奇谭》最大的优点在于对笔下的人物、事件不做任何评论即不做任何哲理式的话语表述,仅仅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本体表述来呈现其价值理念,不着痕迹地将一切通过与鬼怪、恶魔有关的人和事缠在一起,诉说着现实。《甲子之约》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拜观音等求子为出发点,让我们看到了遵守承诺的重要性、看到了人内心深处对友情、亲情的渴望;《超级玛莉》以类似于重生的方式为出发点,阐释了玛莉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但所有一切都不得违背天意,即便得到也会戛然而止;《阿莲端头记》以诅咒的名义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维护……这所有的一切,看似荒谬绝对不可能发生,但是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即便现实中不会发生,谁又能否认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曾构建过一座奇幻的世界、或者在梦中曾经见过鬼怪、恶魔呢?

相由心生、梦由心生不仅仅只是内心的一种外在观照或者内在观照形式,而鬼怪、恶魔等也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的不同异化形式,更多时候它们仅仅是人内心恶、惧、盼等的异化形式,而张草就是负责用文字将这些东西呈现的人!

奇谭的背后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土壤的文学作品无法激起读者的共鸣,无法与读者达成共鸣的作品自然是不成功的,所以,张草才会以现实为基础,稍微地采用了一种类似于魔幻的形式将其呈现,在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故事中展现了生命、生活、日子……以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形式传递了正确的人生理念!

《双城奇谭》读后感(四):中西合璧之奇幻传奇---------评《双城奇潭》

自小我就喜欢看奇幻类型的小说作品:痴迷故事中的光怪陆离,陶醉内容深处的荒诞迷离,感悟其间的蕴藏深意。对于这类的作品,虽然它们构筑于奇幻的基座,但是读者不难发现其中的精彩实则蕴藏着现实的哲理,参透着游弋心轨的迷茫又或者是寻觅------

古有奇幻文学的奇葩之作《聊斋志异》千古流传,今有中西合璧的奇幻典藏《双城奇潭》令人震惊。光怪陆离的人间物语,迷魂人心的怪诞传奇,惹人眼泪的情感纠结----尽在这本奇幻小说《双城奇潭》中倾力上演。

翻开这本充满着灵异气息的昏黄封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总序中关于“蝙蝠的文章”的点评。了解作者的文风,更初步地对这作品核心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定位了解。随后,我们可以于书中领略到2个城市中发生的八个各具特色的传说故事。古典东方的灵异故事交错汇合于西方的奇幻时空,妙不可言的阅读新体验就此情不自禁地蔓延于心,感彻于体。翻阅整本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笔锋游刃有余地在中外两个时空中笔转峰回,尽显苍茫。春,夏,秋,冬四季的台北与褐,红,黑,灰四色的伦敦交相辉映,共同于书中为我们编制着一个个有灵,有情,有性,有爱的人世间故事。很是佩服作者游刃有余的创作想象能力,我们可以随处于书中看到那些拥绕着无限上扬空间的创作引爆点熠熠生辉地闪现。无论是中国古代的黑白无常,又或者是西方国度的恶魔或吸血鬼,奇幻的元素处处在作品的各个角落出没着----- 透过这些奇幻的故事,我们更会时不时地感悟着故事背后深藏着的诸多感言。这里有为了孩子免受苦难而甘愿舍弃极乐世界的母亲;这里有神经大条却又有着活力和热心的玛丽;这里有着深爱妻子甘愿放弃寻常生活的丈夫;这里有着在教堂墓地挖出的骸骨,却寻找出自己归属的教授----- 独特的作品切入点,却都是那样生动,且又淋漓精致地揭露着世像百态的众生相,更引领着我情不自禁地心潮跌宕起伏。尽管所有的故事内容都是完全虚空架空的组成,但是我却时不时地在读书的同时品味到了那丝丝缕缕的感动。里面有着太多含血带泪的微笑,里面有着太多话里有话的深层,里面有着太多的情在不言中的表白。

不可思议的话题在这本《双城奇潭》中尽情绽放着有如罂粟花般的魔力,吸引着书外的你我去读,去品,去领悟其中的话外有因。也许这就是本书的精彩所在:意在不言中!

《双城奇谭》读后感(五):温良的闪光

年纪渐大,读书前常常会掂量性价比,总觉得自己投入了时间精力读一个东西,要么工作生活里得管点用,要么掩卷回魂得经得起品,要么拿出来做谈资能装得了逼。

《双城奇谭》好像哪个也靠不上,作者张草这个名字我也从来没有听过,而打动我读这本书的,是图书页面很有诚意的试读。

那是一篇叫《阿莲断头记》的文章,大概说一个叫阿南的瘸腿后生,发现自己买来的妻子阿莲断头夜飞的秘密。絮絮写了两人联姻的前因后果,上一辈子的恩怨,断头的缘由……离奇妖异的故事,被写得家长里短,很是怪趣。作者还在其中填补了很多细节,比如断头爱舔晾衣,断头降术是如何操作,包槟榔等台式生活丰富而充实。写到最后断头似乎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小夫妻继续生活下去,比翼双飞。也算断头无解,恩爱有加。

中国很多这样的故事总情不自禁要带上劝世腔调的故事,因果报应,天道人伦;而西式的这类故事常常显得过于用力表现人性的阴暗种种,未免过于着相。一边爱它们的奇情怪技,一边受教育多少还是有点不耐烦,于是我心里还是更喜欢那些奇幻得比较自由和流畅,并不为了圆什么道理而讲的故事。《阿莲》就是这样的故事。像后记里作者自己说的,是小人物平衡现实的一种安慰性的想象。

一本书看下来,两个城市,八个故事,其中七个读起来都是呼呼啦啦的感觉,好似初秋一碗云吞面,润滑过喉,微微一身汗,饱了肚子。在正儿八经之外的一本书,不用分神去考虑什么结构、语言、象征符号、技法等等,就是一种浸染感很强的阅读体验。

当然也不是说它完全脱离了志怪文学的窠臼,伦敦篇里《黑暗交易》,就多少还有着天理循环报应不爽的主题,甚至还有“正楷大写”这样透着违和味道的用法,

但其中有一篇叫《迷路台北》,又不是单纯这种味道,初读非常的意识流,透过一个游魂的眼睛,拼贴各种令他错愕紧张,而我们又不知道有什么好紧张的都市景象。对于不熟悉台北,不熟悉台北几十年变化的读者来说,这个部分读起来很吃力,也很枯燥。但到最后游魂返乡,故乡依旧,“如果你不愿忘,又有谁能教你忘掉?”一个客居外国的华裔马来人,居然命中了国人千百年来怀乡思远的心。于是返回头看其他:《甲子之约》的舔犊践诺,《超级马莉》的宿命开解,还有《泰晤士行进》浩浩荡荡的生命长河……

爱伦坡的神秘隐喻,种植在台北伦敦两地的文化土壤里,由一个客居的“蝙蝠”作家写出来,阴郁暗沉,忽然有了黑暗吊诡以外的一些温良的闪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