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撕裂的记忆》的读后感大全

《撕裂的记忆》的读后感大全

《撕裂的记忆》是一本由[英]丹妮·阿特金斯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撕裂的记忆》读后感(一):悬疑之下凄美爱---评《撕裂的记忆》

自己平时没有特别大的爱好,但是看书写评,舞文弄墨倒是人生的一大乐趣所在。在众多类型的图书之中,我比较偏爱于阅读一些悬疑惊悚类的小说作品。读这样的书我觉得可以带给自己除了刺激之外的脑力挑战,着实让人回味无穷。

本着追根溯源,探知悬疑背后的真相,我却在读着新近出版的《撕裂的记忆》时陷入了很是独特的另一种阅读感受。这里除了那种扑朔迷离的混乱,作者很是巧妙地掺杂入了更多的人物情感。难怪乎它被称之为是浪漫版《盗梦空间》。确切而言,本书精彩地拿捏和混合入了悬疑和爱情的双重特效,将本书的故事内容得以最大限度的新意提升。

“如果,生活给你第二次机会……”跟随着设问的提出,我们一同步入小说正文的核心。从最初翻开这本小说开始,我觉得自己就情不自禁被故事的情节吸引着。“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一场缭乱的自我找寻,却意外发现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如此独特的开头,却是一个又一个悬念的抛出。书外的读者跟随着主人公瑞秋追索的脚步,迫切地期待着可以找寻到事情的真相。借助着“撕裂的记忆”的载体,本书的作者很是巧妙地牵引出两个完全迥然不同的结局---虽然这都是架构在虚构的基础之上,孰是孰非,真相亦或者是假象都难以揣摩的大前提,却更是抛砖引玉地带领着书外的读者共同感悟着关于浪漫爱情的追索!选择性的记忆,多重人格的设定,将所有的不可能结果极尽能力地凝聚在瞬间激发和表达。也正是通过如此的表现手法,我们读者更可以零距离,第一时间地感叹作者强而有力的创意构思和精彩叙述。唯美,浪漫,动人的爱情,却是有着太多的现实不堪地牵扯和束缚。读至故事尾声,我更深深地感叹于作者卓绝创意的文字诠释。于瑞秋而言,她是生活在如此唯美的爱情童话之中;于瑞秋的父亲而言,他其实更是一种对心爱女人生命的成全。现实是残酷的,那么不如还是活在梦境中,活在那美丽动人的,长长久久的浪漫爱情之中------

《撕裂的记忆》读后感(二):潜意识里的双面人生

这是一个充满了悬疑的故事,读完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完全它可以拍成一部情感惊悚大片。瑞秋的双面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丑,也告知我们实际上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或许都渴求踏上另一种生活轨迹。

故事的开始充满温情,瑞秋和同学们即将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开启新的人生,在毕业前的小聚上,未婚夫马特、情敌凯西、暗恋者吉米、闺蜜莎拉纷纷到场。各种情绪暗涌之际,这个瑞秋以为的和谐幸福场景被一辆失控的汽车彻底粉碎。不仅仅是吉米的离开,还有吉米的秘密;不仅仅是马特的呵护,还有马特的逃离;不仅仅是凯西的嫉妒,还有凯西的阻止……无形中的感情牵制了每个人在那一瞬间的反应,瑞秋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而真正的悲剧在于她失望的内心从此冰封。五年后莎拉的婚礼将她再一次带入了旧时场景,内心几近崩溃的瑞秋再也无法承受,然而一次昏迷之后她发现整个世界都颠覆了:病入膏肓的爸爸安然无恙,不离不弃的男友和凯西鬼混,吉米死而复生并爱上了自己,自己也实现了做记者的梦想……可是在内心深处她知道这都不是真的,可笑的是每一个人都不相信她,甚至她的旧同事也都不认识她,仿佛她这五年从未如实际那样活过,而是过着另一种向往的生活。我相信如果那辆车没有失控,这一切都会发生,就如瑞秋所想。

故事的最终落幕不知用怎样的词汇形容更为贴切,是同样充满温情?还是令人无限唏嘘?至少有一点毋庸置疑,瑞秋脑海那些幸福或不幸福的另一种人生,并没有人知道,那垂垂老矣的父亲不会了解女儿心中万般的不情愿,这样毫不知情的离别或许来得不会那么惨痛。

整个情节设置很具有颠覆性,但各种悬疑的设置合情合理,毕竟那是瑞秋脑海的折射,具有睿智和贴合生活,所以在读整个故事时绝不会跳戏,反倒会随着瑞秋一步步验证自己的真身失败而跟着思考“究竟真相是什么?谁在撒谎?整个局是怎么布的?”虽然真相大白之际我们还是会发觉中了圈套,但情感最后胜出,让我们来不及懊恼,只顾得感伤。

《撕裂的记忆》读后感(三):书评の撕裂的记忆——不存在第二次机会,也要好好生活

书评の撕裂的记忆——不存在第二次机会,也要好好生活

除却掉腰封上的宣传,这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小说。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感情类的小说不再是单纯地叙述感情,而是会加以人性的探讨又或是悬疑的情节。封面契合这本书的题目和这个故事。被撕裂的记忆大抵就是经常被我们提到的“失忆”,而这不止是一个关于失忆的故事,最可读的地方在于记忆的重叠,你无法辨别是记忆出了错还是梦境与现实的错乱。

在开篇女主人公瑞秋就遭遇到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灾难,改变了她一生的足迹。五年后,她在一次意外中头部再次受到和五年前一样的撞击,才让她得以回到“现实”。可这中间的五年,“梦境”真实得不像梦境,“现实”却是截然不同却又并未以“昏迷”记录在案。生活正常的人怎么会同时拥有“梦境”与“现实”同步前进的双重记忆,这成为故事的线索,开始展开了一段解惑之旅。

但读到最后,作者仍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所谓的“现实”与所谓的“梦境”的关系。而女主人公瑞秋为什么能够在这两者间交替着生活了接近五年的时间,作者也同样没有告诉我们。或许我只能把这单纯地理解为“给读者以更多的想象的空间”或是“作者本身就要构造一种基于现实的幻想,类似于盗梦空间的悬疑主线”。

可能我关注的更多的是作者所构造的这条带有“悬疑和幻想”色彩的主线,对于感情的描写就显得有些单薄。

能让我有所思考的部分,是五年前坚固的友谊,却因为那样的一场事故分崩离析。虽然感情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我一直都知道感情是脆弱的,它可以被欲望所背叛,它可以被金钱所磨灭,它可以被伤害所离散。所以时过境迁,现在的我们不是当时的我们,肆无忌惮的年纪早已被可以刻意避开伤害的本能所掩埋。

从封面编者所摘录的内容判断,编者更希望这本书传递的是关于幸福,关于生活,关于爱情的选择。

很多从死神边缘回来的人都会感谢生活,感谢那些美好,也感谢那些不美好,这本书就是希望从这样的角度去询问读者。

很多时候将就并不是最好的结果,可却只是因为生活所迫无力去抗争而妥协了。如果给你第二次机会,你还会将就吗?

而有些人选择了自己不爱的人,觉得一辈子就这么过了。如果给你第二次机会,你会不会选择去爱?

生活永远不给人第二次机会,所以,可以不妥协的事情就一定要照着自己的意愿去完成,遇见了爱的人就别放手能长相厮守才是平淡生活里最美的幸福。

《撕裂的记忆》读后感(四):潜意识的心灵对话

“假如还有第二次机会……”每每看到这样开头的假设,总会嗤之以鼻。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前提,还指望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然而,《撕裂的记忆》却告诉我,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前提,会看到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哪怕这个想法在现实面前如此的渺小而不值一提。

五年前的一场车祸,断送了瑞秋的幸福,也让她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吉米。她感到痛苦,因为爱人的离去,因为好友为了救自己而丧生。她浑浑噩噩地过着生活,还惦念着重病的父亲。可一夜梦醒,眼前的一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特就在身边,仍如五年前般爱她;吉米仍鲜活着,仍默默陪在她身边,是她的青梅竹马,是她忠实的骑士;父亲除了担心的神情,再看不出任何病状老态。这一切,究竟是梦,还是现实?瑞秋分不清楚,她只是记得自己另外一段生活中的一切,她仿若生活在平行空间中让自己陷入一种分裂中无法自拔。她很苦恼。面对家人与朋友的担心与不理解,她默默收起自己的怀疑,直到吉米陪着她去找另一段人生——她仍记得那段生活所有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但那些人对瑞秋却完全陌生,仿佛她从未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一般。瑞秋丢了一段生活,但是,她却终究发现自己的挚爱,同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吉米。当他们走入婚姻殿堂之时,现实却又重重一击——瑞秋,昏迷着,不会再醒来……

美丽又那么让人心碎的故事。

而我,从故事中竟读出了另外一种感悟。不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生活中,她的未婚夫马特都没有充当很重要的角色,至少在瑞秋的心里是这样。有一种可能是瑞秋认为自己被吉米救起一直心存感恩念念不忘,但更有可能的是,瑞秋心底早就认定她与马特不能一直相守到老。在五年前那场车祸之前,就在他们热热闹闹聚会之时,瑞秋就已经清楚地知道有其他女生在窥视自己的男友,而自己对于这段感情也充满了怀疑。在陷入潜意识之后,这种不确定便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她与马特在一起的时候,每一次描写都让人觉得不是那么的温暖与舒服,根本不像是准备结婚的男女朋友。相反,瑞秋和吉米在一起,却有着天生一对两小无猜的适合。那种柔软和温暖,或许正是瑞秋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她与吉米都在压抑着对彼此的感情,或者说,瑞秋其实根本没有发现她对于吉米早就超出了好朋友的关注。在故事的最后,当瑞秋与吉米步入婚姻殿堂,我真希望故事就此结束,让这一对佳人飘然幸福而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常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者说再也无法挽回的时候,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内心。

真是让人心碎的故事!

认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吧,不要熟视无睹,也不要自欺欺人。有些美好,可能在一瞬间,就此错过。

《撕裂的记忆》读后感(五):如何处理失忆题材

前不久刚巧在电视上看到了白百合主演的《被偷走的那五年》,影片讲述了女主角何蔓因一场车祸失去了五年的记忆而与前夫谢宇所引发的一系列故事。翻开《撕裂的记忆》,竟然也是个关于“失忆”五年的故事。

其实,在影视作品中,失忆题材十分常见,便于制造戏剧冲突与戏剧效果,是编剧们百用不厌的题材和处理手法之一。而对于小说写作者,想要写一个关于失忆的故事,恐怕就要复杂得多。《撕裂的记忆》的作者是如何处理这样的故事题材,又是怎样令其萌生新意的呢?

首先,作者从女主角瑞秋遭遇车祸撞伤头部写起。五年后,仍在悲剧阴霾中不能抽身的她要回到家乡参加好友的婚礼,而这意味着她不得不重新面对多年前的分手男友,朋友们,还有因为救她而离世的吉米的家人。开篇还是寻常套路,并没有太令人惊艳之处。

接着,夜访吉米墓地的瑞秋,因为剧烈头痛昏倒在吉米的墓碑前,醒来时发现了周遭情况和自身的异常。作者重新从五年后瑞秋所过的生活写起,而这一次,她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既没有和男友分手,也没有失去她最好的朋友吉米……然而,她因为遭到抢劫头部再次受到重创。

接下来便是瑞秋寻找过去的经过。作者的关注点在于:瑞秋很想弄明白到底是自己失忆了,还是精神分裂了,于是不停地寻找自己工作、居住过的地方,求证好友,男友,甚至还搬出了时空旅行等说辞,但直到答案揭晓之前,读者都还被蒙在鼓里,误以为瑞秋真的只是失去了记忆。

深爱瑞秋的吉米帮助瑞秋找到了自己失忆的证明,并且向她求婚,瑞秋也对现在拥有不完整记忆的自己释怀,打算重新开始新的人生。如果故事结束于此,那只能说《撕裂的记忆》是个老套的失忆故事。然而,作者却在此刻抛出了意料之外的结局——昏迷的瑞秋被执行了安乐死!而那个在记忆中自己还“活着”的瑞秋,和吉米举行了婚礼,走进了幸福的光芒之中。

所以,一切都只是昏迷中的瑞秋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忆,被遗忘,被撕裂,错乱,茫然,试图理清头绪,却又回环往复。结局出人意料,但又恰到好处的给人以安慰,不落俗套。这应该算是这部小说最大的卖点,也是最值得肯定的地方。通常失忆题材的影片和小说,结尾都很难处理得令人满意,电影《被偷走的那五年》也难逃骂名,而《撕裂的记忆》这种处理方式算是有些新意的。

虽然结局上尽力扳回一局,但似乎还是无法抵消之前那些冗长而另人迷惑的铺垫。在创作上,作者完全把小说的结构凌驾于情节和人物之上了。情节上囿于寻找失去的记忆这一内容,写不出新意,人物形象又只照顾到了表面,甚至连性格都没有深挖。读者通篇看到的只是一个兀自寻找失去记忆的痛苦女人,自我中心,臆想连篇。而百分之八十以“我”字开头的翻译方式又大大加重了这种倾向。

如果说一位作家的处女作能成为畅销读物,蝉联销售榜单,那么它一定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然而,中文版的《撕裂的记忆》却没能让人产生这样的认同感。抱着学习的态度想看一看作者是如何脱颖而出,把难写的题材写出了新意,但失望大于收获,这样的结果本身也是十分撕裂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