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双城记》读后感摘抄

《我的双城记》读后感摘抄

《我的双城记》是一本由贾葭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43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双城记》读后感(一):我的双城记

《我的双城记》,贾葭著,三联书店,2016年1月第1版。居然又是一本专栏文章合集,且大多数文章集中于2010年至2012年间,实在是芜杂的一本书。说是双城记,对最想看的香港部分却实在不多,且实在过浅。以我看来,更多是以香港发泄对北京之怨气,写不出这两个城市的格局来。除北京的份量最重和香港外、台湾、广州、南京、杭州都有涉及。这种蜻蜓点水式的专栏文章虽不能称之肤浅,但亦难免限于篇幅、时限与时效,流于表面。貌似俏皮的文字一篇篇看来还好,但合成集子便无深读必要了。

《我的双城记》读后感(二):我的双城记

对于人与事,看懂了讲出来是一种境界,看懂了不讲是一种境界,看懂了讲一个笑话给你听是一种境界。

贾葭就是第三种。他的《我的双城记》很欢乐。大多数时评杂文的淋漓至尽来自于用词的恶狠狠。贾葭并没有,他用一个又一个笑话讲了生活中的荒唐可笑。需要多么聪明,胸怀多么大才能做到这点。

发给朋友看贾葭,朋友很快发过来贾葭的生平与公众号。好喜欢。

我一直以为是生活中很少有人懂幽默,读了贾葭,我知道是很少有人象贾葭一样格局这么大,这么接地气的幽默。

从某种方面来说,生活非常美好。又多了一个偶像,多了一份欢乐。

贾葭很清秀,一双小眼睛很狡黠。他的理想生活跟我的几乎一摸一样:白天读书,晚上写字。

他笔下的万圣书园好喜欢,太原没有这样的地方,我尽力把自己家打造成这样子好了。

就象马家辉说:我爱读,你必,也爱读。

《我的双城记》读后感(三):帝都居不易 香江水长流

[在我写完这篇不知所云东西的时候,听说这个之前被迫搞行为艺术的贾老师终于现身了。]

前两天,一个叫许亿的白胖子兼吃货兼黑心房地产从业者突然在群里不平则鸣(我之前给这个中年胖子的随笔集《旧时光的味道》贴过电线杆小广告),说是又有一本刚面世不久的公开出版物被拿下了,一股吃到了过季阳澄湖大闸蟹似的不满。

他说的那本书叫《我的双城记》,是个叫贾葭的码字儿的人写的,我去京东上顺手搜了搜,果然在自营一栏中显示了“无货”俩字,只是一些入驻的书店拉拉杂杂还搁在架上。转道去了亚马逊和当当,这书稳妥妥地还放在售卖一栏里。

《我的双城记》读后感(四):贾葭笔下,写出新一代中国都市人的迷惘和纠结

(推荐语)

贾葭做过宁漂、京漂和港漂,因为传媒工作的缘故,不免又要漂流更多的地方,甚至漂到了海峡彼岸。于是便有了这辑俏皮幽默、冷眼热肠的好文章,不妨视之为新中国漂流记。虽说漂流,但贾葭却能精准掌握一座城市的本色;因为漂流,他反而看见了我们本地人看不见的角落。这种潜伏在日常都市生活之中的游荡目光,正是上佳专栏作者的标记。

——梁文道

专栏作家不崇高也不低贱,不太累也不轻松,不难当也难当好,就像天下所有其他匠人的状态一样,凭自己本事吃饭,总是很光彩的。这本书的文字不煽情不造作,可当成一个专栏作家的成长史来看。

——连岳

贾葭神出鬼没于北京,香港,台北,以至华人世界的各大城市,不易捕捉。幸而,神龙不见首,文字却留尾。一篇又一篇的长短文章写出他的所感所思所析所论,无不直指城市核心,是上等城市书写。我爱读,你必,也爱。

马家辉

贾葭待人至诚,其文字也至诚。笔底波澜之下,可见其对城、对人的悲悯与爱。

——王小山

《我的双城记》读后感(五):城里城外

刚刚知道,机场分局说,贾葭确因一起案件,3月15号被带走的。这一天,两会也刚结束。什么案件,我其实并不关心,一来我们并不是那么熟,更重要的是,我想,没有人民公安做不出来的案子吧。

从三联出来时候,特意到三联自出版区找这本双城记,恰有一本,封面敞开着,有人刚翻过的样子。我拿到前台,收银员说,这个书最近卖的还挺多。我也希望他是炒作新书,不见了。

现在看来,玩笑开的有点苦。

昨天上午,跟他的爱人发信息,问人联系上了吗?答复是还没有,找遍了,都说没有登记的信息。除了简单打听个消息,安慰一下,旁人大概也帮不了什么。有同事推荐大家买书,说“作者有难,有兴趣的买一本”云云。很快,他爱人就留言:这措辞显得书本身不值得看好吗。

后来我带着书,在北京北站,上了去延庆的末班车。车内咣当咣当,车窗车外拥堵的西直门、北四环、五道口,忽然静音了,夜色覆盖了北京城,把灯火留在了身后,我在仍然咣当咣当的穿行在延庆的山区。夜太黑了,我翻看贾葭的这些个豆腐块,偶尔会被机灵和玩笑逗的会心一笑,车过了南口站,感觉车厢里只剩我一个了。

不知道是否过了居庸关,过了水关,但我能想象一列有着光亮的火车正穿行在四顾漆黑的深山,有点孤单,也有一点被山神俯视的温暖。第一次出远门,是坐火车去武汉上大学,车在太行山南下的时候,我见过一样的山。

北京算熟悉的城市?看过这些个说租房中介、说海淀、说万圣、说出租司机,还有北京大妈的文章,有时还会被文章带回到一一对应的场景,不少觉得机灵转的过瘾,但大多时候,是一个外省来京务工人员自嘲的苦涩。

贾葭在南大学中文,遣词造句都不赖。相信,读过他离职腾讯《大家》主编的辞职信的人,会认同我说的不为过。

书,还剩香港的部分没有读。人,找到了。

对于记挂他的人,比起找不到,这算好消息吧。他的爱人也不用那么慌张了。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一个人,说不见就不见了,没有人告诉你哪里去查消息,直到有了一个消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