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1000字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1000字

《美国种族简史》是一本由[美]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owell)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一):美国种族简史读书小感

越看越觉得这是一本关于研究美国种族发展历史的人类社会学长篇论文。简短的历史事件和人类社会学观点相互穿插。作为社会学出身的我,看起来会偶尔走神,不知道是否和自己太久没有看社会学类的书有关,不管怎么样,开始了就得看完啊。。所以目前的状态是边看边简单总结每一部分的观点,这样能加深读过的痕迹。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二):视角

看这本的开始应该算是惊艳的,书中的角度和数据显示呈现是不曾在我所看过的书里出现过的。一种尽力而为的客观大概是所持的主要态度,所以资料和数据对于本书是极其重要的。不过这种资料与数据的完整性和整理的可靠性我这样能力的大概是无法考证的。但是其中所传达的视角和衍生的思考视角确是极大的收获。一是历史视角,任何种族的现实与他的历史、文化、经历种种都是无可分割的整体,撇开这些单独来定论某个种族的高下是偏执且不可靠的,但同样抛开这些单独来论述平等性,又是不现实的。毕竟谁也不是在真空里长大的。多观历史可以有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广阔的视角、更加明智的处世,甚至可以通过沟通、理解,甚至着意调整某些因素以达到某种效果来说,是必要的功课。不过相对于普通人所处的现实来说,一代、二代甚至三代的意义有时候也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个人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所接触的是真真实实的群体或者个体,是在整理变化某个相对不变的横截面上的相遇。这样来说,带着历史的宽容和智慧来对待现实的种种,其实也算是一种历史的“有色眼镜”吧。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三):《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

个人认为,本书具有几大特色:哲学性,深刻剖析,地理决定论,横纵比较

书中阐释了各移民种族间“同”与“不同”的辨证统一

同:

每个种族除了带有自己的基因,更受到天时和地的影响,因为各时期迁入的各族移民在移民国家的发展史,更像是同一种命运的反复重演,故事没有变,只是演员在交替,而每个演员对于同一个情节又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

我们对各种族抱有的成见,其实也许只是移民在某一时期所必经的阶段。

不同:

书中所说,“在一个重视个人价值的社会里,每个人都生在世代相传的特定文化模式之中。”

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曾经说过:“我们并不沉湎于过去之中,但过去却纠缠着我们不放。”

抛开种族自身具备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德国)不说,历史上的遭遇,是移民发展的局限, 但同时也令他们穷则思变,激发其改善现状、向上流动的斗志,提高了种族的内聚力和自主性(非洲);而从移民伊始就境遇尚可的种族,反而缺少继续向上的动力(波多黎各)而一直徘徊在社会的底层。

“人种”和遗传不是决定一个民族表现优劣的因素,更多的是在长时期的历史和经历作用下所形成的观念、文化和习惯。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四):历史相似可以跨越民族和地域

无意间看见的这本书,买来读读发现居然很有意思,作者虽然说是简史,但是引用了很多数据支撑观点,感叹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的一些数据就有了详细的记载,19世纪每年的移民入境、遣返,种族居住地变迁等有都有详细的资料可以参考,不得不感叹,当读到华人部分的时候发现作者分析的很准确,内心不得再次感叹美国人把中国人移民和境遇分析的很透彻,而且是在一本81年出本的书中,鉴于作者曾经是美国政府经济顾问,在美国的高层中是否有更详细、更深入的“内参”或对华人的分析呢?全书看似简单的描述但是语句中透露出作者的严谨与细致,分析和考虑问题时思维缜密,美国移民历史中的一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和历史中不由发现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谈及爱尔兰移民善于搞政治,是和他们在爱尔兰时被压迫时就善于钻研和规避政策,善于组织政治小组对抗等,而华人在美国政治地位一直很低的原因明显就是从未有过这方面的行为,因为是禁止的红线;谈及美国历史上真对单一族裔最残酷的1882年的《排华法案》,禁止华裔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从而将土地买卖和租赁等一切复利与公民身份挂钩,以此来排挤华人,因为来到美国淘金的华人勤奋、聪明、刻苦、节俭,对anglo的利益产生了冲击,不由想到某些地区用户籍将购房、教育、医疗等福利捆绑,限制外来人口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仅在同一民族同一片土地,读完此书发现原来是可以跨越民族,跨越地域的。

《美国种族简史》读后感(五):只有离开了家乡,才能获得故乡

历史证明, 新技术 在 几年之内就能很顺利地学到手, 而相比之下, 态度却需要几代人甚至 几个世纪 的时间才能改变。--托马斯·索威尔

前段时间阅读《飘》,对南北战争中爱尔兰人、黑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同的表现印象深刻,而本书也为理解《飘》的历史背景提供了注解。

链接:《飘》的读书笔记《站在大海边,才发现自己的渺小》

爱尔兰裔美国人。比如爱尔兰人酗酒,郝嘉乐死于酒后的骑马跨栏。爱尔兰人浓厚的政治博弈文化,这也体现在亚特兰大等南方城市的俱乐部中。

美国黑人。 黑人内部也有自由的黑人,西印度群岛黑人,南方的黑人,差别之大超出许多种族。 比如在《飘》里,“家里的”黑奴和“地里的”黑奴就有很大的区别。《美国种族简史》也补充了《飘》之后的历史--在 战后 的 南方, 刚 获得 自由 的 黑人 的 那种 求学 热情, 真 可谓 既 令人 敬佩 又 令人 同情。 不管 是 成年 壮 汉 还是 孩童, 黑人 一 有 机会 就 抓住 不放 以便 学到 知识, 其数 目 之众, 曾使 当时的 人们 惊诧 不已。传教协会也在南部开办学校,发展出了黑人的教育事业。其后 世世代代 的黑人 无不 以 感激 和 崇敬 的 心情 缅怀 当初 这段 时光。

美国各种族的人群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离开了家乡,把家乡变成了故乡。但对待求知和自我提高的态度,却要花几代人时间去改变。无论身处何地,都需要保持终身学习、每天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