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死场的读后感大全

生死场的读后感大全

《生死场》是一本由萧红著作,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死场》读后感(一):如月儿的读书笔记

刚刚看完《生死场》。第一次接触萧红的作品,发现它远比张爱玲的作品来得深刻有力,曾籍着张爱的名声买回全套文集,却因着她的幽怨哀婉的小资调调儿无心看完,而萧红的作品却大不相同,她没有女作家的委婉含蓄,像一名外科大夫一样剜开病人的疮疤裸露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直面血淋淋的残酷现实,虽然残忍,却真实得那么彻底,难怪鲁迅也称其作品“力透纸背”。

《生死场》读后感(二):她有着怎样敏感的神经

这本书包括一个中篇《生死场》和五个短篇《小城三月》《朦胧的期待》《旷野的呼喊》《莲花池》《后花园》。

萧红的文字细腻,细腻到可以感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风电雷雨的一娉一笑和喜怒哀乐,她有着怎样敏感的神经啊!说起教育程度,她只上到高中一年级,她文中没有深刻厚重的历史文化,没有引经据典的经纶志向,对面对日本的侵略爱国热忱也是原始自发的,甚至没有生僻的字词。但她对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眉高眼低观察的如此细致精确,写得平时真切。

《生死场》读后感(三):生死场.萧红

生死场.萧红©1935

萧红的文字真美,有点像沈从文的,但比沈从文更人文化,沈从文的更自然化。

《生死场》不知是不是人名的原因,人物关系不太好顺。标点符号有些错误。那时候的东北人就开始打网球了!

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在乡村永久不晓得,永久体验不到灵魂,只有物质来充实她们。//死人死了!活人计算着怎么活下去。//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每个家庭是病的家庭,是将要绝灭的家庭。//小道也尽是生者短草,即便是短草也障碍着金枝赶路的脚。//他们不知道怎样爱国,爱国又有什么用处,只是他们没有饭吃啊!

《小城三月》因我我们家比较有势力,他们是很愿和我们讲话的。

《朦胧的期待》在地板上,她几乎不能停稳,就像有风的水池里走着的一张叶子。

《旷野的呼唤》风撒欢了。//地平线在混沌里完全消融,风便做了一切的主宰。

《生死场》读后感(四):书随想

这种写实且深沉的表达方式,仿佛让我见到了一幕幕生与死的定格画面,也让自己完全被萧红这种不动声色的写作风格所折服。在读这本书时没有看到浮现于书上的动态影片,但一幅幅定格画面强有力地击中着我的心灵深处,好像一颗孤立无援的心脏躺在黑暗的地下室。又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鬼子来了》这样的影片,不是所有的抗日画面全是仿佛有着50年党性觉悟的外国人士,有着坚定的脸上洋溢着如此决心,其实当时谁又懂这些呢?不过是自己的日子照旧,活下去是唯一标准。被一批批忙着打仗的官兵碾在草芥,利用于枪杆,没有谁真正清楚是什么时局?该做什么决定?我们被抗日神剧洗脑了很久,但我还是喜欢真实的东西,真实的一切,不明白地了解历史怎样去探寻未来的路呢?所以,这也没什么,坦荡地承认过去自己的狭隘是很难。

回到小说,其实凭自己的资历,没太看懂,但能感受到一字千金重,压得人心头喘不过气,就像狂风中的礁石岿然不动,深深凿在读者的心中。我想这就是她的时代最广泛的生活了,除了生死,还有别的什么顾得上的呢?

《生死场》读后感(五):不敢称书评,一点读后感而已

一个短篇故事集,以偏长的《生死场》作为书名,也没什么不妥。就是生死场的规模大一点,装下一群人和动物的生与死。后面几个短篇都是单独的小人物的生死别离,带着苦味,偶有甘甜,也不完全是苦味,没有《活着》那样苦,更像蜡味。基调是不幸的,但也调了些蓬勃的生命力进去,有大自然的,也有人的,我们的人民就是这样从泥沼中一步步走出来的。

忘了在哪里看到说好的作家最善用比喻,确实每次看书最容易让我惊呼牛逼的地方都是比喻句,所以很自然想到了张爱玲,这俩人的比喻句都挺多挺灵的,就是可能一个温室一点,一个野生一点,大胆分析应该是生存环境造成差异。其实我这个形容不一定准确,但暂时想不出更准确的了。

我看有人评价说萧红这些短片结构有些松散,环境描写过于冗长,于是打了低分。我读那些部分的时候也确实容易走神,但强迫自己读进去,倒也不觉得是废话,更像是构建这小世界的一砖一瓦,是诗意的留白,它拓宽了这些短暂平凡生命的边界,让他们的生死看上去更加浩大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