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台湾,请听我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台湾,请听我说》经典读后感有感

《台湾,请听我说》是一本由吴锦勋 采访/撰述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台湾,请听我说》读后感(一):不是口述历史的口述历史

14个台湾人的口述,作者整理编写并经过本人修订的14篇文章。

一开始读,我以为是很正统的历史,因为每篇口述之前作者的引文写的内容丰富而文笔严谨。

读了一半,发现纯粹是口述历史,就是这14位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台湾人的历史。

普遍来说,艺术家的口述内容更聚焦,也更有深度,几位企业家的口述更像是缩减版的企业历史,有点失望。

总的来说,读完之后最大的收获是,台湾社会严重的族群观念,不仅仅是其他历史书告诉我们的,根源在于台湾历史上不同族群人们的移居,根源于228,根源于KMT来台后对不同族群的不同政策。这些是原因,但还不够。很重要的是,有些政治人物有意利用族群观念煽风点火,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短时,坑爹,坑儿,更坑子孙。

《台湾,请听我说》读后感(二):大时代下的小人物

每个人都脱离不了时代背景而存活,但在历史的洪流面前往往被人遗忘。

因为对台湾的无知所以一直觉得很神秘,不懂他们为什么天天吵着要“台独”,为什么原本就是一家人却不能好好相处。读完之后,理解了,然而更多的是同情。同情本省人,他们的母亲当初把他抛弃了,后来好不容易回来却受到了粗暴的待遇。同情“外省人”背井离乡来到台湾,哪曾想到会被困在这里三十多年,家乡已经是陌生的家乡了,竟然失去了归属感(被台湾人称为“外省人”,被大陆人称为“台湾人”)。

国民党的“恐共”给台湾带来太多的政治压力。那时候的他们是压抑的,白色恐怖让百姓惶惶不安。他们被灌输“反攻大陆,拯救大陆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思想,同时也担心大陆来攻打他们。在这样的思想中长大的人怎么会和我们化解隔阂友好相处呢?不禁感叹小平爷爷当年的“一国两制”政策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在我看来,台湾跟大陆就像一对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他们要通过共同的回忆,以及创作更多共同的回忆来消除隔阂,找回曾经的亲密感。不管怎样,我们要互相包容和理解

《台湾,请听我说》读后感(三):你的历史亦是我的破碎版图一角

如果说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是与台湾的开始相识,那现在则是“原来你有这么多、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伤痛”而相惜。

地理的游离性、政治的暧昧性、移民历史的特殊性让这个小岛承载了多少苦闷与郁卒、冲突与包容、激情和梦想。

我的记忆是你的痛苦,你的历史碎片亦是我的破碎一角,若不互相聆听,我们终是没法化历史经验的纵深为度量现实生活的直尺。

伤口,可以化为文学的养分,促成文化的活泼,激励一代人为台湾的经济、科技奋斗。不再是亚细亚的孤儿,它是亚洲四小龙,也是面向海洋的开放者。

但同样,伤口也会因政治而被撩拨。一群人,一个政党因为利益与政权挑拨族群、种族的仇恨,以语言、历史、血统为藩篱戳破众人保护的如纸薄的民主。他们不是孙中山先生口中的为众人的政治家,人们的依赖渐渐变为失望,最后会剩下清醒的理性。

现在岛内民进党成为最讨厌政党,善于操纵选举的民进党还在打“恐中牌”,这与以前的省籍对立牌如出一辙。而在民间,两岸创业青年的交流,经济贸易的互相依靠成为趋势,文化的交融逐渐升温。若无视民意,必是短见的自我催眠。

包容异己者,寻找文化根基,倾听民心,给民众政治民主上的安全依赖,是需要牺牲来寻求交集的。

14位受访者以个人生平介入这长长的历史,他们左心房的漩涡也会搅动起无相同经历的陌生读者最原生的同情、感动、善良与宽宥。所谓同理心,不过是这些真善美的感情与对共有文化的认知。

很喜欢序言中引用的本雅明关于“背对未来的历史天使”比喻,时间是风暴,同样也是推动进步的旋风。接下来的一切,还会继续书写。

《台湾,请听我说》读后感(四):【雨枫试读】风雨飘摇的年代

【雨枫试读】风雨飘摇一年代

文|molly_小清

——评《台湾,请听我说》

台湾,在大陆大多数人眼中依旧是神秘的,无论是多党政治,还是博物馆中的稀世珍品,都不禁让大陆人对台湾艳羡。我甚至有的时候都会设想,如果当初是蒋介石胜利了,如今的大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但是,历史不容假设,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经过压抑、裂变、转型之后的台湾。

“他乡已成故乡”是一代从大陆迁移来台后人的迷茫,那些回不去的路,见不到的人,通过茫茫思念的大海,长成一代人的惆怅和伤痕。也正是这一代人,见证了压抑中的台湾如何逐渐露出雪泥鸿爪,显露出一条云端巨龙的雏形。

把事情割裂来看,并跳出历史的条条框框,通过14位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性格的眼睛来看台湾,你才会发现,一甲子的时间已经汇成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奔流不息带走的是污泥、糟粕,河流洗涤出来的,才是台湾的精华。

蒋勋说“对于台湾,乐观是一种信仰,这样的岛屿经过这么多的变迁,他虽然一路在变,但它始终存在”。在我看在,无论是变或者不变,他始终存在,才是最大的意义。无论是恐怖的“二二八事件”“美丽岛事件” 还是“八三二炮战”“白色恐怖”,台湾也因乐观而存在,这也是台湾的意义。

动荡、裂变之后才是重生,也同样是经历漂泊、质疑、不安的两代人,通过努力完成了台湾的华丽蜕变。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而台湾这条大龙,通过审时度势的眼光,以新型电子行业为契机,打开了台湾通向世界的大门,成为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的台湾。

《台湾,请听我说》读后感(五):【雨枫试读】台湾,请听我说

看这本书之前,对于台湾我有很多想说的,可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却不知从何说起。

台湾,一个很向往能去走一走的地方,最初的印象是它的风景很美,美食繁多,诚品书店不错。至于它的历史,其实是从对抗日战争史感兴趣后才开始有点了解的。

我看了关于台湾的纪录片,也看了与它有关的书籍,知道它曾有过的平静和黑暗,也知道它如何从艰难的岁月走向了复兴和繁荣。我努力的捡拾着碎片,试图拼凑出更全面又立体的台湾。台湾是只麻雀,个虽小,却五脏俱全。

很高兴能读到《台湾,请听我说》这本书,本书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压抑年代的追寻与幻灭”,阅读之后的感觉就如文中的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没有喜悦,没有欢悦,只有一种恍惚的哀伤”。好在还有后面的第二部“裂变开始,融合初萌”及第三部“新的再生,新的梦想”,让人看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这本书里被采访的十几人中,有我熟悉的朱天心、蒋勋,以前看过他们的文字。也有我仅仅是听说过的,星云大师、胡德夫。还有我比较陌生的郑崇华、施振荣。但如今他们都聚在了这一本书里,喃喃地讲述着台湾曾经的过往。

其讲述的内容,是如今我极感兴趣的,二二八事件、保钓运动、二战的记忆等等,哪怕仅仅是提及了我喜欢读的吴念真,都让我眼睛发光。前段时间抽空看了台湾的两部电影,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比起朱天心,我可能更熟悉朱天文一些。

以前只关注了台湾的表面,现在倒是真的很想挖台湾的内心。同一场战争,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怎样不同的观感,这也是我对此类型书籍最感兴趣的地方。

最后一页的“出版说明”其实挺遗憾的,本书还是被“稍作调整”了。对于被减掉的那三篇文章,倒更让人好奇了。站在不同角度看一件事本来就能看出不同面,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的拿出来,让读者来自行判断呢。可能有关方担心读者内心不够强大,很容易就被带跑偏了,但人心很奇怪,往往对看不到的更纠结,浮想联翩啊.......

(春节七天假开始的前一日拿到了这本《台湾,请听我说》,结果假期第一天就感冒发烧了,头五天里,基本是吃饭,睡觉,看米福再昏睡的模式,根本没办法看书,最后两天勉强好点,才开始读这本书,并做了这个假期中唯一的一件正经事,写这篇书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