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格蕾丝传:我就是时尚的读后感大全

格蕾丝传:我就是时尚的读后感大全

《格蕾丝传:我就是时尚》是一本由[英]格蕾丝•柯丁顿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0元,页数:3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格蕾丝传:我就是时尚》读后感(一):一种近乎完美

一张照片的视觉效果背后花絮真不单是我们眼前所见,就像是一个电影镜头是几十万张照快速转动形成的,一张照片的视觉效果也是由一个庞大的团队飞奔到哪里,制作了什么辅助工具,等待哪天的符合天气等等形成的,最后还要得到说”我不是来交朋友的,我是在工作的”安娜的审核通过,才能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张照片的拍摄意境不亚于一张画背后的故事,如若你懂,便不会一翻而就。当然,一次性的照片也有很多。

我记得奥黛丽赫本在拍摄甜姐儿的时候,她很不屑地问“树木美丽得多了,为什么不去拍摄树木。”而男主角则对他说“树木美丽,我就让你如树木一样。”时尚杂志力求的也许就是这样一种近乎完美的美。

《格蕾丝传:我就是时尚》读后感(二):作者是我心上的··

这本书里,格蕾丝娓娓道来时尚界变幻莫测的50年风云,细数1930年代的圣罗兰、70年代的Kenzo、80年代的阿瑟丁·阿拉亚、90年代崛起的约翰·加里阿诺等大师,见证传奇的兴衰。她不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还写下了她与时尚界诸多名人的深厚友谊;写下了她的短暂婚姻和爱情长跑;写下了她热爱的猫咪和生活细节;当然,少不了她亲密上司安娜·温图尔鲜为人知的八卦逸事。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本最为丰富的“时尚养料”。格蕾丝记录了这个由名流、模特、演员、设计师、摄影师、发型师、时尚编辑等组成的超级时尚世界,也包括了她对整容手术、数码时代、时尚大片的诞生等各种标志性事件的直观看法,在变幻莫测的时尚浪潮中寻找时尚真谛。

书中还珍藏了格蕾丝独一无二的成长照片和优秀作品,以及惟妙惟肖的亲笔插画。

《格蕾丝传:我就是时尚》读后感(三):人对时尚的认知和观点各不相同

最近,“有钱,就是任性”这句话莫名地在网上火了,可是我非常抵触用这句话。因为我感觉,随着跟金钱和土豪这些敏感的词汇挂钩,“任性”这个词汇的语义势必要发生微妙的变化了,而且是朝着贬义的方向。本身这个词儿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就已经不受欢迎了,在父母师长那里,“任性”从来不是什么好事,它代表着孩子气、不成熟甚至是不负责任,我们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就是在试图消灭它。“不再任性”意味着老于世故,意味着接受了这个社会通行的绝大部分规则。

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因为我们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一意孤行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是必然要碰壁的。可是我们常常忽略的是,也许对普通人来说的确如此,但是有力量改变这个世界的人,他们通常都很任性。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的任性,他们的人生从此不再平凡。这是我在看美国版《Vogue》的创意总监格蕾丝·柯丁顿的自传《格蕾丝传》时最深切的感受。

最近看的时尚界传奇人物的传记,例如山本耀司的自传《做衣服》、亚历山大·麦昆的同名传记,还有澳大利亚版《Vogue》的前主编科斯蒂·克莱门茨所著的《Vogue的真相》等,虽说各人对时尚的认知和观点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能够走向成功之路却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他们都足够任性。时尚是最大程度展现个性的行业,任何的中庸之道、人云亦云在这里都是被唾弃的。这里没有规则、没有定律、没有“应该”,就像山本耀司所说的那样,他所取得的成就都建立在“反对”之上,反对一切的一切,甚至是反对自己,就是这么任性。因为时尚不仅是创造,也是破坏,如果不能保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青春期心态,是绝对不可能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涌现的。

《格蕾丝传:我就是时尚》读后感(四):童心不灭

格蕾丝的人生始于美貌,而不止于美貌。

很难想象,永远被人们调侃为无脑芭比的超级模特可以成为和女魔头Anna Wintour分庭抗礼的人,甚至在纪录片剧组要求采访她时,她能傲慢的拒绝,并使据理力争与主编理论的画面成为电影的噱头看点。

格蕾丝在此书的后记中说:“鉴于除了图画书,我一生中只认真读过两本书,没有人能比我自己对我写了回忆录这件事更吃惊的了。”

她很天真,出离天真,在这本厚重的书中,儿童手笔般的连环画贯穿始终,她说,当她走在伦敦的大街上时,人们误会那是朋克教母薇薇安维斯特伍德,而她说:“我就是我。”即使外表是高傲的模特儿,而她内心还是那个阴冷潮湿小岛上的可爱女孩。

她没有那么炫目的起点,唯一的资本就是身材与脸庞,而脸蛋还在一次意外的车祸中尽毁,她没有费劲笔墨去描绘那段旧事的悲戚,而是转而将这件事形容为模特生涯的转折。车祸之后,她开始戴墨镜,走另一种风格,时运眷恋,这让她独成一派。

她的人生不可谓不坎坷,在浮夸的名利圈外,她经历了车祸、流产、离婚、亲人的死亡……每一件事都足以让一个人陷落人生的谷底,但她轻描淡写的写了出来,没有指责迈克尔周,更没有诋毁迈克尔后来的老婆周天娜,格蕾丝活得天真又洒脱,率性无比。

所以她可以久久屹立时尚圈不倒,因为她一点儿都不玻璃心,她没有告诉你她很坚强,但你可以知道她就是那么又倔又难搞。她的天赋是天真与擅于利用人脉,在和迈克尔周在一起的阶段,她接触了各种城内名流,在和周天娜见了第一面后,她又将周天娜介绍给了vogue,慧眼识珠,又留下一段传奇。

内行人会知道真正的时尚圈从来和电影里的不一样,格蕾丝也表达了对【穿PRADA的女魔头】这部电影的愤怒,更多的时间里,衣着光鲜的编辑们日夜不歇的讨论专题、稿件,搞定一串串的拍摄,马不停蹄的到处飞,倒时差,如果有兴趣关注芭莎时尚的于小戈,你就会知道,每一个时尚媒体人都是在燃烧生命完成事业。

格蕾丝在后面的章节中写道:“格蕾丝不再费心化妆,变老并不是坏事。我正在回归现实生活,做一个真实的我。”熟知时尚圈八卦的人会记得一个知名的时尚博主吧,一开始她用浮夸的衣着和好身材赢得注意,在多年的沉浮后,她的衣着越来越简单,比起巴黎的落地窗,她更爱纽约的小公寓,书成了她最好的化妆品。时尚到最后只不过是“返璞归真,经典永存。”

格蕾丝敢爱敢恨,有一种难得的真性情,而这样的性格又是如何在圈内横行无忌的呢?你永远只能用你的作品和专业度来使他人信服,这个来自偏远小岛的女孩做到了,这就够了。

《格蕾丝传:我就是时尚》读后感(五):谁会拒绝再美一点?

这是我很喜欢的职业。为时尚服务,不对,应该是引领时尚。

记得我第一次去上海凤凰时尚面试的时候,负责人coco一出现,我就知道,这是我梦寐的地方。Coco应该有三四十岁了,但是她给我的印象却像个十八九岁的小女孩一样,头上戴着那俏丽活泼的蝴蝶结fa ku啊,至今印象深刻。

但是我没有获得那份工作,意料之中。因为我对时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她问我的世界名牌,我都写不出几个。

机会需要运气,但是机会来了能不能抓住就是你的个人努力问题了。

翻看完格蕾丝,我却对安娜.温图尔更感兴趣。

我一直觉得能够在小时候十几岁或者更早就清楚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这是何等的幸运,有些人如我,在古稀将近(没,那么夸张)都还在摸索人生的志向。格蕾丝就这这样幸运的一个人,在她小时候就翻看vogue的杂志,还自己剪裁衣服穿。

从离开家乡上模特学院,到成为模特,到英国版vogue任时装编辑,到插曲,再到美国版vogue的创意总监。格蕾丝是幸运的也是努力的,她自有一套规则和理念,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有着敏感的时尚嗅觉和独特的时尚解读。真不敢相信她已经七十有几了,而至今仍被包围在时尚圈中。

其实我从来没有买过任何一本vogue,时尚芭莎,瑞丽等,只有去咖啡厅会翻看,因为我觉得时尚杂志就像一本一次性广告书本一样,价格又贵,在如今电子宠幸的时代,上网免费浏览更是符合新新人类。

我有时候会觉得时尚很肤浅,整天关注衣服包包妆容有什么内涵可言。但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人,真的是自以为是了解一切的傻缺。时尚比艺术更接地气,但是离生活本身又飘渺一点。要认真地做好一本时尚杂志,拍摄出一张照片,你需要巨大的知识储存量,和把世界翻转360度的创意新视力。不然在这个花花世界中,是很难拥有一席之地。

一张照片的视觉效果背后花絮真不单是我们眼前所见,就像是一个电影镜头是几十万张照快速转动形成的,一张照片的视觉效果也是由一个庞大的团队飞奔到哪里,制作了什么辅助工具,等待哪天的符合天气等等形成的,最后还要得到说”我不是来交朋友的,我是在工作的”安娜的审核通过,才能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张照片的拍摄意境不亚于一张画背后的故事,如若你懂,便不会一翻而就。当然,一次性的照片也有很多。

我记得奥黛丽赫本在拍摄甜姐儿的时候,她很不屑地问“树木美丽得多了,为什么不去拍摄树木。”而男主角则对他说“树木美丽,我就让你如树木一样。”时尚杂志力求的也许就是这样一种近乎完美的美。

为了驳斥淑女在公共场合该有怎样行为举止的规则,vouge曾经拍摄了10张对比照,显示模特和淑女规则背道而驰的行为,以此来嘲弄古板陈旧规则的愿望。时尚杂志就像一个叛逆的少女,她我行我素,自成一格。但是,你却很难不对她看一眼,不被她吸引。

总之在了解了这一切的背后,至少我不会再认为一本时尚杂志是一次性广告,而对于里面拍摄的照片,我也会留意去寻找它想表达的意义。

如今每次看完时尚杂志,我都觉得充满正能量,因为里面的美人儿无一不令人向往,那些精致的手提包,华丽的服装,还有女性的成功故事,并没有让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让人觉得,你也有机会,和她们一样。

我想如果时尚杂志做到了这一点,那不是成功是什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