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七夜读后感100字

七夜读后感100字

《七夜》是一本由[阿根廷] 博尔赫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夜》读后感(一):大师对经典的解读讲演

这是博尔赫斯对《神曲》,《一千零一夜》,佛教,诗歌等的解读,篇幅都不太长,是选自他的演讲稿。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也能了解大师对其的评论也有很多他引自其他名家的评论。相信十分钟情文学的读者读完后多少会有些收获,若不是太过迷恋文学尤其对他本书里讲的几个篇章的标题都不太感兴趣的估计会读不太下去。我自己很喜欢《一千零一夜》和《佛教》的篇章,尤其看着一位阿根廷人来讲佛教十分有趣,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佛教的崇敬之心。

《七夜》读后感(二):博尔赫斯的七夜

博尔赫斯的《七夜》收录了他的七篇演讲,这大概是书名里"七"的含义。夜,对于诗人博尔赫斯来说,一定是种独特幽深的意象,况且,书中谈到了诗歌和梦魇,也谈到了他的失明,这些都和夜有关。书名"七夜",我想还有一种含义,就是他向自己喜爱的一本书致敬,顺便调侃了一下自己,书中提到了这本书,它是《一千零一夜》。最后要说,七夜这个名字很短,简练而不简单。我不知道这本书名的原文翻译过来是不是"七夜",封面是阿根廷语:Siete noches,看着有种神秘的美感。

《七夜》读后感(三):读后感

《神曲》,梦魇,《一千零一夜》,佛教,诗歌,犹太教神秘主义,失明,七篇演讲,一次次地倾倒于博尔赫斯的博学和儒雅,随口一个人名或名词够别人百度半天。 喜欢博尔赫斯对于梦的理解,梦是美学作品,是最古老的美学表现。梦和想象是博尔赫斯的一种思考方式,或许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梦时常会送给我们它筛选出来的答案,以我们认为莫名其妙的方式,其实是我们读不懂梦的语言。 “上帝同时给我书籍和黑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嗜书如命的博尔赫斯后来视力欠佳,图书馆90万册书陪伴着他,却无法阅读,让人不得不哀叹造化弄人。可博尔赫斯本人却并不认为失明是多么大的不幸,在他眼里失明只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失明也没有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障碍。或许他最大的愿望是永远和图书馆为伴,“我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七夜》读后感(四):随手摘抄

梦魇:1.先有恐怖,后有形象2.梦魇的两大成分:肉体痛苦和超乎自然的恐怖(并非日常生活的恐怖3.梦是原始的美学作品:我们是剧场、观众、演员、故事。我们在梦中创造出所见图书的内容,同时在读到之前对它一无所知。

魔法:一种不同寻常的因果关系

业(羯磨):一种思想结构(?)

禅产生生命

破我执:没有什么主体,有的只是一系列思想状态

应该陷入泥沼,然后得以明白生活如梦幻泡影;但是不能对生活毫无了解。

语言:一种美学现象

诗歌:美学体验

帕尔忒诺珀

特里纳克利亚

复合词、开元音、音乐感

boustróphedon 字母-数值-密码

斯宾诺莎哲学-几何学次序

喀巴拉-诺斯替

伊里奈乌斯-Pleroma

“上帝在形成之中”

《七夜》读后感(五):与博尔赫斯度过七个美妙的夜晚

还记得第一次读博尔赫斯是在医院的长椅上,当时一本《沙之书》并没有读明白,但我隐约感到了这位作家的睿智。这一次读完《七夜》完全证明的我的看法。

七个不同的篇章,也是他做的报告。读完,我完全被他的博学折服了,这跟他当图书馆长有极大的联系。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不故弄玄虚。也许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像王尔德那样,用最肤浅的语言传递最深刻的意义。

与博尔赫斯度过七个美妙的夜晚,经受着他睿智思想的高密度冲刷,让人心情极度愉悦。最喜欢的一篇是《佛教》,他对世界各个宗教的了解让他铸就了这篇报告。他谈到“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种信仰,就像祖国也是一种信仰。”在对宗教的探索中,也对自己进行探索,对社会进行了探索。在博尔赫斯这里了解了佛教的一个角落,才发现自己竟然有佛教的禅宗思想,那是我在某个灵魂出窍的晚上产生的顿悟。通过博尔赫斯我仿佛明白了尼采反基督,赞佛教的原因:尼采的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的思想,与佛教的思想有相似之处。

博尔赫斯谈诗歌,谈美学。“美学事实是那么明显,那么直接,就像爱情、水果的味道或水那样不能确定。”对我来说,美的东西,比如一颗绮丽无比的宝石,如果我们用比它本身平庸一千倍的语言来解释它,这显得多么荒唐。美的东西只需要你去感受就对了,别说话。

这个可爱的、睿智的、博学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