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读后感摘抄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读后感摘抄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是一本由马超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双封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读后感(一):我喜欢你是寂寞的

4月24日回家。27日回京。到住处时,发现床铺前的书桌上多了一个快递,一打开,是马超的《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一时欣喜。

封面很淡雅舒适。一个美好的女子似进入冥想之境。左上角有一句简单但是动人的话:静下来,哪里都有美好的东西。

望着封面呆了呆,不禁想到聂鲁达的诗句: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远去,

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马超之前曾经写过一本书《趁年轻,开间小小咖啡馆》。也是这样的小确幸,充满着趣味。马超喜欢安静,喜欢小小的房子,喜欢有诗有书有音乐的自由生活。研究佛学,心中应有一片净土。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写了冥想,写了人如何面对自己繁杂的内心,写了如何独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都市,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面临的困惑。

书里写:慢,是人生的一种禅法。读到时,我不禁想到曾认识的一位诗人朋友,他送我他的诗集,扉页上留言说:若雪,生命是一种慢。也不禁让人想到木心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书里又写:那么,心,又是什么呢?顶果钦哲仁波切说,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我们执着的,我们在意的,我们心心念的,都只是一堆念头罢了。如此去想,人生的很多困惑也就释然了。

当心非常安静时,那些念头也就安静了。我们获得的,是悠然而美好的时光,是诗意栖居,是我们一直渴望的生活。

就像封面所写的,静下来,哪里都有美好的东西。

就像此刻静下来,听好的音乐,看看书,写写文字,都是美好的东西。

如是,多谢此书。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读后感(二):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4月24日回家。27日回京。到住处时,发现床铺前的书桌上多了一个快递,一打开,是马超的《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一时欣喜。

封面很淡雅舒适。一个美好的女子似进入冥想之境。左上角有一句简单但是动人的话:静下来,哪里都有美好的东西。

望着封面呆了呆,不禁想到聂鲁达的诗句: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远去,

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马超之前曾经写过一本书《趁年轻,开间小小咖啡馆》。也是这样的小确幸,充满着趣味。马超喜欢安静,喜欢小小的房子,喜欢有诗有书有音乐的自由生活。研究佛学,心中应有一片净土。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写了冥想,写了人如何面对自己繁杂的内心,写了如何独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都市,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面临的困惑。

书里写:慢,是人生的一种禅法。读到时,我不禁想到曾认识的一位诗人朋友,他送我他的诗集,扉页上留言说:若雪,生命是一种慢。也不禁让人想到木心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书里又写:那么,心,又是什么呢?顶果钦哲仁波切说,心,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

我们执着的,我们在意的,我们心心念的,都只是一堆念头罢了。如此去想,人生的很多困惑也就释然了。

当心非常安静时,那些念头也就安静了。我们获得的,是悠然而美好的时光,是诗意栖居,是我们一直渴望的生活。

就像封面所写的,静下来,哪里都有美好的东西。

就像此刻静下来,听好的音乐,看看书,写写文字,都是美好的东西。

如是,多谢此书。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读后感(三):受益的是自己

前段时间,我和一个关系还不错的朋友,因为一些事情不愉快。后来,我找一个有阅历的朋友帮我分析,他说,对方是肯定有问题的,但是你的方式不对。

其实,我一直推崇与人为善。

每次和别人冲突之后,都在的一瞬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原来一直标榜自己性情中人,但是在稍微思考之后,就觉得自己的冲动是不对的。

我原来就算有情绪,也是不太敢表达。我说“不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性格上追求稳妥,我在没有做好准备之后,从来不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

现在,我开始拒绝一些事。我觉得这是我成长的一个标志。我们只有开始拒一些东西,才能更加明确地知道我自己要什么。

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

这恰恰是马超的书,让我受益的部分。

马超的书,我读了近一个月。每天放在包里,到后来读完,都觉得整本书看起来像我小学时候的课本。你们都懂的,小学的课本很少,基本每天来翻,加上小孩子不懂得爱惜,整本书会从书脊那里形成一个很小的弧度。

没错,马超的书,我读完之后,就是那个样子。

这本书中提到的冥想,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全新净化自己的方式。

我曾经读者书里的每一行字,感受那些文字所承载的意义。一点一点,一个字一个字,一页一页。

也许换做原来,我都放弃了,但是这次,我看着那本书,竟然开始想要自己慢下来。

当然,我也知道,单纯读完一本书,并不能解决问题。我必须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有意识地训练。

但是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的人生最关键的便是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本书恰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

我知道我的情绪不能一刹那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但是我愿意去追寻着书中的蛛丝马迹,让自己有一个更明朗的开始。

最后,我觉得,坚持读完这本书,受益的是自己。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读后感(四):享受微笑的快乐

冥想是什么?起初我觉得冥想就和打禅一般,让身心获得放松,但是看了《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这本书,我发现我太小看了冥想这个概念。冥想最主要的就是为自己打开一扇门,在让身心放松的同时,达到平静并享受快乐。

现在的我们常常因为工作、生活的琐事而忘记了如何快乐,忙碌地生活,让我们甚至忘记了上一次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书上写道:“微笑需要牵动15块面部肌肉,但愁眉苦脸却需要牵动40块面部肌肉。”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少一些苦脸,多一份微笑呢?

在日本旅行的时候,看到商场营业员名字牌上都快着微笑的字眼。我想一方面是要求店员对每一位顾客保持微笑,享受一次愉快的购物经验,另一方面也告诉店员,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享受这份职业带来的快乐,不要过多的强加工作的属性,而是换个角度,体验与顾客每一次的相遇。

这让我想起大学时候与室友的一番对话,每次室友外出都会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我说:“你又不去约会,干嘛这么用心的打扮,她说:“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不一定是要打扮给别人看,更是打扮给自己看。”有时候,我们过份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忘记了自我欣赏,聆听自己的内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静下心来,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

事实上,当我们慢慢长大,我们的笑容次数已越来越少,而笑声也变得掺有杂质。当我第一次听到儿子笑出声音的时候,我有些震惊,因为我早已没法像他那样笑得如此清脆,把所有的快乐都通过笑声表达出来。大概是因为成人的世界更为复杂,使我们逐渐失去了真心表达的能力。而所谓的“复杂”又何尝不是人们自己强加进去的呢?

如果每天能饱含真心的微笑,冥想的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呢?正如书中所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为迎合他人而只是为了自己发自内心地笑一次。然后,好好体验这种充满预约的能量把吧。”

至于如何冥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完全放松,选择一个姿势,闭上双眼,围绕一个点,自己任意的展开,地点随意,因而冥想并不是那么的远不可攀。如果能配上一些音乐就更容易进入冥想的世界了。相信,通过冥想,你的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微笑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

《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读后感(五):心安静,生活才充实

作为一名标准的忙碌都市人,本人的情绪完全是随着外境而起伏变化的,当工作强度特别大时,我的情绪会随时暴走。如果你同我一样,也经常被焦躁、愤怒、疲倦等负面情绪困扰,那么你对我的痛苦必然能够感同身受。

常听人们说,自己内心的状态会投射到外部世界,你是怎样的,你的世界便是怎样的。但我们缺少这种自知,往往是把矛盾指向了外部世界,却忽略了如何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不喜欢看鸡汤故事书,因为那些书里的故事太常见了,根本难以激发我的阅读兴趣。个人比较喜欢诸如克里希纳穆缇、张德芬等心灵修行者所写的书。这些书文字优美、隽永,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心灵修行并不是如大家所想的那样,跑到深山老林里,不问世事,过一种看似潇洒自在的生活。自己的内心不美好、不平静、不安宁,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享受到片刻的美好与安宁。

确切地说,手头的这本书《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也是一本心灵励志书,但个人觉得,在读这本书时应该选一个比较安静的时刻。因为在读的过程中需要去感受、去思考。作者说,她只是把自己的生命过程中的一些冥想感受分享给大家。但其实在这本书里也有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冥想的简单方法,很具体也很实用。我个人的理解,冥想是一种正念修行。按照书中的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了几次尝试之后,确实觉得情绪上有了一些改善。最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冥想的作用和效果说的神乎其神,她只是说,冥想有助于改善我们的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平定身心,培植正念,美好心灵,心美好,世界才美好。

其实就减轻压力、平定情绪来说,做瑜伽、听音乐、散步等等方法也不错,但这些方法都有时间地点等等限制。比如,你在单位里加班,明明已经心情很不好,身体很劳累了,就不太可能再进行散步,但你又特别想让自己的情绪平定下来,这时候就可以尝试进行冥想。这本书的文字优美流畅,读来特别舒服,尤其适合在焦虑、浮躁、怨气横生的时候去读。虽然这本书的内容介绍里标明的是女性读物,但我觉得,男生也一样可以读,尤其是性情急躁的人(比如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用心地感受着生活,而不是盲目地给生活做出评断。

国外关于冥想的书很多,之前读过斯蒂芬•赫特夏芬的《从容的活法,享受当下这一时刻》。这本书里也有关于冥想的内容,但理论上的内容偏多,而《只有当心非常安静时》则更注重实用性。当然,正如同作者本人所说,她只是在分享自己的生命感受,希望能与更多的朋友分享交流,所以这本书倒不妨看作是作者对冥想这种身心放松方式的独特理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