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不经心的传奇》读后感精选

《漫不经心的传奇》读后感精选

《漫不经心的传奇》是一本由谢强 / 严倩虹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 42.00,页数:3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不经心的传奇》读后感(一):传奇

本书贯穿着作者对法国社会和文化长达十年的观察、体验与求证,电影成为作者向读者描绘法国的最好介质,因为他发现,法国电影至今仍然传承着法国良好的文化传统,从不模仿和媚俗,主张品质与生活。本书几乎涉及到了法国文化中所有被认为最独特或最不可解的现象与本质:法国人独特的情爱观、法国人的电影品位和遗世独立的精神、法国城市对艺术的态度、咖啡馆在法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人对世俗生活细节的热爱、法国不同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的来源、法国电影与绘画的一脉相承等等,这些现象与本质被文中一部部精彩的法国电影透露着、解读着,在作者活泼的讲述中,我们看到旅游、风俗、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时事等诸方面与法国电影进行了链接,我们倾听电影及其故事的同时,也体味到法国文化之趣味,以致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什么电影这种伟大的艺术必然会起源于法国,本书更呈现出作者对法国的生活哲学、爱情哲学、对艺术和人性的态度等的独到解读,令人会心和回味。

《漫不经心的传奇》读后感(二):法国电影,让我们细说从头

如果让你介绍法国电影,你会从何说起?

很喜欢这本书中对于电影文化介绍的切入点,电影做为除了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之外的第七艺术,而它的涵盖涉及的范围更广,不仅包含了之前的六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最独特的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在一起的,与之前的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那么我想想要具体又全面的讲述电影这种既实际又虚幻的文化则是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做到了。

全书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地标为主,糅合了地理、历史、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因素为我们描述了法国电影从诞生到成长的过程,也让我们看完之后更好的了解了法国电影之所以如此多姿多彩具有人文气息的原因。法国这个独特的国家用它特有的文化浇灌出了一朵美丽的电影之花,如果不先从法国文化说起,我们如何能够了解这朵花是如何成长的,而最初的根源又对它有多么大的影响啊。无论是“电影之父”奠定的写实与记录,还是印象派画家对于电影氛围与画面的影响,不论是“新浪潮”对于视觉思想的碰撞,还是“作家电影”为电影带来的独特气息,不论是巴黎左岸的咖啡馆,还是戛纳的嘘声与争吵。都让人感受到法国电影不同于任何其他地方的独特气质。应该说看完第一部分,会对法国电影法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喜爱,应该说电影是法国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了解电影的同时,我们了解了法国,了解法国之后,我们会更懂法国电影。

第二部分则从法国电影本身的特点出发,为我们展现了法国电影中的爱情、感性,与文学、观众之间的关系,全面的展现了法国电影的优与劣,得与失,过往与未来。看完了对于法国电影多了更多的喜爱,但同时我也对于文学与电影的发展有不同的想法,电影更加活色生香,可以做为文学的一种补充,但是文字自有其细致也震撼的力量,我想即使在未来的所有年代,文字都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之前对于法国电影知之甚少,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却兴趣满满,这是一本容纳了太多内容的书籍,虽然对于法国电影介绍的不够深入,但是却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轻松的可爱的氛围,看书的过程仿佛自己真的流连在巴黎左岸的街头,路过一个又一个充满了历史痕迹的咖啡馆,仿佛也能穿过时光的帷幕触碰那些过往的天才的灵魂,在这一刻,应该感谢文字的力量,因为它在我们头脑中构建的影像与光影,必定不逊色于电影。

《漫不经心的传奇》读后感(三):等我准备好了,我就要去法国

文/河北小珊 评《漫不经心的传奇》

法国,对我来讲一直是个梦,这个梦并不是遥不可及,但是还需要再向前一步才能到达。提到法国,脑海里最先蹦出的三个关键词就是:浪漫、红酒、女人。法国是浪漫之都,在我的想象中法国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甜甜的暧昧和梦幻的唯美。法国的女人是世界上最优雅的女人,她们具备审美质感,对色彩感觉和掌握堪称世界最好。法国女人优雅中带着矜持,少了烟火气的美感,让人只敢远远的欣赏。正因为如此,法国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梦,作为一个女人,我还没有本领融入其中。

再说电影,有人说看法国电影要很耐心,因为只有比导演更耐心,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国人为什么能耐烦去讲一个一点也不波澜壮阔的故事。法国人极端细致,就那么不紧不慢地讲故事,等你接近没耐心的时候,他又会让你心里一紧,鼻子一酸,仿佛一瞬间,所有的耐心又都是值得的。这本书是一部透过法国电影咂摸法国文化的佳作。作者将自己的人生分为三段:三分之一学习,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生活。这使得他有机会在法国生活长达十年的时间,十年里,他对法国社会和文化深入观察、体验与求证,他发现法国电影至今仍然传承着法国良好的文化传统,他把法国电影作为向读者描绘法国的最好介质。

这本书读的很过瘾,作者把旅游、风俗、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时事等诸方面与法国电影进行了链接,我们倾听电影及其故事的同时,也体味到法国文化之趣味,以致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什么电影这种伟大的艺术必然会起源于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街、巴黎歌剧院、塞纳河、布涝涅森林、旺多姆广场、卢森堡公园等这些文明世界的建筑,只在电视作品中看过,在小说中读过,这些不同于旅游景点一想到就是人山人海的景象,这些地方给我的感觉是宁静、浓郁、庄重,适合一两个人在傍晚的时候去感受,或者只是远远的凝望,我想一一走遍,但是还缺少勇气。随书附赠的《法兰西电影旅行笔记》 将异国风光搬到眼前,粉色的纸张上面灰白的照片,没有惊艳绚丽的感觉,正如我对法国的想象中那样。难怪有人说这本书是去法国最应该带上的一本书!

总的说来,法国是个淡然的国家,法国电影、法国女人都是如此,时刻保持优雅,即便内心充满情绪,也不会轻易歇斯底里。法国人讲究生活细节,他们喝咖啡品红酒,做事细致周到却不缓不急,他们热爱艺术,有独特的爱情观,法国文化的魅力在于日常生活美学中的出其不意。这正是法国文化的独特之处:从不模仿和媚俗,主张品质与生活。

等我准备好了,我就要去法国!

带上我心爱的他,

不急不缓,

静静地感受这梦里的国度!

《漫不经心的传奇》读后感(四):法国、电影

法国应该是悦人、完美、耐看和有限制的。而这本书就如法国。

拿到这本书时,看着封面和副本,如此文艺,如此完美,我以为三两天就能搞定,哪知道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它看完。它如法国耐看,如法国悦人。

谢强和严倩虹,本是同事,因对法国文化的共同喜爱,特别是法国电影的共同爱好,互相交流认识,最终想把说的转为写,并希望看者能通过他们的文,进而对法国电影甚至是法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法国电影总体来说是一种生活流电影,法国生活的主体是情感生活,而情感生活的主角是法国女人。所以,要看懂法国电影,先得弄懂法国人的情感,尤其是法国女人的情感。

法国人是为爱而生的,活着就要爱,爱要自由和平等,这些都是法国艺术影片的主题。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建议人们把电影当哲学来读,萨特说电影是最好的学堂,其实法国电影就是现实伦理学,生活的哲学,当然也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课程。

so,这就是法国电影,真实,不作,感性,日常性。

这本书共4篇,真正细分的话,可分为2大部分,第1大部分共3篇,以电影的发展历史为节点,从电影生在拉西奥塔、里昂,长在巴黎,走遍了整个法国(尼斯、戛纳、诺曼底等)和世界。而在这个部分本书会带着你,在打捞一个城市,在事无巨细地铺陈开来,娓娓细语中,你仿若置身在法国的街头,而此书就如导游在你耳边慢慢述说,述说着这个城市的历史,讲解这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每个咖啡馆,电影院背后的作家及他们相关联的趣事,还有他们的著作-电影,那盘桓交错的典故,在书中一一道来。我想如果不是非常热爱法国文化的人,对法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是不会写出如此佳作。每每感觉作者已经写完了一个人的事情时,应该无法叙述下个人的时候,可你往下看,却是转承起回,衔接如此自然,让看者不会感到突兀。虽没有详尽的介绍,可包含的信息却如此厚实,它并不是因电影而大谈特谈电影,它把电影放入了法国文化的整个大环境。

就如第2部分最后1篇提到,第七艺术的诞生,是因为法国的浪漫、自由、平等、博爱。你看《 男人之心》他讲述的四个男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虽然婚姻都有各自的问题,但仍不影响他们的默契和友谊;你看《新桥恋人》耗资一亿六千万法郎只为讲述两个流浪汉的爱情;你看《女友的男友》里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排列组合的变化,交错着,矜持的又或是挑逗的意乱情迷,又浅尝辄止。电影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的宣扬并不是口号,而是自觉的行动纲领,甚至是真实的生活映像,可它却不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式的温情戏码,或甜腻或苦情的纯爱故事,它更多的是从小处入手,以小博大,虽平淡无奇,可也如夏布罗尔经常说的:“上帝能辨别他的作品。”法国的电影是交给时间去证明的。

而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第七艺术,也是因为电影和哲学、绘画、话剧、文学等的关系不是泾渭分明,而是纠缠不清的。如经典文学名著被搬上银幕,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大仲马是《三剑客》《基督山伯爵》;杜拉斯的《广岛之恋》;又如戏剧亦被融入了电影,《哈姆雷特》《茶花女》等等,电影既超越了戏剧,又与文学的交错。

看过很多写关于电影的书,或专业,或通俗,或生动有趣,或专业枯燥;这本书却另辟新角度,从一个国家的文化里去了解电影的发展,不可否认,它或许还有些不够生动有趣,或者也不如专业那么专业,可你从中收获的却不仅仅只是电影知识。它就如法国,你得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的悦人,它的耐看,它的有限制以及它的完美。

《漫不经心的传奇》读后感(五):带上一本书去法国

文/夏丽柠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人类第一种饥饿就是无知。

依此言,《漫不经心的传奇:法国电影与电影的法国》更像一份精神食粮。饿了,啃一口嚼一嚼,生命力量无穷。

读这本书,会有一种由无知而引发的羞愧感在内心涌动。别把它当成一本走马观花地跟着电影游法国的旅行书来读,而是不光要带上自己眼睛看,还要用心去体会。它是一本以电影为媒,向我们普及法兰西文化认知和兴趣的启蒙书。

我曾经去过几次法国,自恃对这个浪漫国度了解颇多,对幽静的塞纳河,豪气的香街和满眼薰衣草的普罗旺斯都很熟悉,还自告奋勇地要为人做导游。

可当我读到序言中说“法国电影是平庸背后隐藏着奇妙”时,我忽然觉得我的只看风景不懂文化的法国游,不正是错失了与法国神交的奇妙吗?如果除了旅行者,我还是法国电影的狂热爱好者,那该多好哇,这本书定能成为我的观影“圣经”。

谈法国电影,就要从卢米埃尔说起。卢米埃尔 ?在《一步之遥》中,周韵推着一台摄影机,旁白说:她要成为一个像卢米埃尔一样的人。对,卢米埃尔兄弟是发明电影的人!由于兄弟俩童年的一次奇特经历,俩人约定以后的所有事情都要共同署名。所以,我们就不必在意到底是兄还是弟进行了这项发明。

“上帝创造女人,法兰西创造电影”,作为本书的首章开启了读者豪华的法兰西文化之旅。用如此溢美之词来评价法兰西电影是否有些过分?我读过之后,觉得恰如其分。当然,读者也可以用自己的特独味蕾来品评,类比喝一杯波尔多葡萄酒后的回甘,或者吃一只法国烤蜗牛后的鲜美。

如果谈论法国,要先谈巴黎吗?哦,不,这本书的第一站是里昂,可见作者谢强和严倩虹的独具匠心。“位于法国南方的里昂,没有北部巴黎的喧嚣,也没有南部马赛的热闹,低调恬静,即是工业基地又是文化艺术之都……里昂成长的独特性,是我们解读其作为电影故乡的一把钥匙。”

里昂以舞蹈、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与电影千丝万缕的联系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卢米埃尔街区就位于其东部。而书中关于莫奈、雷诺阿和马奈等印象派画家的介绍,不难看出法国电影的拍摄技巧的确有这些画家画风的痕迹。“光与影,是印象派绘画的关键词,同时也是电影的代名词”。至少在这一点上,电影与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法国是咖啡的重度消费国家。在那里,坐着喝站着喝,喝几分钟就走还是要聊很久,都是很有讲究的。偏巧,我也是个热爱咖啡之人。所以,第二章“巴黎,两条街的传奇与咖啡馆的香气”便是书中至爱。

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中那些游走于深夜巴黎的文化大神们:左拉、萨特、波伏娃、巴尔扎克、海明威……和那些赫赫有名的咖啡馆:花神咖啡馆、左岸咖啡馆、双风车咖啡馆……不胜枚举。其实,即便是巴黎街头一个很不起眼的咖啡馆,只要用心也许都会找到当年某位大文豪、大画家、大导演或者大明星们驻足过的痕迹。话说巴黎的哪家咖啡馆没做过电影的外景拍摄场地!别忘了我们的《天使爱美丽》中的艾米莉就一名咖啡馆的俏丽服务生。

走过了里昂,喝过了咖啡,尼斯和戛纳的海便成了我们的向往。如果说前者美得令人惊艳,那么后者随着历年电影节的开幕和落幕,为法国电影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和进步。在第三章“南方蓝色海岸与北方诺曼底,两大电影大区”里,我们见识了戛纳电影节的狂飚与任性,也读懂了法国电影人乃至文化圈,为了捍卫法国电影精神的坚持与努力。

在法国电影里,我们总是能够体味他们的人文精神。电影和文学是绝大部分的法国人的终生爱好。读了最后一章“风起于萍末,青出于蓝”,你便会理解他们为什么拍那么多以爱与自由为主题的电影。“无爱即分手”是法国人通行的恋爱法则。或许在他们眼里,自由比爱更重要,并且始终践行。

海明威说: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居住过巴黎,那巴黎将会跟着你一辈子。”可我想说,如果没有机会居住,那至少去一次吧。若要带上一本书去法国,就带这本吧。

转载请告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