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读后感100字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读后感100字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是一本由林基兴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读后感(一):脱口秀——美国转基因土豆会如何杀死我们?

脱口秀——美国转基因土豆会如何杀死我们?

http://my.tv.sohu.com/us/212871023/79821226.shtml?qq-pf-to=pcqq.discussion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读后感(二):观点正确废话太多

我们的基因和黑猩猩只相差1%,和老鼠相差的也不多,甚至和玉米也有相似。决定彼此不同属性的往往是基因片段,但其实生物之间大多数的基因片段还是相同的。所谓的番茄土豆之类的夸张说法,更多的是截取了一部分基因片段而已,番茄还是那个番茄,土豆还是那个土豆。而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大多采用的是同源基因,非洲的树给了美洲树的一个片段罢了。 其实,食物的驯化过程就是无数的基因片段引入的过程。唯一不同的,过去为了生个漂亮的,找了一整楼的老王,而现在因为基因技术的发展,只要隔壁最漂亮的老王就好。当然,你非说睡一楼老王安全健康,我也是没有办法辩驳的。 要么接受转基因,要么接受大量使用农药,要么准备挨饿。地球人口这么多,如果按照一百年前的农业水平,绝对会是一场灾难。至于农药,即使不残留,也解决不了抗药性,蜜蜂误食,水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等问题。反倒是转基因这种定点打击,非常的高效。 人们已经把手伸进了上帝的口袋!安心享受现代科技的财富吧!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读后感(三):每个人都有选择权

随着全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光靠普通传统的种植那是不可能养活全世界的人类。转基因作物是一个趋势。肯尼亚植物学家温布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下了这样的一段话:“已开发国家的人,当然可以自由地辩论转基因食物的优缺点,但是我们(非洲饥饿同胞)可以先吃点东西吧?”我可以理解他,理解像他一直生活在条件艰难的环境中,每天吃不饱的难民们,理解人口剧增后无法获得粮食而挨饿的地球人类。这个社会是现实的,你有条件可以选择不吃转基因食物,但是不能剥夺没有条件的人吃转基因食物。或许对于你,转基因食物是毒药;然而对于挨饿的人来说,转基因食物就是救命的稻草。

每个人都是在知情的情况下,都是有选择权的,我只希望大家都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权。当然我希望转基因作物在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能完善,克服更多的问题,让大家能够真正放心食用。这也许对地球人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读后感(四):转基因,谣言止于智者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拒绝谣言的可怕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是台湾的转基因科普书籍,也是有十多位学术界的人士联名推荐的一本书。当然,这是本科学推广读物,不会有太高深难懂的知识,只是将转基因技术的来源和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做一个剖析,告诉中国台湾民众不要现在就开始盲目抵制转基因,可以深入了解之后,学着接受转基因的福报。我本身不是这方面的学生,当然也不能从很严谨的角度讲述转基因的功效和可能带来的影响,但是文中有一些是能用以我们生活当中的实例,可以拿来提醒自己,如何处理事情,如何接受新奇的事务。

一、转基因其实很早就出现

有读者就会好奇,转基因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这个的话,我们的先辈早就有过这方面的尝试,在植物领域,就会人为地将产量高不抗虫和抗虫害产量低的作物交叉种植,采用生物传粉的方式进行人工培育,用来改变他原有的性状,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转基因。这个可能更加直观能看出来,以前是没骡子的,当马和驴的繁衍的后代性状稳定之后,就出现骡子这一相对新的物种,这也就是杂交。转基因有点不同的就是,转基因是将人为希望表达的性状用技术来表达出来,比较直观。由于生物科技的发展,“DNA剪刀”的发现,更多的东西可以用来进行转基因实验。

二、生物技术与人伦的对抗

在21世纪初的时候,那个克隆多利羊的事件曾经轰动一时,让许多人对克隆技术的未来感到担忧,于是越来越多的电影题材也会采用克隆这一吸引人的主题,比如逃出克隆岛等,似乎都在告诫人们抵制克隆的发展,要不然人类的未来将不再美好,对生命的界定也将会变得模糊不清。由此为出发点,很多人开始反对以细胞为载体的生物技术,同样也包括转基因技术,这样做也不能抵制什么,科技照样会向前发展,我们只能理性地看到,然后从中找出能帮助我们生活的效果,尽量减少危害。

三、有机和转基因的区别

你来到超市到食品区域,就会看到很多商家都会打上有机的标签,然后价格通常比普通商品贵一点,这样的商品真的就是好的商品吗,物美价廉吗?在其外的地方,很多人都开有自己的小心思,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假借有机的名头,采用化肥种植或者是直接添加激素给禽类食用,对外宣称纯有机生产,绿色无公害,然后借以抬高价格,我在这里并不是要打压这些产商的无良行为,这些只能由有想法有行动的政府部门担当,作为普通的公民,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的精力进行这些事情,只能借助于政府的实干。

这里的有机是指将绿色的肥料种植的蔬菜果类,或者是纯生物饲料喂养的禽类生物,这些都在很大一部分的份额中有体现,有机也就意味着大的生产成本和好的生产环境,现在的肉鸡产量如果放养纯生态养殖大概一年能出一批的样子,而且为了控制病害,并能采用大规模的养殖,导致价格会水涨船高,然而人们在不相信的情况先选择购买那些便宜的,也导致有机这个概念流于形式,可能只是某个阶段采用有机饲养然后再大批量养殖,稍微提高一点价格换来一个更加响亮的口号,纯有机,无公害这类的说法,你们说是吗。

四、了解未来,拥抱科技

未来一定是个充满科技感的时代,各种新奇的东西层出不穷。

《一本书看懂转基因》读后感(五):让我们正视“转基因”

没有更多的湿地、树林被开垦成田园,林间有更多动物、植物,更大的生物多样性;没有积肥的异味,没有化肥的投入;同样没有农药残留,也就有了更大的安全保证;更多的产量,更少的人力投入,用有限的土地喂养更多的人口……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作着这样的美梦。自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人类发明了农业生产,成为农民以来,更少投入,更多、更安全可口的食物产出,就始终是这些农人及其后裔的梦想。

人们通过挑选生产力、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种子来保证产量,通过添加肥料扩大收成,甚至通过嫁接、杂交这些生物技术改善口感,获得更可靠的食物。人类自诞生伊始,就一直在改变着自己的食物,当然,这些食物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比如,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给早期人类带来更多碳水化合物摄入,使人们获得更持久的日常能量供应,大大提高了早期人类的平均寿命,但也产生了龋齿这一让人深受其扰的口腔疾病。

而今,这一梦想的钥匙就交到了“转基因”这一全新技术的手中。通过生物工程的新手段,农业专家更高效地实现了上述的梦想,在保证多产的同时,还能做到真正意义的无污染、安全卫生。然而,另一些不解的人们却依然对该技术发出不同的声音。

针对这些杂音,科学界有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本书看懂转基因》是台湾科学家兼科普作者林基兴的作品,他不但是从事科研和教学的研究者,还在台湾“行政院”科技会报等机构任职,不但对科学前沿有所专攻,而且在面对公众的疑问时,富有同理心和针对性。

在这本作品中,他首先坦诚了人类当下面临的困境:增长的人口与有限的耕地、粮食生产的矛盾。同时也深刻而积极地指出,这并不是一个而今甫现的问题,是与人类的进化过程相伴始终的过程。自然并非我们浪漫想象的那样:在现代农业出现前都是所谓的“天然”。我们想当然认为周遭未经人类“染指”的自然环境,其实早就在千百万年前,就参与了和人类一同进化的改变。因此,“自然不等于道德”,保护自然,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恰好相反,保护环境的最佳方案,是通过技术进步,寻求超越现有手段的更好方式。

摆在我们面前的更好方式,就来自分子生物学。“1953年发现D N A结构以后,科学家很快就认识到,他们能够将承载特定信息的D N A片段(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上”,这就是转基因技术。事实上,“自古以来,大家均在从事转基因的工作,以改变生物,但是现代的转基因使用基因结合技术,它让转基因技术提升到明确精准的层面,且缩短了改进的过程”。

作者提到,以转基因农作物为例,转基因的结果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增加法,即通过新的基因增加植物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能减少外界农药、化肥的使用。第二类是减少法,即去掉一些特定基因,改变其原有的性质和功能。作者举了我们熟悉的西红柿的例子,市场上越来越多出现可以较长时间保存的水果,大大超过了我们童年记忆中水果保鲜时间,这并不是什么魔法或添加剂的功劳,只不过是因为技术的力量,“减少番茄内催熟基因的数量,可减缓番茄组织的成熟软化,以延迟番茄的成熟期,便于运输和保存”。显而易见,正因为我们更多了解了“自然”才生产出这些“天然”保鲜的果蔬。第三类是调节法,比如“调节油菜籽种子中的基因,以降低油菜籽植物油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

由此可见,转基因技术给我们带来众多福祉,对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饮食质量,甚至食物口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可为什么人们还会对转基因“色变”呢?

曾经作为环保先锋的“绿色和平”组织的案例很有代表性,该组织的观点认为:转基因技术“以不自然发生的方式操纵基因……基于商业利益,公众被剥夺了了解食物链中转基因成分的权利……”

事实上,这些观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林基兴先生在书中谈到,并不存在一种对待基因的“自然”方式,因为农业本身—以一种集约化、专门化的生产来控制粮食、经济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就是一种本质上对基因的粗放“操纵”,正是这种“操纵”,促使包括动、植物在内我们周遭的“自然”和人类共同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进化之旅。

其次,“全球的转基因种子由跨国公司供应,但他们也提供大部分的传统农业种子”,而大量小公司之所以无力涉足转基因领域,恰好是因为“反转基因者”不断上诉、阻挠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得小型研究机构和团体无力维持科研和推广的经费。只有大企业尚有生存空间。

至于“知情权”的问题,更存在巨大的误解。一方面,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具体细节固然有着一定的知识要求,但这些基本知识在这个信息时代并不难以获得,更重要的是,世界主流科学界对其安全性早已有了肯定的认可,经过严格审查获得批准种植、上市的作物都得到了专业的安全认可。这些咨询只需网络搜索便可获得,并非难事,更不是“无法知情”。另一方面,由于研究者考虑到公众对“异源性基因”的接受度较低,而多用同源的基因,因此种植的农产品没有本质区别,盲目强调标注没有现实意义。

在对于引导公众的方面,作者推荐了日本科学界的方式,“日本政府很努力要消除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的疑虑,不断邀请老师、高中生、社会人士,参观转基因隔离田,认识转基因的安全评估过程。”并且,“请学界配合,借助正确知识的传播,来消除民众错误的想象,增加认同感和接受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广基因技术的成果,也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素养。

对于大陆愿意了解“转基因”及其现状的读者来说,林基兴先生从宝岛台湾带来的知识和经验借鉴,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适而富有启迪的参照。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 编辑:南都 版次:GB11 版名: 社科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C/html/2015-09/20/content_3469675.htm?div=-1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